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時間與時間管理(下)
“巧克力管理法”
改編自四象限時間管理法(史蒂芬.科維)
準備了四塊“巧克力”,每塊“巧克力”代表四種事情的狀態(tài)
1.重要且緊急
2.重要但不緊急
3.不重要但緊急
4.不重要也不緊急
然后將下面的這些事情分類,看看屬于哪塊“巧克力”?
1.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2. 回復同學朋友發(fā)來的非緊急信息
3. 家長臨時安排的家務
4. 臨時被邀請出去玩
5. 培養(yǎng)興趣愛好
6. 生病或受傷,需要去醫(yī)院
7. 隨意的瀏覽網(wǎng)絡、刷視頻
8. 提前計劃與朋友的聚會或活動
9. 完成明天要交的作業(yè)
10. 玩游戲
11. 晚上家里停電,需要你去購買蠟燭
12. 閱讀書籍
13. 重復觀看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
14. 準備明天的考試
小屁孩們在自己的紙上寫好了分類
如果今天有這些事情讓你們安排,你們會先“吃掉”哪塊“巧克力”?
“第一塊”
“第一塊”
“然后第二塊”
“一二三四,就這個順序”
小屁孩們馬上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1.重要且緊急-------做,優(yōu)先處理
2.重要但不緊急-------計劃,優(yōu)先安排
3.不重要但緊急-------推遲做,盡量減少
4.不重要也不緊急-------盡量放棄不做
“第四塊巧克力都是我們小孩子喜歡去做的”
“我把它們都放到第一塊巧克力里面了”
說明大家并沒有按照真實的想法來分類
其實
每個人的分類都可能不同,每個人在每個階段的分類也會發(fā)生改變
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去做這種分類?
“知道做事情的先后順序”
很多時候不知道做什么是因為感覺事情太多
分類是為了讓自己更清晰的了解做什么
番茄工作法
學習和休息玩交替安排
拖延到最后集中做會有非常不好的體驗
下次會因為這種不好的體驗選擇繼續(xù)拖延
所以
巧克力法則和番茄工作法都是為了改善做事情的體驗
可以更愿意去做
而且可以更高效地完成
那有了這些是不是有可以了呢?
“會有變化,不會和計劃一模一樣”
“做不到自己的計劃”
那怎么應對呢?
“臨時改變計劃”
“做計劃的時候多留點時間”
“要學會臨機應變”
順利地完成計劃有助于再次安排計劃
可以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