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生網(wǎng)
帶孩子讀書學英語的地方
下載App
公眾號
登錄
注冊
首頁
閱讀打卡
英語啟蒙
精華專題
寫日志
回到頂部
從咱們自己身邊的故事說起,階層分化這事兒存在么,有多厲害?
展開
2018-05-23
舉報
我來說說
寫日志
共18條
熱門
最新
同齡人
自然的孩子
7年前
想法
中國人認識到階層的存在,差不多也快小十年了吧。
當年陳勝吳廣起義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現(xiàn)在來看,答案貌似是肯定的。昨天,好閨蜜發(fā)了一個朋友圈,羨慕一雙父母撫養(yǎng)女孩兒舍得投入,敢于冒險。朋友圈挑揀的圖,分別是賽馬、滑雪、滑翔傘和熱氣球。據(jù)說,孩子還考下來深潛證,平時還學滑冰。哇哇哇,簡直是讓人咂舌的操作。她還特意寫了一段話,說孩子的家長是工薪階層,只是心懷夢想,逐一實現(xiàn),指明父母培養(yǎng)孩子要突破常規(guī)。哇哇哇,我還是吐了一圈舌頭,找她去吐槽,認為她這種艷羨本身簡直就是在炫富,而且是在炫別人家的富。
我去問她,她說媽媽和爸爸都其貌不揚啊,媽媽是個醫(yī)大的醫(yī)生,爸爸平時就一輛面包車……我想呵呵,當?shù)刈詈玫尼t(yī)院的醫(yī)生,面包車也是有很多型號的好伐……后來我冷靜了一下,我的好朋友不是淺薄的人,她的意思不在于他們有多少錢,而在于他們舍得把錢投給孩子的夢想,盡管我不覺得那是孩子的夢想,但孩子一定會從這些活動中獲得許多。說實話,每一個活動都充滿了冒險精神,每一個活動都很贊。但是每一次這個活動一定是價值不菲,而且也不會僅僅是單純一個活動,那一定是拿出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一段時間的旅行。打開來看,其貌不揚和面包車都只是表象,事實是這是個有實力的家庭,并且在孩子的教育投入方面肯投入,下力氣。而且,父母應該也是從中獲益的呀。難道只是陪孩子玩兒么?
朋友拿這個事例來批評我抱怨自己的娃學習辛苦,說這個娃這么玩兒,還是學霸。而且滿臉充滿了陽光和自信,嗯,這么玩兒下來,哪個娃臉上會沒有光呢?
不過,我肯定不是從她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的。這個父母起碼是有能力帶著孩子這樣操作下來的,我感覺她的描述可能會有些夸張,比如每周都出去玩兒之類的,同樣是重點初中,聽說作業(yè)也不少,賽馬場在樓下或可以每周都去騎上一陣,滑雪也需要季節(jié)性,游泳或可堅持,其他也大概是每年安排一次或是兩次的旅行吧。這經(jīng)濟賬,自由行的人一定會算一算。
年薪不到十萬,年薪十幾萬,年薪幾十萬,年薪上百萬……
不說了,你懂的。
階層分化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上,有部分會反映在教育的投入里。
經(jīng)濟上富足,但是時間不富足,沒有父母陪伴的旅行,對于孩子是缺失。
時間上富足,但是經(jīng)濟上不寬裕,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反而更幸福與滿足。
經(jīng)濟上富足,時間上富足,父母和孩子一起,這就是理想狀態(tài)啊。
這個階層,大概還不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階層。
所以,階層分化一定是有的,但是將很多事情歸于階層分化,意義在哪里??粗绣X有閑的人眼氣么?哈哈哈。
階層分化,不代表家庭教育就會缺位。家庭需要的是愛的氛圍,是在一起,并且在精神上在一起。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偏離教育的初衷,階層分化是社會發(fā)展的一面,對于我們國家尤為如此。但是,我們愛自己的孩子這個和階層沒有關系。我覺得閨蜜的初心是好的,要打破常規(guī),突破局限,量力而行地設置家庭夢想,把能在多大層面上去實現(xiàn)家庭的夢想,作為全家一起構想的事兒,一起制定現(xiàn)實的目標,全家去實現(xiàn),才是好的操作。讓孩子有參與感,有努力的目標,教育的效果才會更好。
如果我們死死抱著“階層分化”的柱子,進而垂頭喪氣,覺得奮斗就全無意義,這大概就是在冒傻氣了。奮斗這件事兒,跟階層應該沒有關系,從改變自我的角度來看,跳出這種局限,才會讓生活更有奔頭,也更有趣吧。
展開閱讀全文
21
21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繹米陽光小書房
8歲
7年前
想法
