

小妞2歲7個月,雖然還沒正式開始系統(tǒng)的STEM學習,但有著一對理工科的爸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小妞??
STEM:Science、Technolog、Engineering、Mathematics
就是對現(xiàn)象進行觀察、歸因以及應用的學科。
而每個孩子天生都有著了解周圍世界的好奇,
1、首先:發(fā)現(xiàn)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認真對待孩子的所有提問。
2歲開始的睡前故事:
“遙遠的B612星球…”
“星球是什么?”
“你看到天山的星星了嗎?每個星星都是一個星球………”
“住著一個小王子,星球上有3個火山…”
“火山是什么?”
“火山是地表下高溫巖漿及其有關的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而形成的……”
“巖漿是什么?”
“是融化的巖石……………”
………………
每天都這樣耐心的回答問題,感覺自己又要重新認真學習一遍了??????
2、帶孩子多出門,讓孩子從小就在自然中摸爬滾打,親密接觸(我就是那種會讓娃吃土、跳泥坑的親媽)。
一起觀察周圍的世界,多問一些發(fā)散性問題。
觀看小動物、植物、天氣……
比如下雪天一起觀察雪的融化。
3、生活點滴進行啟蒙。
比如洗澡時,看不同重量物體落入水中的水花,看冷水熱水混合的變化………
4、多玩積木,讓孩子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造。
5、定期造訪科學博物館,這是個超級好的遛娃地方。小小孩就讓隨他自己去,愛玩什么就玩什么??
小甜妹從10個月就開始逛自然博物館。
到2歲7個月,大大小小逛了6個科學博物館了。
耳濡目染的,有時候也有意外的驚喜。有一次逛超市,他爸指著地球儀問“這是什么?”“地球”,我能想到的除了幾個月前在博物館看到,應該沒有告訴過她。
6、繪本,自然不用說。書籍是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
個人認為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在一個點深入探討比泛讀來的更好。比如當她關心馬桶的水去哪了,我們就可以給她科普科普下水道系統(tǒng)。
附了幾本小妞最近超級喜歡的繪本,其實更適合大童的,但孩子喜歡看才最重要!
7、紀錄片,小小孩最喜歡的莫過于動物了,《地球,神奇的一天》是再好不過的入門片了,最近還看到了《雪地寶寶》,孩子的反饋也很不錯,但沒有前一個片子吸引力強,畢竟一直看一種動物,小小孩容易覺得boring。
注意??,對于小小孩片子一定要親自審過,畢竟大自然的真實是太過殘忍!
最好的就科學啟蒙就是“玩”,沒錯! 玩!
我是一個學理工科出身的家長,所以理所當然利用家里現(xiàn)成的東西偶爾帶他玩,讓他了解摩擦力,浮力,張力,水油不融合,很簡單的,有時候一瓶洗滌靈就可以做很多種游戲,
牛奶+色素+洗滌靈,就可以做彩虹游戲
糖水+火??+白紙,就可以制作無字天書
???????
介紹一個具體的
材料:色素/攪拌棒/玻璃杯/一勺鹽
方法:
-1-
分別向兩個水杯中倒入水
-2-
將鹽倒入右側水杯中攪拌,讓其充分溶解
3-
向兩個水杯中滴入色素
-4-
發(fā)現(xiàn)左側水杯里的色素迅速擴散
但是鹽水中的色素處于懸浮狀態(tài)
原理:
擴散是物質從高密度區(qū)域向低密度區(qū)域轉移,直到均勻分布的現(xiàn)象。鹽水密度比色素大,所以能看到色素懸浮在鹽水上,一段時間后才慢慢擴散。
……
我覺得之后就需要讀書,很多科普書都有介紹,下面分享我們讀過的書,比如,如何制作“云”
兒子所在的學校有做中學課程,也就是科學課。一升二的暑假,我制定計劃,開啟??了校車之旅,11天終于把《神奇校車》第一輯11本人肉讀完了。雖然是每天一本,老母親也真心覺得不容易啊。粗略計算了一下,每讀一本都要花上一個半小時。每天都是唾沫橫飛、口干舌燥,殺傷腦細胞。
終于在11天的堅持和辛苦后,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兒子從一開始的不感冒甚至小排斥開始愛上科普,光這11本就增長了不少科學知識。其中最喜歡《迷失在太陽系》這本,總是問我,那太陽系以外又有哪些星球呢?我也會激發(fā)兒子的好奇心,順勢問他,有外星人存在嗎?會長什么樣子?和我們人類一樣嗎?所以只要麻麻咬咬牙,堅持人肉繼續(xù)讀下去的話,科普收獲一定不小。
想過喜馬拉雅放音頻,這樣省力,但是對于初次閱讀《神奇校車》的孩子,我認為把孩子丟給音頻,只聽缺乏大人指導,效果不好。原因是:
