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高中,美國孩子原來是這樣學詩歌的!

2024-11-13 17:03 原創(chuàng) · 圖片13

為什么孩子們要學習英文詩歌?

Poetry is 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

詩歌是最佳文字的最佳組合。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著名文學評論家Samuel Taylor Coleridge給出了解釋。

詩歌文字精煉、篇幅短小,易于堅持,每天讀一點,能形成相當可觀的語言積累,長期堅持讀詩能提升孩子的英文閱讀理解能力。詩歌的語法和修辭都很講究,啟發(fā)孩子理解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意思、體悟更為復雜微妙的人類情感,激發(fā)想象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力,給予孩子轉換視角、感受世界的途徑。

美國的學校或者各類國際學校,從小學開始就會在English課程中融入詩歌的學習,8年級后更會每學期專門開設一個單元學習Poetry!

大學入學考試和升學準備階段為例,

SAT和ACT閱讀部分即可能會出現(xiàn)與詩歌相關的題目。通常,這些題目會要求學生分析一首詩的主題、情感、語言風格或修辭手法,從而測試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文本細節(jié)的理解和文學分析能力。

文法和寫作部分,雖不會直接考察詩歌的寫作,但對語言的掌握和對修辭手法的理解一定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文法和寫作題目。

對于學生而言,不論是中國孩子還是美國孩子,學習詩歌都不容易。當然對中國孩子來說尤其,在課程或是考試中遇到英文詩歌更如同一個噩夢!

美國孩子是如何學Poetry的?我們不如來借鑒一下。

在美國,不同教育階段對學生掌握詩歌的要求有所不同。這些要求隨著學生年級的提升而逐漸加深,涉及語言技巧、分析能力、創(chuàng)作和對文學的理解。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01

小學階段(K-5年級)

  • 幼兒園到2年級

孩子們會接觸一些簡短、押韻的兒童詩歌和童謠,通常用于培養(yǎng)語言意識、韻律感和記憶力。這個階段的詩歌教學主要是通過朗誦、表演和簡單的詞匯練習來進行,激發(fā)孩子對語言的興趣。

低齡階段,學校和家長會為孩子選取比較親和的主題,比如動物、四季、經(jīng)典兒歌等。

圖片

△ 幾本適合k-2年級孩子閱讀的詩集

會選擇一些朗朗上口、有節(jié)奏感的詩歌來讓孩子們朗讀。例如,Shel Silverstein的詩歌《Hug O' War》是二年級課堂中很受歡迎的一首小詩。注重培養(yǎng)孩子對押韻(rhyme)的敏感度。老師通常會選擇一些押韻簡單的詩歌,比如“cat”和“hat”或“sun”和“fun”等,教孩子們識別這些押韻的詞匯。

Hug O' War

by Shel Silverstein

I will not play at tug o' war.
I'd rather play at hug o' war,
Where everyone hugs
Instead of tugs,
Where everyone giggles
And rolls on the rug,
Where everyone kisses,
And everyone grins,
And everyone cuddles,
And everyone wins.

老師會引導孩子們討論詩歌的內容、情感和主題。例如,在閱讀《Rain》這類與自然相關的詩歌時,老師會問孩子們:“這首詩講了什么?你們有沒有在雨天玩耍的經(jīng)歷?”

Rain

by Shel Silverstein

I opened my eyes

And looked up at the rain,

And it dripped in my head

And flowed into my brain,

And all that I hear as I lie in my bed

Is the slishity-slosh of the rain in my head.

I step very softly,

I walk very slow,

I can't do a handstand--

I might overflow,

So pardon the wild crazy thing I just said--

I'm just not the same since there's rain in my head.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老師有時會結合插圖,或者讓孩子們自己畫出詩歌中提到的場景。

圖片

△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在孩子們理解了一些基礎的押韻和節(jié)奏后,老師會讓他們嘗試創(chuàng)作簡單的詩歌,通常會從填詞練習開始。例如,老師可能會給出一個句子框架:“I see a ___ on the ___. It is ___ and very ___. ” 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填空,完成詩句。

  • 3年級到5年級

進入小學中高年級,孩子們的語文學習開始涉及更多的文學作品,而詩歌則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在課堂上,詩歌學習不僅僅是讓孩子們閱讀和背誦,更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學生們會學習更復雜的詩歌形式,學習不同的詩歌類型,比如敘事詩(Narrative Poem),抒情詩(Lyric Poem),十四行詩(Sonnet),自由詩(Free Verse)等。

課堂上,老師會帶孩子們閱讀一些簡單的英文詩歌,如 Shel Silverstein 的《Sick》,帶領學生分角色朗讀,感受其中的節(jié)奏和幽默感。

Sick

by Shel Silverstein

"I cannot go to school today,"

Said little Peggy Ann McKay."

I have the measles and the mumps,

A gash, a rash and purple bumps.

My mouth is wet, my throat is dry,

I'm going blind in my right eye.

My tonsils are as big as rocks,

I've counted sixteen chicken pox

And there's one more—that's seventeen,

And don't you think my face looks green?

My leg is cut—my eyes are blue—

It might be instamatic flu.

I cough and sneeze and gasp and choke,

I'm sure that my left leg is broke—

My hip hurts when 

I move my chin,

My belly button's caving in,

My back is wrenched, my ankle's sprained,

My 'pendix pains each time it rains.

My nose is cold, my toes are numb.

I have a sliver in my thumb.

My neck is stiff, my voice is weak,

I hardly whisper when I speak.

My tongue is filling up my mouth,

I think my hair is falling out.

