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娃兒小一,讀書分早中晚三個時間段。
早上:大聲朗讀課內(nèi)知識,部分需要背誦。
中午:精讀閱讀角里的書籍,中英文都需要讀出聲。
晚上:隨意挑選書架上喜歡的書籍,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出聲不出聲都可以。
這樣做的目的:
一,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早上時間短,又需要讓孩子從困頓中清醒過來,閱讀課內(nèi)熟悉的知識點更容易上手,不會因為閱讀故事情節(jié)而拖拉時間,或者打斷思路。小一中午休息的時間長,飯后朗讀幾本或者幾段有情節(jié)的故事,順便消食,然后去午休。晚上是放松的時間,不建議做大量知識類學習,影響睡眠,以輕松愉悅的閱讀為主。
二,讓孩子有重點和次重點的區(qū)分。我家有大書架,還有閱讀角。小一孩子個子比較低,選擇能力也不是很強,面對一個擺滿書籍的大書架,會有無所適從的感覺,更容易隨便選本書就讀,讀一半就丟在一邊,然后再選本書繼續(xù)讀,這時候,閱讀角的設置就有必要了。
我家有幾個閱讀區(qū),還有一個固定閱讀角。一個單人沙發(fā),擺了很多她喜歡的娃娃,旁邊是個小小的書架,手一伸就可以選書。一個舒適美好的閱讀角,會讓孩子喜歡呆在里面。書架上的書不多,我會定期更換,按系列順序擺放。
這么一來,孩子就明白,小書架上的書籍是現(xiàn)階段的重點,要讀完了再讀下一本,有助于孩子開啟長篇閱讀。
三,前兩點都是客觀條件,主觀因素更重要。小一孩子最好陪讀,可以這么說,陪讀是一件長期工作。我娃兒已經(jīng)能獨立閱讀,但是也不代表不陪讀了。陪讀的方式也很多,你讀給孩子聽,孩子讀給你聽,或者兩個人各讀一段,還可以角色扮演讀等等。
四,除了陪讀之外,要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對于小一生來說,這兩點是有困難的,所以需要家長輔助完成,這里特指中文閱讀。好詞好句摘抄和重點誦讀是有必要的,培養(yǎng)語感的同時還可以擴充孩子的詞匯量。而讀后感是需要家長和孩子討論之后,由家長整理成句子段落,再由孩子寫下來。這是精讀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