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著實有些感慨,感覺我們的民族自信真的建立起來了。龔自珍《定庵續(xù)集》:“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我們的歷史文化、國學(xué)經(jīng)典的薪火傳承,需要千千萬萬個家庭共同努力,與君共勉。
作為一個歷史學(xué)碩士,之前做課題時參考過《論語》,略有一點心得?!墩撜Z》全書共20篇492章,16000字左右,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由于其篇幅較短,讀起來也比較容易,這里主要推薦兩個版本。
目前最為暢銷的且比較權(quán)威的《論語》注本,首推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語言精確平實,中規(guī)中矩,簡潔易讀,力求一個穩(wěn)字,雖注釋較少,但這樣讀起來反而清爽,是一本非常規(guī)范的入門書籍。
進階版本的話,推薦楊逢彬先生的《論語新注新譯》這個版本注釋更為準(zhǔn)確可信。有簡體和繁體兩個版本,繁體版更為詳細,論據(jù)嚴(yán)謹(jǐn);但如果不慣繁體可選簡體版,只是刪除了一些關(guān)系不大的文字。
如果孩子想更深入地研究,錢穆《論語新解》、[三國·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宋]朱熹《論語集注》、[梁]皇侃《論語義疏》、[清]劉寶楠《論語正義》、[民國]程樹德《論語集釋》都可以參考。
另外有兩點小建議。家長在帶孩子讀的時候,首先要排除自身的成見,如之前聽于丹如何說,南懷瑾又如何說等等,只以原書為主,理解字句,讀懂文意;然后要了解歷史,大致明白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孔子及其弟子其人,才能理解為什么孔子會說出這句話,才會明白在那個禮崩樂壞的亂世,這群人堅持的意義,進而代入其中,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