1. 科普的書知識點多,很多概念孩子并不理解,需要大人邊講故事邊適當講解。書兩側的筆記部分更是需要慢講。而音頻一讀而過,不做多余解釋,孩子吸收不了。
2. 一些概念很抽象,就算是大人結合圖片故事講解,孩子也未必能理解,因為認知能力沒有達到那個水平。比如說《漫游電世界》《在人體中游覽》這兩本講得最費力,前者涉及到的電和磁的內容過于抽象,孩子也只能是聽聽看看而已。個人覺得類似這樣的物理概念要結合物理實驗器材,邊做實驗邊講解,才會生動形象便于理解。
3. 遇到難以理解的內容時,孩子的注意力會小有分散,我發(fā)現(xiàn)后立刻想辦法把他拉回來。如果是簡單地放音頻,我估計孩子會因為聽不懂覺得無聊,早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當然拒絕音頻并不是完全放棄音頻,好資源還是要充分利用的。我打算人肉給孩子讀過一遍以后,再利用碎片時間播放音頻,這樣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聽,可以當作復習,效果會很好。特別感興趣的多聽幾遍也不介意,畢竟科普知識值得反復推敲理解記憶。
《神奇校車》絕對是科普讀物的經典,家里囤了5輯,還有吃KFC兒童餐時特意集齊了一套四本??梢灶A想,一整套讀下來的話,孩子受益匪淺,當媽的辛苦付出也是值得的。而且在前期備課和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沒接觸過的科學知識,活到老學到老,和孩子共同成長。我相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加油!
神奇校車圖畫版: 漫游電世界
7609人有 · 評價1946 · 書評49Joanna Cole
神奇校車圖畫版: 地球內部探秘
7696人有 · 評價2098 · 書評55(美)喬安娜·柯爾(文), (美)布魯斯·迪根(圖),蒲公英童書館(譯)
神奇校車圖畫版: 海底探險
7677人有 · 評價2160 · 書評33(美)喬安娜·柯爾(文), (美)布魯斯·迪根(圖)
神奇校車圖畫版: 奇妙的蜂巢
7565人有 · 評價2040 · 書評45(美)喬安娜·柯爾(文), (美)布魯斯·迪根(圖)
神奇校車圖畫版: 追尋恐龍
7688人有 · 評價2278 · 書評65(美)喬安娜·柯爾(文), (美)布魯斯·迪根(圖),蒲公英童書館(譯)
神奇校車圖畫版: 探訪感覺器官
7563人有 · 評價1897 · 書評51(美)喬安娜·柯爾(文), (美)布魯斯·迪根(圖),蒲公英童書館(譯)
神奇校車圖畫版: 迷失在太陽系
7638人有 · 評價2213 · 書評55喬安娜·柯爾
神奇校車圖畫版: 穿越颶風
7536人有 · 評價1845 · 書評38喬安娜 柯爾(文)/ 布魯斯 迪根(圖),蒲公英童書館(譯)
神奇校車圖畫版: 氣候大挑戰(zhàn)
9127人有 · 評價2341 · 書評147Joanna Cole
神奇校車圖畫版: 水的故事
7770人有 · 評價2250 · 書評58(美)喬安娜·柯爾(文), (美)布魯斯·迪根(圖),蒲公英童書館(譯)
神奇校車圖畫版: 在人體中游覽
7854人有 · 評價2368 · 書評55(美)柯爾 著,(美)迪根 繪,蒲公英童書館 譯
前兩天一個寶媽問我,“我給孩子科普教育,會破壞他的想象力嗎?”
原因是她在給二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時,大寶在一旁對二寶說,“傻瓜,那都是假的啦!”
其實,在Eric剛開始接觸科普繪本的時候,我也想過這個問題。
今天,我分享一些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我們是讓孩子“科學地”成長,還是任其在“想象的世界”飛著?
也許,從我們開始關注孩子的想象力保護開始,科普教育與想象力就在許多人內心深處埋下了對立的種子。
這讓我想到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個人是理性的,似乎就否定了他有感性的一面。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二者并不沖突。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p>
這一論述表明了想象力在人類的科學進程中的重要性。
沒有想象力,牛頓可能就不會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萊特兄弟也不會發(fā)明飛機。
但是,那些光有想象力,沒有堅實的科學知識儲備的人,能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嗎?能發(fā)明飛機嗎?能推動人類的進步嗎?