謝邀。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階級分化這件事確實存在。拿我親身經(jīng)歷來說,從小在中關村一帶上學,中學上的是某重點中學實驗班,當年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還沒興起,所以同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非富即貴。先不論背景和條件,班里的同學本身綜合素質都非常高,就舉一個例子,上初中是在16年前(太暴露年齡了??),那個時候大家在小學都已經(jīng)普遍學過劍橋英語了,奧數(shù)就更不用說了。另外,每個人都至少會一項額外的技能,大多數(shù)都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還有一點很有意思,當時校園里一些情竇初開的事情非常普遍,因為男生女生都非常有自信的(顏值確實也都高),所以遇到喜歡的人都會大方表白,也并沒有所謂影響學習的事情發(fā)生,相反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是很美好的回憶。
在上學期間所謂的階級劃分體現(xiàn)的并不是很明顯,畢竟作為學生對這些還不太敏感,但是走入社會以后才發(fā)現(xiàn)階級原來早在那時候就產(chǎn)生作用了。如今大家在各自領域都小有成績(大概我算比較差的了哈哈),具體做什么我就不多說了,總之是比他們的父母又更進了一步。當年一個班里的同學,如今還能在一個“圈子”里,除了多年的同學情(畢業(yè)十年的聚會在北京聚起了二十幾個人,和國外的同學同步連線,簡直太溫馨),大概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從成為同學的那刻起,階級的劃分就開始起作用了吧。
為什么那么多家長削尖腦袋把孩子往好學校塞,除了想讓孩子在學業(yè)上取得成績外,提前進入某個“圈子”也是目的之一。這里不是單指家庭條件優(yōu)越,而是想為孩子找到三觀一致的朋友。相信我,“沒文化的暴發(fā)戶”在二十年前就很少了,如今,應該不存在了吧。
展開閱讀全文
8
4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上弦明月半
7年前
想法
階層分化當然存在,生而為人,就得面對這樣的客觀現(xiàn)實: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上個圖,自己對號入座。
慶幸的是,雖然有分化,但還不算太固化,從上往下掉暢通無阻,從下往上爬辛辛苦苦,這也是父母們焦慮的根源:讓孩子以自己為基礎盡量上升到一個需仰視的位置。
如何提升自己的階層,雖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然就成功機率成言,還是得靠教育,而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展開閱讀全文
3
3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小可貓可咪
15歲
6年前
想法
首先,回答階層一直存在,只是你接觸不到與你不相配的階層,沒機會,所以也不了解。
我舉一個最最真實的例子:
?社會存在屌絲,合租房,社會底層---中高層都無法接觸到他們的生活樂趣,比如:那些亂七八糟的網(wǎng)紅主播是誰在捧他們?他們都目標客戶群,就是一個階層的
?社會中層也分很多級,有的每月5-6月家庭花銷都還抱怨不夠用,為報個名師的課1200/小時,較勁腦筋,明明是學霸了還要更遠的路線---這個估計也是低層無法想象的
我以前老板也屬于中產(chǎn),她會為了解饞,提前預定法國的一頓餐,再飛過去……我在當時那個年代覺得理解,但認為太奢侈
?高層,那種我們無法想象的,也許奢侈也許極簡,都是無法猜測。但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他們曾經(jīng)都有堅韌的毅力(除了命好)
有的精神境界就已經(jīng)與我們不同了
?每個階層也存在自己的:低-中-高
???????????
前一段,大家都討論如何逆襲,中產(chǎn)階級如何在階層固化前努力學習嘗試打破階層,重組……
中產(chǎn)階級~很多人給自己的定位
現(xiàn)在中產(chǎn)階級都在打雞血,都在努力。上升無比困難,下降輕而易舉。
你的資產(chǎn)能夠維持你不失目前水準的活多久,才能說明你是哪個階層)
有種聲音說,現(xiàn)在學,就是為了階層不下滑,好的是上升。我想說,上升?上流階層到底是什么樣的,離他們背影到底見到過嗎?
