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8-05-25
階級分化與固化,現(xiàn)在是全球性的問題。英國、中國臺灣都有長年跟蹤孩子成長的紀錄片,記錄了近二十年的變化,最終結(jié)論是悲觀的?,F(xiàn)在很多雞血的父母,其實是需要看看這些紀錄片,找到階級固化后孩子教育的癥結(jié)所在,不然依然難逃宿命。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1

推薦閱讀

中國人認識到階層的存在,差不多也快小十年了吧。

當年陳勝吳廣起義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現(xiàn)在來看,答案貌似是肯定的。昨天,好閨蜜發(fā)了一個朋友圈,羨慕一雙父母撫養(yǎng)女孩兒舍得投入,敢于冒險。朋友圈挑揀的圖,分別是賽馬、滑雪、滑翔傘和熱氣球。據(jù)說,孩子還考下來深潛證,平時還學滑冰。哇哇哇,簡直是讓人咂舌的操作。她還特意寫了一段話,說孩子的家長是工薪階層,只是心懷夢想,逐一實現(xiàn),指明父母培養(yǎng)孩子要突破常規(guī)。哇哇哇,我還是吐了一圈舌頭,找她去吐槽,認為她這種艷羨本身簡直就是在炫...
謝邀。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階級分化這件事確實存在。拿我親身經(jīng)歷來說,從小在中關村一帶上學,中學上的是某重點中學實驗班,當年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還沒興起,所以同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非富即貴。先不論背景和條件,班里的同學本身綜合素質(zhì)都非常高,就舉一個例子,上初中是在16年前(太暴露年齡了??),那個時候大家在小學都已經(jīng)普遍學過劍橋英語了,奧數(shù)就更不用說了。另外,每個人都至少會一項額外的技能,大多數(shù)都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還有一點很有意思,當時校園里一些情竇初開的事情非常普遍,因為男生女...
階層分化當然存在,生而為人,就得面對這樣的客觀現(xiàn)實: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上個圖,自己對號入座。

慶幸的是,雖然有分化,但還不算太固化,從上往下掉暢通無阻,從下往上爬辛辛苦苦,這也是父母們焦慮的根源:讓孩子以自己為基礎盡量上升到一個需仰視的位置。

如何提升自己的階層,雖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然就成功機率成言,還是得靠教育,而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5歲
想法
首先,回答階層一直存在,只是你接觸不到與你不相配的階層,沒機會,所以也不了解。

我舉一個最最真實的例子:

?社會存在屌絲,合租房,社會底層---中高層都無法接觸到他們的生活樂趣,比如:那些亂七八糟的網(wǎng)紅主播是誰在捧他們?他們都目標客戶群,就是一個階層的

?社會中層也分很多級,有的每月5-6月家庭花銷都還抱怨不夠用,為報個名師的課1200/小時,較勁腦筋,明明是學霸了還要更遠的路線---這個估計也是低層無法想象的

我以前老板也屬于中產(chǎn),她會為了解饞,提前預定法國的一頓餐...
11歲
想法
事實就是很多孩子生在了終點,而我們還在為了起跑線而焦慮……前幾天看公號推送的標題也值得思考:比階級固化更嚴重的是寒門養(yǎng)嬌子。盡自己能力為孩子提供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朋友圈,人外有人,要博學多知也要自信謙和。
15歲
想法
我有時候會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成長過程,再觀察我孩子,還有我童年伙伴的成長過程,和他們子女的生長過程。不知道我的一下回復,是否切題。

我生長在漁村,我小的時候父母,包括祖輩,對我說的最多的就是,要好好讀書,上學,有穩(wěn)定的工作,千萬不要嫁給漁民。周圍的大人對老師也是非常敬重的,我們農(nóng)村學校,條件有限,但是老師們都非常負責,可以說琴棋書畫,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免費學習。我們一個兩千人口的小村子,出過北大清華的學霸,走出過醫(yī)學博士。然而在我初中畢業(yè)之后的兩三年里,農(nóng)村學校開始撤并,教師開始...
16歲
想法
階層分化存在,跨階很難,但是對于普通人,日子照過,影響其實不大。

說我自己好了,普通人階層,中間還因為父親下崗,家里拿過低保,屬于大城市的低下人群吧。初中因為剛到市重點分數(shù)線,分班進的是藝術(shù)班。照現(xiàn)在的潛臺詞,這個班就是條子班,因為當年學藝術(shù)至少家里有錢,而學藝術(shù)考試能降分,同班同學大部分是特招的,學習成績很多不如我,但是現(xiàn)在同學聚會,基本上發(fā)展都比我好。高中進的直升班,進去后從墊底學到中上。大部分學霸同學其實家境也很好,比如考進北大的同學,父母是復旦的教授。這批同學又是各...
9歲
想法
難道不存在么?這不是廢話么。。同是工薪階層也有誰家有關系的誰家沒關系之分,同是沒關系的也有收入高點和收入低點之分,同是收入低點也有農(nóng)村和城市之分,同是同村也有經(jīng)濟發(fā)達和經(jīng)濟落后之分。。??偟膩碚f就是不能比,人比人氣死人。勇敢做自己,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最好的
8歲
想法
高考保送比例越來越大 農(nóng)村學生上好學校的比例越來越低 本朝進入中期 不可避免又陷入歷代的怪圈 階層固化

中國大歷史

100人有 · 評價10 · 書評1黃仁宇 著;潘振平 編

中國大歷史
15歲
想法
說到階層固化這個話題,似乎有種“共鳴”階層越來越固化,而當下的教育正在加劇這種固化。對于這種觀點,我持對半開的態(tài)度。在我們上學的時代,應試教育體制下,確實有很多家境一般甚至貧困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上了名校,過上了體面的生活,跨越了父母所處的階層。而今天的時代,孩子想要接受好的教育,無論公立(學區(qū)房)還是私立(牛娃+好學費),父母所處的位置基本決定了娃的起點。

但另一方面,我們還是應該看到科技進步對于促進平等所帶來的積極方面。舉個例子,在我們考大學填志...
馬當路484弄24號后門
馬當路484弄24號后門
2015
作者熱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