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問的花友家娃三歲九個月,這年齡上不了高強度運動,大運動發(fā)展主要靠日常生活里積累。因此突破點在于如何把娃拐出門戶外運動。
我從娃半歲起挖空心思培養(yǎng)她和書的感情,五年多后收獲了一只書蟲,動不動就掉書里出不來,想叫她出門難度挺高。所以拐娃出門戶外這事兒我頗有心得,分享一些思路,請勿照搬,務(wù)必結(jié)合自家娃的喜好特性來。
第一招,盡可能讓娃的世界和書產(chǎn)生連接。娃的生長發(fā)育需要真實世界里的全方位感官刺激,缺乏這些刺激不僅影響大運動發(fā)育,更影響大腦發(fā)育。書里讀到主人公和爸爸去湖邊釣魚的故事,閱讀這個故事所能產(chǎn)生的刺激遠遠小于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親自釣起一條魚,再做成炸魚吃掉。連接書和真實世界的技能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家長的引導(dǎo)和刻意練習(xí)。這項技能會讓娃在感知世界和熱愛讀書間形成良性循環(huán)。
我娃一歲多的時候,我們開始練習(xí)連接書和世界,最初是在公園遇到蝴蝶/散步的狗/野貓/瓢蟲的時候,我會提到某本她新近念過的有對應(yīng)動物的虛構(gòu)類書。一旦她熟悉這個套路,我就不再提供直接的答案,而會在合適的場景問她有沒有想起哪本書。在這個階段也可以開始連接非虛構(gòu)類書籍,取決于娃的接受程度。
三歲后娃已經(jīng)可以完全獨立地產(chǎn)生連接,比如她會突然指著天上的云說:“媽媽,云對雨,雪對風(fēng),晚照對晴空!”會在古建筑前忽然吟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或者在森林小徑偶遇破敗的樹屋時嘰里呱啦地冒出小屁孩樹屋歷險記里主人公的臺詞。
書蟲孩子看起來難搞,但其實全身都是“破綻”。娃最近喜歡、沉迷什么書,就連接相應(yīng)的主題。因為喜歡書,每一次時機恰到好處的成功連接都會產(chǎn)生“刺激”,大腦會因此分泌帶來快樂的多巴胺,負責(zé)成就感的內(nèi)啡肽,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會在下次你喊娃出門時有所助力。
第二招,民以食為天,用食物拐出門!坦白說,我娃很多時候跟我出門去公園并不是為了玩本身,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很享受玩累了中場休息時在長凳上打開野餐盒吃東西的時間。野餐盒是她喜歡的動物森友會主題野餐盒,水壺的挑選也投其所好,一切都充滿老母親的心機。內(nèi)裝通常是新鮮水果、果干、堅果等健康的食品,偶爾隨機出現(xiàn)少量不那么健康的巧克力小餅干、棉花糖,非常有開“盲盒”的驚喜感。
第三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把娃從書里拽出來戶外運動,我家備了各種兒童用戶外用具,玩沙套裝、平衡車、自行車、滑板車、單排輪滑、吹泡泡機等等。我通常不會問:“今天你去公園嗎?”,而是直接問:“今天去公園玩啥?”
第四招,朋友圈。兒童社交發(fā)展需求同伴,替娃物色幾個好伙伴,小伙伴們會替你喊娃出門。學(xué)齡前兒童很少有天生八面玲瓏的交際能手,他們需要時間來發(fā)展這項技能,因此這時期家長的引導(dǎo)和助力很重要。但退一步講,交朋友這事兒需要時間,需要緣分,家長也只能盡力而為,沒辦法強求。
最后推薦兩本書,希望有所幫助。
運動改造大腦328人有 · 評價86 · 書評1(美) 約翰·瑞迪(John Ratey) 埃里克·哈格曼(Eric Hagerman) 著;浦溶 譯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3-11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0-7歲關(guān)鍵運動全方案(全兩冊)64人有 · 評價9 · 書評1吉爾·康奈爾 著華夏出版社 /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