事實上,我更認為想象力是不受知識束縛的,有限的認知世界才會限制想象力的空間。
Eric最近喜歡上看DK幼兒百科全書《那些重要的動物》,他告訴奶奶恐龍已經滅絕。
然鵝,在他玩樂高動物園的時候,依然還會興致勃勃地給我們講述著恐龍大戰(zhàn)的故事!其中有的情節(jié)還是因為他看過恐龍科普之后才能編的出來的。
再比如劉慈欣的《三體》,充滿想象力吧? 但如果沒有相對應的認知與知識儲備,作者能憑空“想象”出來嗎?
因此,知識是想象力的墊腳石,而非絆腳石!
也并不是知道的越少,想象力就越豐富!
破壞想象力的往往不是科普教育,而是家長
觀察了很多現(xiàn)實的案例,我發(fā)現(xiàn)真正破壞孩子想象力的不是科普本身,而是家長本人。
01
科普不恰時
比如,對于低幼的寶寶,他們處于萬物有靈的世界。也就是說所有一切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有生命的。
晚上走在路上,他會說,“月亮陪我們一起散步?!?/p>
打雷閃電了,他會說,“天空在發(fā)脾氣了呢!”
這個時候,如果孩子不問為什么,請暫時閉上你科普的嘴巴。更別說什么:“那是假的!”
就讓他們與星星對話,與月亮賽跑吧!
如果孩子大一些,自然會問你為什么越來會跟著我走?為什么會有打雷閃電?為什么天空是藍的?會有十萬個為什么等著你!這時也不妨跟他們說說這些“為什么”。
也可以給他們一些科普讀物,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所有的這一切都取決于在那個當下孩子認知世界的方式。
所以,文章開始的那個寶媽提出的問題,不過是大寶、二寶處于不同的認知階段,大寶說“那是假的!”
并不能武斷地說他沒有了想象力!
02
追求“正確答案”
很多父母和老師總是不知不覺地創(chuàng)造出“追求正確答案”的教育氛圍。在這樣的氛圍里面,孩子的思想很容易被束縛。
記得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提到,女兒圓圓把河流畫成了粉色,因為沒有按老師規(guī)定的把河流畫成藍色而沒能得獎。
這就是老師在追求所謂的“正確答案”。
孩子經常會問我們各種各樣奇怪的問題。
比如,Eric喜歡吃草莓,于是就會問我,“媽媽,有沒有像西瓜那么大的草莓???”因為他希望草莓也能夠像西瓜那么大,能夠吃的更多更久一點。
我不會直接告訴他沒有那么大的草莓,因為誰也不能保證世界上哪個地方就真的存在這樣的草莓,不是嗎?
所以我說:“也許有的,只是媽媽還沒見到過。如果將來Eric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大的草莓,記得帶媽媽一起去看哦!”
不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比起“正確答案”,我們更需要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
03
限制孩子的自由表達
有一次走在路上,身邊一個孩子對著天上的白云大喊道,“奶奶,你快看!那個棉花糖好大啊!”
奶奶:“那個是云,不是你吃過的那個棉花糖。”
“棉花糖是糖做的,是可以吃的。云不能吃?!蹦棠塘⒓醇m正了孩子的“錯誤”。
“我當然知道。奶奶,不用你說。我的意思是這朵云好像棉花糖??!”
你看,孩子心里明白著呢,但他依然愿意用他更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因為這里面藏著他的小心情。
大人對孩子表達的限制,就相當于把孩子從自由翱翔的想象中硬生生地拉回現(xiàn)實中來,重重地摔到地上。
如何保護孩子的想象力?
01
多感官體驗
這是很多家長忽略的。
在這個焦慮的社會,家長都恨不得讓孩子多學一些技能,知識,往往為了“快速掌握”某些東西,忽略了孩子自己他體驗,去感受的過程。
比如,花是香的。試問幾個孩子真的有很多機會去聞聞花香,去聽聽大自然的聲音?
更多孩子都是在書上看到,“花是香的”。
除了視覺以外,平時,我們需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調動孩子的嗅覺、味覺、聽覺、觸覺等感官。
沒有體驗,如何想象?
