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畫圖的粟米
教畫圖的粟米
花友號233218
2016 2007
粉絲 4492
獲贊和收藏 23488
書架 237 >
德國精選科學圖畫書: 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大開本新版) 39 Two Daughters (RAZ G) 41 Penny the Rude Penguin (RAZ G)
讀過 156 >
德國精選科學圖畫書: 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大開本新版) 39 Two Daughters (RAZ G) 40 Places People Live (RAZ G)
書評 5 >
青銅葵花 石頭湯 藝術(shù)原來可以這樣看
書單 2 >
8歲
17歲
想法
還真是兩難。

如果我家兒子這樣迷小公主,可能覺得好玩兒之余,我也會有一點兒擔心吧。

或許我會給他找動物角色的故事書,男孩角色的故事書,希望能與公主們形成鼎足之勢。

理性告訴我,不要太刻意去引導,比如孩子想讀小公主的時候,偏偏給其他的。搞不好反而強化了他對公主的喜愛。
8歲
17歲
想法
看到媽媽的焦慮,一半兒是發(fā)愁孩子說話本身;另一半則是擔心說話影響了孩子心理健康。我覺得做矯正的必要性不大。

1.孩子如何看待“爸爸媽媽送我去語言矯正班”這件事本身值得商榷。某種程度上,這件事兒本身就帶有負面評價“我說話不清楚,這不好”,有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傷害。

2.矯正效果有多種可能:很好,一般,沒效果。倘若是后兩種,又該如何面對呢?得提前想好。

3.既然有孩子爸爸幼時的經(jīng)驗,何必急在一時,不如等孩子慢慢長大。

如果孩子對自己說不清楚話感到著急,主動救助意愿強烈,則...
8歲
17歲
想法
引導沒那么重要,相比之下共情很重要。

簡單說,與孩子的情緒合拍。孩子難過的時候,看到孩子的難過,并表達出來,讓她知道你看到了,讓她知道你在為她的難過而難過。

其他的情緒也一樣,憤怒、恐懼、孤獨、羞恥,要看到,并共情,并表達。

你是她的媽媽;她不是姥姥的女兒。
8歲
17歲
想法
同六年級上,期中語文99分(100分滿分),分享一下糯米的做法。?

課上認真聽講,做筆記。進入復習階段,老師會領(lǐng)著孩子復習。從第一單元開始,每一課都回顧重點、易錯點、易考點。糯米喜歡做課堂筆記,這學期好像有專門的筆記本了,不過我的印象是,她在課本上記錄的更多一些,筆記本上的少??傊?,無論記在哪兒,還是要有意識地把老師所講的重點寫下來,不光聽課效果好,還積累了復習素材。

有重點地回顧。考試前的作業(yè)本身以復習為主,許多時候是沒有書面作業(yè)的。無論是否需要寫,糯米都會嚴格執(zhí)行老師...
8歲
17歲
想法
媽媽指讀很有必要,識字效果好,也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聽媽媽讀不費力嘛。

同樣為了呵護孩子的閱讀興趣,小朋友自主閱讀時可以不再要求指讀。連猜帶蒙地讀是很好的閱讀方法,也是讀書的孩子難以跳過的階段。
8歲
17歲
想法
2019年訂了一年,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是蠻喜歡的,經(jīng)常會拉著我分享其中一些有趣兒的情節(jié)或者是小文章,她自己可以自主閱讀,讀起來沒有障礙。

下半年,孩子可能因為奧數(shù)任務安排的比較緊,所以就看雜志的心明顯的淡了,有的時候新的已經(jīng)來了,上一期的還沒怎么看。

我個人對這個雜志的印象蠻好,內(nèi)容很活潑,很豐富,覺得多了一個窗口讓小朋友看到國外的孩子都在關(guān)注什么。
8歲
17歲
想法
我們也是六年級。

多數(shù)情況下學校作業(yè)晚飯(19:00)前完成;然后刷奧數(shù)一兩個小時,奧語花費的時間少一些,不見得天天學;英語吃老本,除了睡前聽哈波,基本沒別的了。

小提琴仍在在堅持,每天半小時。

時間按說夠用,無奈孩子進入青春期了,有自己的小情緒、小需求,得不定時給她刷手機、補覺、畫漫畫、發(fā)牢騷、郁悶的時間??

我也捉她幫我畫插畫,用到為童書配的思維導圖里。這是她畫的圣女貞德,其實放在頁面中只有一小幅,無奈她首先得畫得過癮,哪怕?lián)负芏嗉毠?jié),或者花很多時間。
8歲
17歲
想法
試著回答一下。

1.三年級的閱讀理解題,大概有40%考的是基礎(chǔ)知識,比如拼音、字詞、加標點符號、修辭等。因此得叮囑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

2.有針對性地提高

建議媽媽好好研究孩子做過的閱讀理解題,分析一下常出錯誤的題目是什么,然后孩子再碰到的時候就可以重點輔導。

3.幫孩子開竅。

很多孩子缺乏做閱讀題的思路,誤認為要記住、背下來,做閱讀題的時候大腦是懵的,結(jié)果只好蒙。蒙對了,也不知道為何對,并且不保證下次能蒙對;蒙錯了更不用說了。

所以,在輔導的時...
8歲
17歲
想法
盡管知道花粉愛書,看了大家一水兒的回答,還是有些吃驚呢。

好書無窮盡。如今童書市場有多火,看看各地書展時的黃金展位就知道了。

看書解決不了所有成長或育兒問題。買書更解決不了。

仿佛大家都不需要考慮買書的開支,即便不牽扯教育成本的分配,孩子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啊。某種意義上說,買書到了一定程度,也會“邊際效用遞減”。

我難以贊成“買書不為功利”,或“但凡買書就該支持”。閱讀本身有目的性,無論消遣、求知還是解惑。閱讀也的確有高下之分。怎么到了買書上,就“凡是”了呢?
  •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