展開閱讀全文
1
3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Stella藏書閣
11歲
7年前
想法
事實就是很多孩子生在了終點,而我們還在為了起跑線而焦慮……前幾天看公號推送的標題也值得思考:比階級固化更嚴重的是寒門養(yǎng)嬌子。盡自己能力為孩子提供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朋友圈,人外有人,要博學多知也要自信謙和。
展開閱讀全文
5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Lucky_gjy
16歲
7年前
想法
階層分化存在,跨階很難,但是對于普通人,日子照過,影響其實不大。
說我自己好了,普通人階層,中間還因為父親下崗,家里拿過低保,屬于大城市的低下人群吧。初中因為剛到市重點分數(shù)線,分班進的是藝術班。照現(xiàn)在的潛臺詞,這個班就是條子班,因為當年學藝術至少家里有錢,而學藝術考試能降分,同班同學大部分是特招的,學習成績很多不如我,但是現(xiàn)在同學聚會,基本上發(fā)展都比我好。高中進的直升班,進去后從墊底學到中上。大部分學霸同學其實家境也很好,比如考進北大的同學,父母是復旦的教授。這批同學又是各個比我發(fā)展好。我自己則是高考時沒能考上一流名校,沒能升階成功,現(xiàn)在屬于餓不死狀態(tài),還是中下層吧。至少,我覺得我負擔不起民辦學費。但是這又如何呢?我有跨階的機會,實力不夠沒成功,但是我還是活的好好的,還能想買東西就買,想給孩子付培訓班錢就付,那就夠了。雖說有掉下去沒那么舒服的可能,但我可以像我父親那樣么,保證家人餓不死還能繼續(xù)求學就行!
展開閱讀全文
2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zzmummy
15歲
7年前
想法
我有時候會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成長過程,再觀察我孩子,還有我童年伙伴的成長過程,和他們子女的生長過程。不知道我的一下回復,是否切題。
我生長在漁村,我小的時候父母,包括祖輩,對我說的最多的就是,要好好讀書,上學,有穩(wěn)定的工作,千萬不要嫁給漁民。周圍的大人對老師也是非常敬重的,我們農(nóng)村學校,條件有限,但是老師們都非常負責,可以說琴棋書畫,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免費學習。我們一個兩千人口的小村子,出過北大清華的學霸,走出過醫(yī)學博士。然而在我初中畢業(yè)之后的兩三年里,農(nóng)村學校開始撤并,教師開始流失。初中,小學,幼兒園開始逐漸沒有。孩子們上學都要去大島上的學校去上。從這個時候開始,差距越來越明顯。
但凡留在島上的,大多做漁民,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很不理想,漁民娶不到老婆,通過非正常手段娶到了老婆,跑得跑,離的離。可想而知這種環(huán)境下的新一代孩子,是非常缺少早期教育的。三周歲離家去讀幼兒園,一般陪伴的都是奶奶,或者直接寄宿。這樣缺少早期教育,缺少安全感的一代孩子,就這樣默默長大。而這些家庭在經(jīng)濟其實都是蠻富裕的,父母,祖輩對其孩子大多無限度溺愛。孩子上學了,看到孩子寫作業(yè),就覺得孩子很辛苦。有意或則無意透露,讀書辛苦,讀書無用,這樣的信息。也就是我同齡的這些人做了父母,他們的覺悟還不如我們父母輩對教育的認識透徹。這個差距,在我們這些讀高中,上中?;蛘呱霞夹5耐瑢W,在坐上渡船走出小島的那一刻就拉開了。而在孩子這一輩,這個差距已經(jīng)非常明顯了。而被落下的那一些卻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意,對孩子的未來覺得很自信。如果這種狀況持續(xù)下去,再十年,二十年,當我們的下一輩長大養(yǎng)育他們的下一代的時候,差距可想而知。
展開閱讀全文
2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無敵小二狗
9歲
7年前
想法
難道不存在么?這不是廢話么。。同是工薪階層也有誰家有關系的誰家沒關系之分,同是沒關系的也有收入高點和收入低點之分,同是收入低點也有農(nóng)村和城市之分,同是同村也有經(jīng)濟發(fā)達和經(jīng)濟落后之分。。??偟膩碚f就是不能比,人比人氣死人。勇敢做自己,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最好的
展開閱讀全文
2
1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馬當路484弄24號
10歲
7年前
想法
階級分化與固化,現(xiàn)在是全球性的問題。英國、中國臺灣都有長年跟蹤孩子成長的紀錄片,記錄了近二十年的變化,最終結論是悲觀的?,F(xiàn)在很多雞血的父母,其實是需要看看這些紀錄片,找到階級固化后孩子教育的癥結所在,不然依然難逃宿命。
展開閱讀全文
2
1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歸巢鳥
8歲
7年前
想法
高考保送比例越來越大 農(nóng)村學生上好學校的比例越來越低 本朝進入中期 不可避免又陷入歷代的怪圈 階層固化
中國大歷史
100人有 · 評價10 · 書評1黃仁宇 著;潘振平 編
中國大歷史
展開閱讀全文
提到的圖書
中國大歷史
393人有 · 48人讀過 · 書評1
黃仁宇 著;潘振平 編 / 三聯(lián)書店
贊
2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張YAYA
15歲
7年前
想法
說到階層固化這個話題,似乎有種“共鳴”階層越來越固化,而當下的教育正在加劇這種固化。對于這種觀點,我持對半開的態(tài)度。在我們上學的時代,應試教育體制下,確實有很多家境一般甚至貧困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上了名校,過上了體面的生活,跨越了父母所處的階層。而今天的時代,孩子想要接受好的教育,無論公立(學區(qū)房)還是私立(牛娃+好學費),父母所處的位置基本決定了娃的起點。
