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老人帶孩子的這個千年老梗就該這樣破!

2016-8-2 20:58 轉(zhuǎn)載 · 圖片8

老人帶孩子,應(yīng)該算是個千年老梗吧?在國內(nèi),老人帶孩子已是普遍現(xiàn)象,特別是暑假的時候,老人幫看孩子更遍地都是,父母雖然擔憂卻又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但其實,不僅我們?yōu)檫@個問題愁心,即使是老人偶爾幫帶孩子的老美也沒能逃脫這個矛盾的包圍。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美國作家Jen M.L.發(fā)表在《時代周刊》上對這個問題的化解之道。

一提起這個話題,很多父母心里都有各種滋味。一方面感謝老人犧牲大把跳廣場舞、搓麻將的時間圍著孩子轉(zhuǎn),一方面又為孩子的飯菜放多少鹽,該不該抱著孩子哄睡,能不能追著喂飯,科學育兒和傳統(tǒng)育兒到底聽誰的等一籮筐問題頭疼不已。

再加之老人精力不足、視力聽力有所下降等,和活力無限的小孩放在一起本就畫風不合,比如我小時候在奶奶家,有天上午我爺爺準備去釣魚,剛出家門就碰見了隔壁家的老大爺。老大爺問:“釣魚去??!”我爺爺說:“不是??!我釣魚去。”然后老大爺說:“哦,我還以為你要去釣魚呢?”這什么聽力,我瞬間就石化了。

但老人帶孩子已經(jīng)成了國內(nèi)的普遍現(xiàn)象,特別是暑假期間,老人幫忙看孩子更是遍地都是。父母雖然擔憂卻又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但其實,不僅我們?yōu)檫@個問題愁心,即使是老人偶爾幫忙帶帶孩子的老美們也沒能逃脫這個矛盾的包圍圈。今天,育姐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美國作家Jen M.L.發(fā)表在《時代周刊》上對這個問題的化解之道。

Jen M.L.的解決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定規(guī)則。在文章開頭他幽默地寫到,他人生的一大愛好就是制定各種規(guī)則表,他會給女兒定規(guī)則,給兒子定規(guī)則,給要開Party的妻子定規(guī)則。雖然自己也討厭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但不得不承認,提前定好規(guī)則會使很多問題高效解決,也會避免發(fā)生許多矛盾。所以現(xiàn)在,他要給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們定一些規(guī)則,這聽起來好像是對他們的限制,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1、別把自己當醫(yī)生

時代周刊:威士忌只適合牙疼的初期階段,傷風膏不是每種疾病的靈丹妙藥。

一遇到孩子生病,老人們都會拿出豐富的生活閱歷,以及自己久病成醫(yī),多多少少都懂點的無敵優(yōu)越感告訴父母應(yīng)該怎么做怎么做。特別是崇信各種民間偏方的老人,即使去看了醫(yī)生,他們也是各種懷疑,老覺得自己那套方法才是最簡便,最有效的!如果再碰上個迷信的老人,那就更OMG了!

這點我自己有親身體驗,小時候一打開外婆的抽屜,全是裝滿藥丸的瓶瓶罐罐,不管是我牙疼,還是胃疼,或是胳膊疼,外婆都會慈祥地說,“來嘛,吃點消炎藥,吃了就好了。”偶爾有個傷風感冒,她也喜歡給我搗鼓些草藥,并無數(shù)次提起N多年前她得了什么什么病,喝了這種草藥便快速康復(fù)的故事。

現(xiàn)在想來,還好她的那些消炎藥、草藥什么的藥性不強,而且我的身體也足夠頑強,不然后果簡直不堪設(shè)想。

2、不要試圖購買孩子的愛 

時代周刊:不要試圖購買孩子們的愛,如果他們愛你,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和附加利益。

孩子更愛誰?這也許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或多或少暗暗較勁的事,而老人們更喜歡用一些好處來“引誘”孩子們。例如拿一塊糖誘惑孩子說自己更愛爺爺,或者買各種廉價的玩具來和孩子“套近乎”。