My elbow's bent, my spine ain't straight,

My temperature is one-o-eight.

My brain is shrunk, I cannot hear,

There is a hole inside my ear.

I have a hangnail, and my heart is—what?

What's that? What's that you say?

You say today is. . .Saturday?

G'bye, I'm going out to play!"

這一階段,孩子們開始學習如何去賞析詩歌,理解其中的意象(Imagery)和修辭手法(Figurative Language),如比喻(Metaphor)、擬人(Personification)、夸張(Hyperbole)等。

在閱讀和賞析的基礎上,老師會鼓勵孩子們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一些簡單的詩歌。老師會讓學生寫一首短詩,從“如果我是…”開始。比如“如果我是一朵云,我會飄到哪里?”這些創(chuàng)作活動能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詩歌的結構和表達技巧。

在一些美國小學教室里,老師會布置一個“詩歌閱讀角”,擺放不同風格和難度的詩集。孩子們在課間可以自由選擇閱讀。

圖片

△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02

初中階段(6-8年級)

相比小學階段,美國中學生的詩歌學習更注重理解詩歌的內涵、分析詩歌的修辭手法,并嘗試創(chuàng)作。課堂上,老師會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和練習幫助孩子們逐步掌握詩歌分析的技巧。

孩子們會進一步深入學習詩歌的基本元素,包括音韻和節(jié)奏(Rhyme and Rhythm)修辭手法(Figurative Language),意象(Imagery)等等。

學生會閱讀類似于 Emily Dickinson 的《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分析詩中的比喻和意象。討論類似于:“羽毛象征著什么?”“詩人為何用小鳥來比喻希望?”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by Emily Dickinson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 -

And never stops - at all -

And sweetest - in the Gale - is heard -

And sore must be the storm -

That could abash the little Bird

That kept so many warm - 

I’ve heard it in the chillest land -

And on the strangest Sea - 

Yet - never - in Extremity, 

It asked a crumb - of me.

在課堂上,老師會選擇一些經(jīng)典和現(xiàn)代的英文詩歌作為閱讀材料,幫助學生們理解不同風格和主題的作品。常讀的詩歌例如:

Robert Frost 的《The Road Not Taken》:探討人生選擇的主題。

Langston Hughes 的《Dreams》:討論夢想和希望的重要性。

Maya Angelou 的《Still I Rise》:鼓勵學生理解堅韌和自信的力量。

學習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理解作者寫作的動機和當時的歷史背景。例如學習 Maya Angelou 的《Still I Rise》,理解這首詩所反映的種族歧視和社會不公的背景,引導孩子們感受詩中的憤怒、堅定和希望。

一些學校會要求中學階段的學生在學期末制作一個“詩歌集”(Poetry Anthology),其中包含他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和賞析的詩。這個活動不僅能鼓勵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詩歌、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圖片

△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6-8年級的學生應該接觸多樣化的詩歌類型,這樣既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又能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韻律、結構和情感表達。

推薦幾本適合6-8年級孩子的詩集

圖片


圖片

03

高中階段(9-12年級)

在美國高中,詩歌的學習更加注重深入分析、批判性解讀以及創(chuàng)作實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主題、形式和技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

孩子們會閱讀和分析經(jīng)典詩人的作品,如莎士比亞、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蘭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等。通過多種練習來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Sonnet 18

by William Shakespeare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 經(jīng)典的愛情十四行詩,適合學生學習詩歌的結構和修辭技巧。

老師會指導學生對詩歌進行“細讀”,即逐行逐句地分析詩歌的語言、結構、意象、節(jié)奏等。這個過程要求學生仔細思考每一個詞的選擇,探討其背后的象征意義和情感表達。

以艾米麗·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詩《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為例,初中階段可能會讓學生簡單理解死亡這一主題及其擬人化的表達;而在高中階段,學生則會被要求分析“slowly drove”這一短語中體現(xiàn)的死亡過程的緩慢與無聲,并探討詩中的死亡觀與19世紀美國社會的文化背景。

圖片

這一階段,詩歌的學習會更加系統(tǒng)和深入。老師會引導學生通過研究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歷史文化背景,來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這種方法幫助學生了解詩歌不僅僅是文字的藝術品,更是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和歷史的一面鏡子。

例如,在分析T.S.艾略特(T.S. Eliot)的《荒原》(The Waste Land)時,老師會要求學生研究20世紀初的歷史背景,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現(xiàn)代主義的興起等,以理解詩中復雜的象征和意象。

此外,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練習中,學生們會被鼓勵嘗試創(chuàng)作自己的詩歌,模仿他們所學到的風格和結構。并參與詩歌朗誦或分析競賽,進一步發(fā)展文學分析和批判性思維。
 

更重要的是,美國高中詩歌教學常常與其他學科結合,比如歷史、哲學、藝術等。老師可能會要求學生結合歷史事件、哲學思想或藝術作品來解讀詩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

適合9-12年級孩子的高分詩集

圖片


圖片

詩歌在美國學校的教學中貫穿始終,其教育目標會隨著年級的提升從語言的基本學習向更復雜的文學理解和創(chuàng)作發(fā)展。雖然詩歌在大學入學考試中的權重沒有數(shù)學或科學那樣大,但它確定可對語言能力的提升產(chǎn)生顯著影響。

特別是對于選擇英語文學、創(chuàng)意寫作、藝術等人文學科的學生來說,詩歌的學習不僅有助于提高考試成績,還能展示他們在語言表達和文學分析方面的獨特能力。這些因素在升學過程中會增加孩子的競爭力,間接地影響大學錄取的結局。


回應 舉報
贊8
收藏13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