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于我的雞娃大業(yè)而言有兩件大事:1是完成了鋼琴從陪練到自主練習的轉變,2是英語從磕絆抗拒轉向主動積極。本來今年的重心就是這兩件事(我甚至有個論壇的注冊賬號就是“英琴”),然而在無意間,也有了其他收獲。比如娃的繪畫精細程度突飛猛進,也開始逐步具有想象力;編程從模塊拖拽轉向代碼;科普閱讀興趣由過去的天文擴展到理化生地各個領域,閱讀書目也由小冊子轉向了百科全書;數學閱讀從繪本和小學數學跨越到初中的代數;語文作文從最初的一句話日記進展到幾百字的系列,還被老師要去好幾次當范文。這些基本都可以算作“無心插柳柳成蔭”,僅僅是提供足夠的素材和時間和空間,孩子就自己一步步深入了。
不足主要有三方面:1是知識相對零散不系統;2是文學歷史涉獵太少;3是娃的性格依然急躁完美主義。而2和3,在本質上是同一個問題。缺乏跨越時間的洞察,就容易被眼前的挫折打??;缺乏對人生的認識,就難以與自己的缺點共處。
2019年,給娃擬定口訣: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一曰高筑墻。墻,就是壁壘,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別人輕易無法攻入。且,高墻需深基。一邊打基礎,一邊疊磚塊。
二曰廣積糧。糧,就是儲備,知識的日日累積,涉獵越廣,越能融會貫通。分級刷起來,不同主題書籍看起來,不求級別多深,不挑中文英文,但求開卷有益。
三曰緩稱王。小學階段只要不涉及擇校成績,皆順其自然??桃庾非蟮谝换驖M分,則犯稱王大忌,易引群雄攻之,日日擔心王位不穩(wěn),好大喜功,視野狹窄,反為不利。
口訣是原則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2019年分為兩部分,采用不同路線。
二年級下學期,依然以英文能力培養(yǎng)為主,側重詞匯、寫作、閱讀訓練;聽說先行,讀寫結合。
如何做到呢?
首先是Raz閱讀,堅持朗讀后做題。
其次是章節(jié)書聽讀,計劃聽完瘋校,鼠記,內褲隊長,嘗試羅爾德達爾等。
閱讀理解做一些練習冊,如RE.
詞匯完成KET和PET的單詞聽寫,認讀詞匯采用4000詞。
寫作使用Write Source, 計劃完成G2.
數學基礎方面,利用假期,學完八年級以前的數學基礎知識(最近看了下課本,七年級上基本講過了,七年級下已經講過一半,八年級講多少就隨緣了)。學這些主要是為物理和化學的定量計算做準備。為了保證基礎扎實,三四年級的單元卷已經準備好,日常口算題也已準備好,每天抽20分鐘做一點。
奧數方面,估計寒假結束前可以完成仁華二年級教材。三年級起可做的相關練習更為豐富。爭取一學期學完,暑假刷題。
物理方面,八年級上偏常識,計算部分涉及單位換算,運動方程已經基本掌握,稍微講解即可。八年級下開始學習牛頓定律,才算正式進入經典物理的大門。估計寒假主要講這個。最近因為在玩小實驗的連通器,正好把壓強也講了講。簡單機械他也有所了解,估計暑假可以學完八年級物理。
化學方面,娃在小學前已經學習過初中化學的分子量計算,配平等;一年級學習了原子分子化合價等內容;經過最近的閱讀,對常見元素的性質也十分了解。所以,在數學沒有問題之后,可以系統學習九年級的化學教材。
(數理化主要靠娃爸講,我負責把關防止大躍進,同時加入Dimensions學科英語,預計完成G3)
文史方面,在娃的正常中文閱讀時間里,每周指定一天讀相關內容并作討論。一年52周,積攢下來也很可觀,約可讀45萬字(含重復)。
作文方面,平時堅持周記,假期堅持日記。
興趣方面,照舊鋼琴、繪畫、足球。
三年級上學期,英文開啟從learn to read到read to learn的轉變。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自主閱讀水平達到藍思700,AR4.0以上(大致),衡量標準為無障礙閱讀英文科學教材G4+,可聽讀可怕的科學英文版等。如果不能達到,則不能如期開啟奧數訓練,必須繼續(xù)加強英語。因此,目前只能有個模糊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