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月差2天
其實小朋友是非常想和大人交流和互動的,即便(尤其)是在理解力有限、甚至不會表達(dá)的時候。他們會從那些冗長的不全能聽懂的內(nèi)容里捕捉到能明白的詞,飛速向你做出反應(yīng),以示他對“談話”的參與感。這種情形不知怎么讓我想起外婆在聽我們談?wù)撘恍┮苍S對她來說太過新鮮無法理解的東西時,一旦聽到她能理解的部分總是積極進(jìn)行評論(盡管有時候她以為的“理解”并不見得正確),因為她也想要有參與感,想表示和我們有共同語言。這點似乎也應(yīng)證了,很多時候老人和小孩真的很像。
———————寫在前面———————
今天一邊晾著衣服一邊跟兒子說話,露臺上掉著一片枯樹葉和一坨鳥??,果然豆哥看到之后就開始給我不厭其煩地指啊指。他性格里有著明顯的謹(jǐn)慎,一般見到新鮮東西先要拉著大人的手去試試,安全了才會自己動手(吃的也一樣,“你先吃一口,沒事兒朕再品嘗”??)。
我手里沒停下繼續(xù)晾著衣服,同時開始跟他解釋:這是一片枯樹葉和一坨干了的鳥的粑粑。然后又繼續(xù)說樹葉從哪兒來鳥的粑粑從哪兒來…當(dāng)然我也并不指望他聽明白,就是日常的沒話找話說模式?? 豆哥也不動,還是依著我的腿,眼睛斜斜地看著兩位故事的主人公。末了我加了一句,鳥??臟臟的就別碰了,枯樹葉你可以撿起來玩?!皳炱饋怼边@詞經(jīng)常說,他明顯聽明白了。我話音剛落,他立刻往那邊走去,低下身去撿。我暗自自嘲,前面的內(nèi)容真真是對牛談琴了??順便也有了前面寫的那段小感悟…
P.S.:
豆哥不僅撿回了枯樹葉,也順帶便把干鳥糞也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