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忙完明天的會場,我臨時起意去學院參加下午的研討會。
同事力勸我跟他的車,我想了想還是騎自己的小綠。最近一周雨雪天,不想明天一早在街邊走半天,最后找一輛經(jīng)歷過冷雨夜的共享單車。而且騎車去地圖上說只需要7分鐘。
不想寫訪客登記,于是中午在手機上申領電子校友卡。輸了身份信息說是在審核,再輸畢業(yè)證和學位證,還是在審核。最后我填了學號,瞬間認證成功。二十多年前的學號還能記得,是因為當年在校門口的先鋒買書,憑學號可以85折。
從五臺山沿上海路向北,一路上,塵封的記憶撲面而來。路邊的咖啡館,多年前,某同學收到了單位的晚婚晚育獎勵,把我們喊出來在那里打牌。前面的小飯館,是當年TT的男朋友請我們全宿舍吃飯的地方。往學院坡道旁的球場,永遠飄揚著青春的聲音。
進了門打招呼,被副院長同志誠懇地稱師姐(這稱呼每次都讓我吃不消??)。在熟悉的教室混了一下午,吃吃喝喝,聊一個小眾的主題。最后走的時候被送了三支不同的星巴克。
回家阿妞看到摸了一瓶,然后問我哪來的,我說回學校學習被送的。然后說,現(xiàn)在我跟爸爸各有一張校友卡,就缺你的了。
阿妞說,她沒想好以后要做英語老師,還是做導演或者編劇。
我說你還是先上個高中,再考慮以后干啥吧。雖然本校有個戲劇影視文學的專業(yè)據(jù)說還不錯。
自打被通知得了個獎后,作為數(shù)理化三科都沒參加過競賽學習的小白某妞自信心開始爆棚,這兩天物理錯題刷得很快,吃飯時找個物理競賽課看看還蠻有興致的。發(fā)現(xiàn)小朋友確實還真的是需要成功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