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盒大變身

2016
2019-10-28 11:14 原創(chuàng) · 圖片6

家里書太多,分類整理有難度,于是從辦公室找了幾個紙盒子,準備分門別類進行整理。

來,看我紙盒大變身。 
 

一開始,準備用白色紙包一層再上色,無奈工作量太大,突然一想,水粉顏料可以覆蓋啊,于是,在周日午睡后,五點半開始,用時一個小時,我們娘倆完成了5個盒子的涂抹工作。

小姑娘一開始邊畫邊擦,對于沾到手上的顏料很有意見,不停的提醒老母親去幫她洗手,在不停的得到老母親的拒絕之后,放開了畫,哈哈,直到臉上、腳上、手上都沾上顏料之后,一個全綠的盒子里外全部涂完了,這么喜歡綠色?!一邊畫一邊說:“媽媽,你那么多種顏色不好看,我就喜歡綠色!”硬生生把一盒綠色顏料抹完了。

好期待,將書放進去的效果哇!

通過一個小時的涂抹工作,再次體驗到畫畫其實就是情緒的宣泄,情感的流露。老母親在畫前由于一點兒小事內心有那么一點點陰暗情緒,但是畫著畫著,沉侵在色彩世界中的我逐漸明亮起來,不同顏色流轉于筆端,漂亮的紋理滌蕩著我的內心,再次找到當年執(zhí)筆為高考,雞鳴看終稿的繪畫狀態(tài)。 
 

不是每一個興趣愛好都能成為賺取口糧的工具,但是技多不壓身!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學會了,就算10年不騎,也一樣不會忘記。

逐漸放開的小姑娘用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專注于涂抹她的綠盒子,涂的很認真,抹的很細致,如果不喜歡應該不會堅持這么久,畫完后,媽媽問開心嗎?小姑娘說很開心!


原來色彩真的有治愈功能。

所以我一直在想,孩子真的有必要去學美術么?在老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孩子真的能通過繪畫課堂表達情感么?難道不是在固定技法之下的一種思維限制么?

或許不建議這么早的進去繪畫課堂吧?等真正需要掌握技法的時候再開始?

那么說,其實早期繪畫教育實際上是通過多種方式,不同材質的紙、筆,豐富的顏色刺激,不同的藝術呈現(xiàn)方式,帶領孩子感知世界?


回應2 舉報
贊1
收藏2
''
6年前
這個不錯 回家也廢物利用
6年前
'' 這個不錯 回家也廢物利用
哈哈,是的。又好玩兒又好使。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元泳懿
元泳懿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