我大姐家的小兒子平時就被爺爺寵得不行,每天光零食都要花二三十塊,孩子進文具店,喜歡什么就拿什么??纱蠼悴粫裁词露柬樦鴥鹤拥囊?,小事和他講道理,大事必定嚴厲管教。所以每次大姐下班去爺爺家接孩子時,孩子都一百個不愿意,吵著鬧著不肯走,這時爺爺一般都站在旁邊呵呵笑,逢人還說,“哎呀,我們家孫子最喜歡我們老兩口了,都不愿意跟他媽回家吶。”,似乎這是件特別值得炫耀的事。

可,這不都是你慣的嗎?如果孩子從小就老被一些小便宜“收買”,這會讓原本單純的他滋生出更多的功利心,什么事都要談條件,也更容易被一些小利益誘惑。其實,孩子更愛誰并不重要,如果我們是真心愛他,他一定能感受到,并把這份愛珍藏在心里,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附加利益,因為我們本就是最親近的一家人。

3、不要插手父母對孩子的管教 

時代周刊:我征求你的意見了嗎?你已經(jīng)有過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了,現(xiàn)在輪到我了,所以,你應(yīng)該控制住自己那些不必要的建議。

孩子到底歸誰管?相信這是很多家庭都沒有明確的界限,老人們總在父母教訓孩子時忍不住出手阻止或干涉,讓父母的管教沒效果不說,也讓孩子學會了找“避難所”。

前幾天剛上幼兒園的侄子小寶在班上鬧事兒了,起因是他和另一個小朋友都很喜歡一個玩具,兩人爭執(zhí)不下,一拍不合就動起手來,小寶媽和奶奶去接孩子時,老師把事情經(jīng)過說了一遍并囑咐回家后和孩子好好談?wù)?,告訴他動手打人是不對的。

小寶媽聽后暗下決心要好好管管孩子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的壞毛病,可奶奶卻風輕云淡地在旁說道,“小孩子打架算什么事啊,有什么好教育的,對方不是也動手了嗎?”這種戲碼常年在他家上演,每當小寶媽開啟嚴厲模式,奶奶就心疼得不行,先是哄孩子,再旁敲側(cè)擊指責小寶媽做法這不對那不對。

也許,再理智的兩代人同時教養(yǎng)一個小孩時都會有各種分歧,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這種一致并非要求大家的所有想法和行動都一模一樣,而是家庭成員間相互尊重。在家輩分最高的老人可不要以為自己經(jīng)驗比年輕父母多就什么事都要橫插一杠,更別在孩子面前指責父母的做法,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教養(yǎng)的第一責任人啊。

4、不要把孩子當馬戲團的小演員 

時代周刊:不要把孩子打扮起來到隔壁老太太家炫耀,也別強迫他給老太太表演剛學會的歌曲以取悅她和她的小貓咪。

這點咋一聽起來有點搞笑,但卻經(jīng)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比如去親戚家玩一定要孩子換上最靚的衣服,就想聽聽別人夸孩子漂亮;比如讓孩子在眾人前朗誦剛學會的唐詩,就想看看別人羨慕的眼光。其實,老人們因孩子們感到驕傲、自豪是自然的,但是如果過分在別人面前炫耀,不停地給別人講自己孩子的過人之處就有點過了。

這不僅讓那些比較內(nèi)向和低調(diào)的孩子當時感覺尷尬和不被尊重,更會讓參與過這項活動的孩子形成一種渴求別人贊美和羨慕的價值觀,他們會在乎別人的肯定與掌聲,會認為自己的長處是需要別人肯定才能算數(shù)的。

5、不要在孩子面前說父母的不是 

時代周刊:別對孩子說,如果你媽媽管得嚴,可以到外婆家住。

以前我寫過為什么夫妻不要做對方關(guān)系的差評師的文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內(nèi)心是渴望和父母建立親密鏈接的,如果他總是得到父母這不好那不好的信息,會讓他們對自己也產(chǎn)生懷疑,甚至無意識地往父母不好的方面發(fā)展。而如今看來,這種詆毀不僅發(fā)生在夫妻之間,還發(fā)生在兩代之間,雖然很多老人都無辜地表示,自己是說著玩兒的。

就像我昨天下樓,看見一個媽媽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孩子見媽媽要走了,開始哭鬧,奶奶邊抱著孩子往屋里走邊說,“別哭了,你媽不要你了?!保@樣做并不會讓孩子和老人更親近,也不會讓孩子變乖順,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們心里會疑惑:為什么爸爸媽媽不要我了?還有些老人抱著孩子在院子里聊天時更是細數(shù)媳婦的各種毛病,抱怨兒子沒老王家賺錢多,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像毒氣一樣的信息??!

