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于潔
01
變化一:學校和老師越來越害怕帶學生出去玩了
我對于學校組織外出旅行的記憶,始于1979年。那一年,我自己讀小學三年級,作為學校少先隊代表每個周日要到青少年宮做圖書管理員,一年后,學校為了獎勵我們6個工作認真負責的學生,派了一個老師在一個周日帶我們去上海錦江樂園游玩一天。
那時候,昆山是個農業(yè)縣,去一次上海,真正是鄉(xiāng)下人去了大都市,我們6個孩子興奮至極。第一次玩旋轉木馬,個子矮小的我爬上去沒有坐穩(wěn),就摔下來了,頭頂上立刻流血。老師帶我去公園的醫(yī)務室搞了很久才把血止住,開始疼得厲害,后來好些了也就照常玩耍?;丶液?,頭發(fā)里那個傷疤是過了一段時間才脫落的。我祖母說這一跤跌得厲害,因為時間長了我忍不住洗了頭,導致傷疤又發(fā)炎了一次。
摔破頭這件事,我回家后被祖母發(fā)現了傷疤,她很小心地照管了我的頭一段時間。這期間,那個帶隊的老師除了在我回家的路上問我還疼不疼之外,沒有再提起過,更沒有老師來和我的家人匯報,我的家人也完全沒有找老師說什么。只有我至今保留著對旋轉木馬的恐懼之心,以至于我兒子幼年時代去玩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沖了上去和他坐在同一匹馬上護佑著他。
我有時候會想,若是換到現在呢?若是學校組織學生出去活動,有個學生自己不小心像我一樣摔破了頭,會如何?
自從個別學校組織學生外出春游出了學生受傷的事故后,學校和老師越來越害怕帶學生出去玩了。我自己也有這個感覺。
十幾年前,學校組織學生去浙江海寧灘涂玩耍,可以用工具挖螃蜞(小的螃蟹)。老師和學生都興高采烈地挖著,人人一腳泥。對于灘涂,我們完全沒有常識,有些老師和學生因為覺得近處的螃蜞被挖得差不多了,于是向遠處走去,越是靠近海邊,泥越爛,近乎沼澤,有學生陷入了半個身體,幸好及時呼救,身邊的人趴在地上一起把他拔了出來,回到車上的時候,完全像個泥人,學生們在車上筑起人墻,讓他在最后面換了衣服。
每次想起,真是心有余悸。
也許每個班主任的記憶中都有那么一兩次心驚膽戰(zhàn)的出游故事吧,所以每當學校組織出游時,領導組織班主任開會一再強調安全問題時,老師們都是愁眉苦臉的。很多老師說帶學生出去出游一次,自己累得不行,自己完全沒有心思游玩,一雙眼睛完全跟著學生了??吹綄W生有一點點危險動作就大呼小叫,回來嗓子都啞了。
安全,像把利劍,懸在老師們的頭頂上。
小學老師說:在學校里也害怕的,半顆牙,一顆牙,孩子們奔跑時摔斷了,那么,最起碼一兩個月不得安寧。調監(jiān)控,看是被撞的還是自己摔的,監(jiān)控清晰還好,不清晰或者監(jiān)控死角就完蛋了。自己摔的,只要發(fā)生在學校,家長就會來索賠;被撞的,雙方家長和學校就要一次次談判協商賠錢事項。
初中生呢,體育課上打球,體育老師也害怕的。碰碰撞撞間一根骨頭斷掉了。
看來,安全問題,并不完全在外出旅游時才被學校和老師害怕。
02
變化二:學生們長途跋涉的耐力變化起伏較大
記得二十多年前的一個寒假,我?guī)е?0多個學生沿著鐵路步行五公里,走到陽澄湖邊。這次遠足是為了獎勵一個學期以來的三好學生和文明生以及進步較大的學生。我發(fā)現學生的耐力很強,一路緊跟我請來的當地領路人,風很大,也很冷,鐵軌上還有爬了一半被壓死的蛇垂在路邊,我自己嚇得要命,學生們卻很冷靜,還有學生走上來捂著我的眼睛拉我往前走。
那天站在陽澄湖邊,俯瞰陽澄湖,風高浪急,每次水和岸的撞擊都引起學生們一陣歡呼。如今想來,我真是冷汗涔涔,那一天若是哪一個學生腳下一滑掉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返回的路照例是沿著鐵路走,綠皮火車貼著我們疾馳而過,學生們和車窗里的人互相揮手致意,那種情景,我永生難忘。
一來一去十公里,學生們毫無倦意。那時候的他們,上學都靠走路,住得遠的,步行一個多小時才到達學校,而有些孩子,農忙時候是要在地里幫忙插秧割稻的。
2006年---2016年期間,我?guī)状螏W生外出,發(fā)現學生的體力下降驚人。尤其是男孩子。
這一個時間段,對于我們這座城市而言,是農村城市化進程最快的10年,大量的村莊拆遷,農民進城,城市邊沿的鄉(xiāng)村漸漸消失,成為拆遷小區(qū),公交系統(tǒng)漸漸成熟,電瓶車、私家車成為代步工具。城市里人越來越多,學區(qū)越擴越大,車流量越來越大,出于路程的考慮,出于安全的考慮,這一代獨生子女很多人是家長開了電瓶車或者汽車接送上下學的,也有自己坐公交車上學的,極少數學生自己走路來回。步行半小時一小時上學放學的基本消失。
而這一階段也是安全問題被一提再提的10年,學校的體育課上曾經有過的跳山羊、跳箱等項目完全取消,學校運動會上擲標槍也漸漸消失。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個學校原本有網球項目的,結果有個學生打網球被對方的球打斷了一顆牙,最后的結果是體育老師賠了一些錢,導致網球課終止。
我?guī)W生出游,步行沒多久,就有學生體力不支,看得出不是裝嬌氣,是真的走不動了??粗麄兒窈竦难坨R片,單薄瘦弱的豆芽菜身體,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外出旅行,需要一顆欣賞大自然美好的閑心,需要一定的體力,陽光下出點汗,感覺會很好。可是一旦體力不支,覺得疲勞,那么哪有閑情逸致欣賞自然之美?
