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孩子爸爸的時候還不到16歲,他還不到15歲,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20年了。從高中,到大學,碩士,博士,再到工作,從沒有哪段時間像今年這樣忙碌、負責和努力。為一個項目,有大半年的時間,早出晚歸,假日無休,娃還沒起床人已經(jīng)走了,娃睡覺了,人還沒回來。某周六休息了一天,孩子問爸爸,今天你過生日么。爸爸說,沒有。孩子再問,你沒過生日,領(lǐng)導怎么給你放假?忙碌程度可見一斑,不僅如此,爸爸堅持每天跑步上班,每天七八公里,不分寒暑,終于免于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男人。日子流走了那么多,身材都還是初識的模樣。
最近這個項目終于結(jié)束了,我們終于有時間聊聊天了。
我:這是這么多年最努力的日子吧,上學的時候比這都差遠了。
爸爸:人本來就應該越來越努力吧,日子才會越來越好。
我本來想調(diào)侃一下他混日子的時光。沒想到得到這樣三觀正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得不轉(zhuǎn)移目標。
我:這樣的話,現(xiàn)在豈不是應該讓五環(huán)好好玩了?要越來越努力,現(xiàn)在抓住他,以后還能怎樣?
爸爸:他不是一點點在努力么?慢慢來吧。
他有努力么?2018年,他做了啥?
1.
學會了跳繩。兩天的時間,從可以連跳3個到可以連跳80個(后來最多可以跳100多,但學會之后就不怎么跳了,現(xiàn)在應該退步很多);
2.
學會了騎自行車。兩天的時間,從卸掉輔助輪到繞行1000米跑道一圈;
3.
跆拳道上課40次。從白帶到黃白帶(因為父母的關(guān)系,未升黃帶);
4.
小提琴學習8個月。登臺演出5次,達到1級水平(雖然還未參加考試);
5.
一晚上學會了臨摹漫畫;
6.
聽完了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7.
聽完了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
8.
聽完了林漢達歷史故事集;
9.
聽完了希利爾講世界地理(世界歷史正在聽);
10.
暑假一個月的時間背誦了98首古詩詞;
11.
年末一個月學完了大部分的漢生數(shù)學(還有幾本,不知2018年還能不能完成);
12.
能讀50篇小古文(小古文100課上冊);
13.
英語從文盲到能讀初章書(最后一周勉強實現(xiàn)了);
以上,最值得驕傲是運動。五環(huán)是一個運動能力很差的孩子,而且很宅,屬于先天不好,后天不練。但是他開始學英文后,為逃避學習,慢慢開始喜歡往外跑。等他學琴之后,宅的毛病徹底改掉了。再宅,也會覺得戶外運動比讀英文和練琴好。練習跳繩的時候,是那么賣力,把小區(qū)的工人都驚呆了。練習騎車的時候,一邊摔倒一邊和路人解釋,這是他第一天騎車。每個人都鼓勵他,他值得。
付出最多的是小提琴,浪費的時間比投入的時間還要多,更不要說對親子關(guān)系的破壞。有一段日子,因為練琴,我們連英文閱讀都半途扔掉了。幸甚的是,孩子是真心的喜歡,游戲的時候總是快樂地哼著五線譜,自己夢想著能拉梁祝的那一天。
最輕松的是聽書。只要找一個合適的聲音,他可以聽起來沒玩沒了。我很高興他的口味和我相似。雖然我們只是年初和年末的時候聽了一段時間,但是內(nèi)容已經(jīng)很豐富。
最主動的是學習數(shù)學。漢生數(shù)學,他一年間要求了幾次,都沒有拿來講。年末的最后一個月,終于開戒了。
最困難的是語文和英文,可以統(tǒng)稱為識字。主要是不喜。語文本來也沒啥計劃,見縫插針學一點,已是大收獲。英文最初的計劃在下半年因為媽媽沒有時間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執(zhí)行。不管是中英文,他仍然是一個不能自主閱讀的孩子。
對孩子來說,“越”字很容易。最需要努力的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