6、記得孩子在和你一起看電視 

時代周刊:我?guī)湍闵壐顿M電視,讓你收看更多的節(jié)目,但請注意,不要忘了孩子在和你一起看電視,一些犯罪現(xiàn)場和血腥的場面并不適合他們觀看。

老人精力和體力都不太好,所以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成了他們最大的一項娛樂活動,這時孩子當然也窩在一旁跟著看了,但他們似乎忘了這件事,依然看著自己喜歡的聊齋、抗戰(zhàn)片、各種奇聞異事的新聞?wù){(diào)查。

同事就抱怨過這件事,說公公在家看孩子,有大半天都在看槍戰(zhàn)片,孩子也跟著看,但那些劇情真的很狗血,畫面也很血腥?!拔液屠瞎己退勥^,他也總是答應(yīng)好好好,可每次我們回家,還是看到他們在看槍戰(zhàn)片。看一下午電視不僅對孩子視力有影響,長期跟著老人看劇讓他動不動就說要打死誰、槍斃誰,我都要氣得吐血了?!?/p>

孩子早期對世界的認識大多來自他們聽到或看到的,所以當孩子在一旁跟著我們看電視時,不要只在乎我們自己喜歡看什么,也要留意看的內(nèi)容是否適合孩子,并注意控制時間。

7、孩子吃糖?別太緊張! 

時代周刊:不妨給孩子吃一些食物中原有的糖,只要別一次性吃太多,吃點糖也沒關(guān)系。

相比起上面提到的那些無限縱容孩子的老人,有些老人卻是比較古板的,比如他們都知道吃糖對孩子的牙齒不好,所以會堅決反對讓孩子吃。

但實際上,甜食中的糖除了能為孩子提供身體所需要的熱能以外,還參與他們身體細胞內(nèi)的多種代謝活動、負責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促進蛋白質(zhì)的合成,適當?shù)亟o孩子吃些糖能提高他們反應(yīng)能力、記憶力以及理解能力。而且如果一點糖也不給孩子吃反而會讓他對糖更有好奇心,會自己偷偷吃哦!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完全杜絕孩子和糖的接觸,而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均衡的飲食習慣,盡量少在兩餐之間吃過量甜食和零食,控制每天糖的攝取量,盡量減少吃糖次數(shù),讓孩子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建立健康的甜食觀。

上面《時代周刊》分享的這些規(guī)則從實施程度來看,可能我們很難嚴肅認真地和老人們坐下來一條條說明,或者學老美們直接打印一些規(guī)則表貼在墻上。但我們可以借鑒這種“先說斷,后不亂”的精神,提前把一些老人們能接受的建議說出來,就像Jen M.L.寫的,有規(guī)則,其實是一個好的開始。也許,現(xiàn)實生活中,老人帶孩子無法避免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大家的出發(fā)點無非都是為了孩子好,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有老人幫忙帶孩子,雖然過程中有各種酸甜苦辣,但終究是幸運的。

來源:育兒周刊


回應(yīng)26 舉報
贊1
收藏9
9年前
不錯的文章喔
9年前
想法很美好,現(xiàn)實很殘酷,在中國以孝為先的大義下,只能老人給你定規(guī)則,你沒資格給老人定,那是不孝??要不中國怎么會婆媳矛盾厲害呢,還不是都要做主么。無傷大雅的還是當不知道吧。
9年前
現(xiàn)實的問題!
9年前
慶幸是爸爸在帶兒子,愿意和年輕人溝通,即便口頭不說好,但覺得對孩子成長有利,就會照做
9年前
道理是年輕人明白可是老年人怎么會跟著做呢?溝通起來不容易啊
9年前
糾結(jié)中,????
9年前
規(guī)則得有人聽,有人執(zhí)行才有效
9年前
道理都懂,但現(xiàn)實中操作起來有難度
9年前
道理都懂,執(zhí)行起來難度很大,我那還是親爹媽幫忙帶孩子呢,問題都一大堆
9年前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老人不會執(zhí)行你的規(guī)則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