02
啟發(fā)式發(fā)現(xiàn)
美國物理學家、原子彈理論先驅費曼,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附近的樹林里散步。
別的孩子的父親總是忙于告訴孩子這是什么鳥,那是什么鳥。
他的父親總是鼓勵他去觀察小鳥為什么有某種舉動,然后鼓勵他思考后提出假設,再去驗證。
這是費曼在科學研究中終身使用的方法,他在沒上學前,父親就在樹林里教會了他。
即使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通過這樣的步驟去啟發(fā)、引導孩子,而不是告訴孩子“答案”。
舉個小例子。
Eric 有一次在繪本里看到鴕鳥,打破了他原有的認知。他一直認為鳥都是有翅膀,會飛的。那天看到鴕鳥,上面說它是不會飛,但是跑的很快的鳥。
于是,Eric就問我,“媽媽,你說有沒有鳥是會游泳的呢?”
我也表現(xiàn)得很好奇,“媽媽也很想知道,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鳥是會游泳的呢?”
到了晚上,在我的特意安排下,Eric在某分級閱讀里“發(fā)現(xiàn)”了企鵝,是會游泳的鳥。
后來在幼兒百科全書里,我們還發(fā)現(xiàn)海雀也是會游泳的鳥,而且與企鵝不一樣的是,企鵝是只會游泳不會飛,海雀既會游泳還會飛!
當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一切的時候,“發(fā)現(xiàn)的過程”比這個“知識點本身”大太多了!
03
創(chuàng)造性探索
“創(chuàng)造性探索”是國際上通行的幼兒科學啟蒙方法。
即讓孩子親自參與和體驗科學實踐,允許孩子個性化自己的科學活動,引發(fā)孩子進一步探索的好奇心。
這個說起來有點小復雜,其實在家里也能有很多體驗。
比如,顏色探索。比如我們看過小藍和小黃這本繪本后,Eric就跑去玩顏料,試著將小藍和小黃調和在一起,看會變成什么顏色。
這時候家長只要稍加引導,他就會繼續(xù)去探索其他的色彩。
04
故事性科普
學齡前看的科普讀物,更推薦科普知識跟故事性結合的。
尤其對于低幼孩子,我們既要遵守科學性第一原則,更要講究趣味性。
孩子在早期階段處于“萬物有靈”的認知階段,他們相信童話的存在,這個也是他們想象力發(fā)展不可逾越的階段。
通過故事性科普,既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夠保護他們的想象力。
05
鼓勵質疑精神
之前看到一個消息,“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chuàng)造力排名倒數第五?!?/p>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之下孩子缺少質疑精神。
想象力來源于對慣性思維的質疑。
舉個例子,老師問:“雪化了是什么?”回答“水”的是慣性思維。
回答是“春天”的才是想象力。
但是,考試的正確答案是“水”。
所以,我們教育在無形中就扼殺了孩子的質疑精神。
Eric自從玩Highlights雜志中的“That’s Silly!”后,開始萌生出了許多“質疑”。
給他讀繪本的時候,他“質疑”某些畫面的不合理性。
比如,某知名分級閱讀中,站在前面的大人比站在后面的孩子還小,他就告訴我,“媽媽,這個站在前面的奶奶是大人,怎么能畫的比那個小朋友還小呢?”
說實話,我都沒留意到這點。不僅贊賞了Eric的觀察力,我更是充分肯定了他的質疑精神。誰說知名繪本就一定是對的?
猶太人有格言如此說:“好的問題勝過好的答案。”
孩子要擁有淘金式思維就必須從懷疑和提問開始。
也許,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尚且無法提出多么“高明”的問題,但是我們也一樣要小心呵護。
不打擊,不嘲笑,不隨意下結論,才能夠保護好他們的質疑精神,從而守護住他們的想象力!
科普書及資源分享!