但另一方面,我們還是應該看到科技進步對于促進平等所帶來的積極方面。舉個例子,在我們考大學填志愿的時候,城市與農(nóng)村,重點與一般,信息是嚴重不對稱。很多孩子家長對高校、專業(yè)也是不了解。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滲透入我們生活的今天,至少在信息獲取上,我們比過去平等。還有一個感觸深的例子就是這兩年在線教育的蓬勃發(fā)展,也給三四線城市和農(nóng)村的孩子,更多平等獲取知識的渠道。
展開閱讀全文
1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minimouse126
13歲
7年前
想法
謝謝花編邀請。階層分化這事絕對是存在的,而且會愈演愈烈。有了孩子這幾年,深切感受到孩子所謂的見識,都是燒錢的產(chǎn)物。很多時候,貧窮確實可以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幼兒園教孩子跳操,“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去過的孩子和沒去過的孩子聯(lián)想的截然不同。有的孩子會在學校給其他學生編劇,那是自己看了幾十部積累的輸出……很多東西不是天生就會,舉一反三的舉一很重要。當然,錢不是萬能的,還需要時間,疲于奔命求溫飽的家庭也很難有那么多多余時間的投入。
展開閱讀全文
贊
1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微言有大義
12歲
7年前
想法
階層分化——這是個讓人焦慮和瘋狂的詞兒。某度上隨便找找就能讓你飯吃不下或是更想吃了^ω^
希望孩子跨越階層家長能做什么,無外乎在有限的條件下給孩子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可能唄!
可這世道,生老病死道道都是坎,更別提各種突發(fā)狀況了,孩子的叛逆期,長輩的更年期,事業(yè)的停滯期,精力總是有限的,階層再高時間也就那么多,折騰一點少一點,況且這種無限仿若坐過山車,刺激必須一波大過一波,否則無限可能從何談起~
所以說人生做做減法就好啦,減少欲望踏實做事,培養(yǎng)興趣和性格才是最重要的,惟愿小女平安喜樂。
展開閱讀全文
1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20170803MY
16歲
7年前
想法
階層分化這事 從古自今都是存在的啊 王侯將相、平民百姓、祖上蔭蔽這些詞哪一個不帶著分級的烙印 只不過現(xiàn)在換為“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這樣的說法而已 其實起跑線都不存在 根本就不是在一個跑道上 一些跑的馬拉松 一些跑的百米跨欄 非要扯到一起 大概都稱為田徑!
展開閱讀全文
1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成都軒軒媽
16歲
6年前
想法
階層肯定都在,圈子圈層,不同的階層接觸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只有進入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差距真的是挺大了,不管是生活,還是孩子的學習。
不過現(xiàn)在還好的一點就是,階層還沒有象有些地方固化的特別厲害,所以,還是好好努力吧!加油!
展開閱讀全文
1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元寶媽Lisa
12歲
7年前
想法
真的分化很嚴重,認識很多中產(chǎn)階級本身很努力,又重視教育,孩子教育的都很好,人脈又廣,所以感覺普通人想上升,需要更多努力才行。
展開閱讀全文
1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東東媽媽-隨風
9歲
7年前
想法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句話一點不錯。父母不努力,父母不進步,父母不成長,只希翼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本身觀點就錯了。
展開閱讀全文
1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389973
15歲
6年前
想法
哈哈,這個問題的答復很簡單,絕對有。我覺得要問得更有意思一點,是: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說起,什么造成了階級分層?
其實這個分層一直就有,只是以前劃分方式隱晦點,地域上劃分:農(nóng)村和城鎮(zhèn),職位劃分:領導和老百姓,職業(yè)劃分:政府干部和環(huán)衛(wèi)工人等等。到現(xiàn)在是一條杠桿:??。
展開閱讀全文
贊
收藏
評論
收起
暫無評論
發(fā)布
英語學習攻略
英語啟蒙
自然拼讀
分級閱讀
章節(jié)書閱讀
英語水平測試
學科輔導方法
大語文
數(shù)學
歷史地理
科學
運動
藝術
教育成長經(jīng)驗
素質培養(yǎng)
閱讀習慣培養(yǎng)
兒童健康
親子生活
關于小花生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友情鏈接
免責聲明
商務合作
建議反饋
下載小花生APP
關注小花生公眾號
?2022 小花生
滬ICP備09005969號-2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12022101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