2017年后,我感覺情況有所改變。國家提倡每天一小時體育運動時間,尤其是把長跑納入了中考必考項目后,各校都在長跑上下了功夫。只要天氣允許,學校每天的大課間都是認真進行晨跑,學生從一開始的一兩圈后隊伍拖拖拉拉到連跑四圈不掉隊,體能進步很大。
2018年4月我?guī)W生外出踏青,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到他們的體力狀況。我們在鄉(xiāng)間的油菜花地里行走,在小鎮(zhèn)的老街上兜圈子,我一再詢問學生是否感覺勞累,他們都搖頭,從臉色上也可以觀察到他們確實沒有疲憊之態(tài)。
這讓我很是欣慰。少年強則國強,這個“強”字,我想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強,而“體”是真的不能或缺的。
03
變化三:學生們對于自然的認識能力越來越弱
記得1992年我?guī)W生出游,一路上,我這個老師像個弱智一樣,對路邊田野的花草莊稼很多都不認識。學生們卻懂得很多。蠶豆花的小耳朵,小麥苗,韭菜,青草,他們有很強的辨識能力,與其說是我?guī)麄兂鋈ネ?,不如說是他們給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農事課。
他們能夠準確地找出路邊的馬蘭頭和薺菜,甚至在出游過程中還能挖一些帶回家給家人當晚餐中的一道菜。
吃青團子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它的制作過程,能指給我看哪一種青草可以擠出汁水。
二零零幾年再帶學生出游,還能有學生看了青團子制作過程后回家自己動手制作,拍了照片給我看。那時候,學生的好奇心和動手能力還是比較強的,記得我教《活板》的時候,還有好幾個學生自己用橡皮泥制作了活字帶到學校給我看。
隨后幾年的出游,令我感慨。雖然學生手里擁有手機,獲得了大量信息,卻對大自然的常識越來越少。
他們無法叫出紫荊花、紫藤蘿、蠶豆花、小麥等名字,也不認識路邊常見的水杉樹,更不知蠶豆花的小耳朵是什么東西。
五谷不分,是因為他們離農村是那樣遙遠,而他們的父母忙于工作賺錢,很少帶他們出去踏青,手機的出現、電腦游戲的盛行,更是牢牢把他們的腳鎖在了家里。
“宅”在家里,是這一代青少年很顯著的特征。
04
變化四:學生們能出游的時間少得可憐
盡管選擇了清明放假期間組織出游活動,卻依然會和學生們的各種校外培訓班時間沖突。調整又調整,才終于一個不缺地成行。看得出,學生們是很愿意出游的,雖然他們中有很多人已經有了二胎弟弟或者妹妹,但是因為年齡差距較大,也玩不到一起來。放下手機和電腦后的他們依然是孤獨的。能夠幾個小伙伴一起出去吃吃喝喝玩玩當然很開心,這從他們在公交車上一路嘰嘰喳喳完全可以看出來。
當城市高樓還沒有大量拔地而起的時候,當弄堂大院還很多的時候,當汽車電瓶車還沒有泛濫成災的時候,當學業(yè)負擔還沒有那么重的時候,當升學競爭還沒有那么激烈的時候,無需跑很遠的路去看風景,身邊就有一群小伙伴每日歡蹦亂跳。
跳橡皮筋、擲沙包、跳方格、捉瞎子、車鐵棍、拍洋片、粘知了、抓蜜蜂……這些童年時代聚在一起就能玩得不亦樂乎的游戲,也許有一天也會成為非物質遺產了。
27年來,一次次帶學生們出游,我這個老師從不用想很多到如履薄冰,從能收學生一些錢到完全自己貼錢,從學生教我農村知識到我教學生自然常識,從步行到坐車,我的內心感慨萬千。
真擔心有一天有學生說:西瓜是從樹上長出來的。
那么,再艱難,再害怕,我還是想帶他們走進大自然去看看的,我想讓他們看到一只小筍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冒出地面的,一個西瓜是怎樣滾在碧綠的瓜地里的,一只蜜蜂是怎樣在油菜花里飛來飛去的。
晚櫻花是怎樣緋紅在路邊,藤蘿是怎樣流動成瀑布,小麥是怎樣在風里翻飛成浪花。
也許對學生的考試沒用,也許對學生的人生有用。
轉載自:人民教育 (ID:irenminjiaoyu)
微信編輯 | 李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