《ME》系列6冊
參考年齡:3-10歲
這套是美國著名出版社蘭登書屋出品,吳敏蘭推薦系列繪本。
語言淺顯易懂,插圖形象有趣,可以讓孩子們對于如星球,度量,身體結構等概念建立起基礎認識,從而更好地了解周遭世界。
神奇校車
參考年齡3-10歲。
《神奇校車》是美國國家圖書館推薦的課外自然科普讀物。自2011年在中國出版以來,目前已經有6大版本,69本書。
這套書被認為是很典型也很嚴謹的少兒科普讀物,它同樣也是非常棒的故事,讓孩子們著迷。
其實中譯本還是有不少錯漏的,有能力的不妨看看原版。收有60多本。
Eric麻麻給大家準備了52個視頻資源+16音頻資源,請在公眾號【WE親子繪本悅讀】后臺輸入神奇校車,即可免費獲得資源。
《蘇斯博士:戴帽子的貓科普圖書館》系列
參考年齡:1-6歲
這套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延續(xù)了蘇斯博士的風格,天馬行空、充滿想象力的畫風和朗朗上口、極富韻律的語言。目前已出版22本,每本書涉及一個主題。
Eric麻麻給大家準備其中15本PDF電子版,請在公眾號【WE親子繪本悅讀】后臺輸入戴帽子的貓,即可免費獲得資源。
看里面揭秘系列
參考年齡:3-10歲
這套書來自英國最大的少兒書籍出版社Usborne,科普知識+翻翻書,孩子在閱讀中動手“揭”秘大自然。
這個系列最棒的設計理念,是鼓勵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究、尋找答案。
不過,因為這個系列書有將近三十本,個人認為沒必要一下子全買回來,可以根據孩子喜好與年齡,選擇購買。如果比較大的孩子,英文還比較好,可以選擇Look inside 英文版。
國家地理少兒分級閱讀
這個系列是分級讀物,四個級別,參考閱讀年齡如下:
Pre-reader:準備起步,適合3-5歲孩子
Level 1:閱讀第一步,適合4-7歲孩子
Level 2:開始自主閱讀,適合6-9歲孩子
Level 3:流利的自主閱讀,適合7-10歲以上孩子
這套書是美國科學家、攝影師參與制作,圖片、內容都堪稱世界一流。美國小朋友幾乎都在看,連總統(tǒng)女兒都是它的超級鐵粉。
Eric麻麻給大家準備了GK、G1、G2音頻資源,請在公眾號【WE親子繪本悅讀】后臺輸入國家地理,即可免費獲得資源。
DK Readers分級閱讀系列
這也是一套科普知識啟蒙 + 分級閱讀。
DK Readers 有5個級別,語言程度拾級而上,知識水平也是層層遞進 ...
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參考年齡:
Pre-level 1:準備起步,適合4-6歲孩子
Level 1:閱讀步,適合6-9歲孩子
Level 2:開始自主閱讀,適合8-12歲孩子
說起給孩子的科普書,DK一定是最先進入我們腦海的品牌之一。在英國,差不多每個孩子都是讀著DK的圖書長大的。
DK科普書的圖片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其中很多是攝影作品、世界各大博物館館藏照片。
Eric麻麻給大家準備了五個級別分級閱讀PDF電子版,請在公眾號【WE親子繪本悅讀】后臺輸入DK,即可免費獲得資源。
同時DK出版的DK幼兒百科全書《那些重要的動物》、《那些重要的事》,個人認為也不錯,Eric很喜歡看!
另外,很多分級讀物都包括Fiction(虛構)和Non-fiction(非虛構)題材的。所以,在分級閱讀中也是可以得到多方面科普的浸潤。
美國國家地理兒童百科
世界頂級讀物《美國國家地理兒童百科》既是一套寶貴的百科全書,也是一套英語閱讀啟蒙的分級讀物。
72冊繪本+ 72冊練習冊+ 145個音頻 + 48冊教學指導
適合于4-16歲的孩子閱讀與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孩子在聽、說、讀、寫上的全方面能力。
“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入門級24冊,提高級24冊,流利級24冊。
內容囊括了包羅萬象的地球知識,如經濟管理、歷史文化、科學探秘、地理生態(tài)、太空科學、物理科學等,并配有大自然的真實圖片,設計精美,為孩子開啟了認識大千世界的窗口。
歷史·文化
物理科學
地球·太空科學
生命科學
除了內容涉及面廣泛,同時每冊繪本都通過特定編排句式突出主題詞。
例如入門級里的《看這棵樹》,全文下來都是重復“See the XX.”句型。孩子在科普同時,也能夠更有效地英語啟蒙。
此外,資源里還包括配套的學習內容:MP3音頻歌謠、正文朗讀、單詞朗讀和重復朗讀、練習冊。
每個音頻都是純正的美式發(fā)音,可以幫助孩子糾正和提高口語發(fā)音水平。
提高級與流利級都有教學指導手冊,幫助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更有效學習!
Eric麻麻給大家準備了全套資源,請在公眾號【WE親子繪本悅讀】后臺輸入兒童百科,即可免費獲得資源。
動畫片《芝麻街》
適合2—6歲的兒童觀看。
已經誕生接近半個世紀的《芝麻街》是最早,也是電視歷史上最長壽的學習主題系列動畫片。
它是迄今為止,獲得艾美獎獎項最多的一個兒童節(jié)目(153項,截止2009年)。
自然,科學等內容是《芝麻街》最重要的選題,主人公艾默和大鳥已經陪伴了幾代美國兒童成長。
Eric麻麻給大家準備了視頻資源,請在公眾號【WE親子繪本悅讀】后臺輸入芝麻街,即可免費獲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