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學習分享)娃的良師娘的益友——談普小白的圍棋老師與圍棋學習

2017-4-10 10:56 原創(chuàng) · 圖片6

寫這篇文章時,我正在圖書館等隔壁體育館里打羽毛球的娃。如今的周末時光大多交給了各種培訓班,向大家匯報一下,一個周末:一節(jié)模型、一節(jié)科學、一節(jié)奧數(shù),兩節(jié)羽毛球,是不是好忙、好忙、好忙的節(jié)奏???哈哈!除了奧數(shù)課有點半推半就的意思,其他課程可是普小白屁顛兒、屁顛兒、屁顛兒要去上的。特別是高達模型課,少上一次都要坐在地上哭上半天。

可是,曾經(jīng)有一門課,開始學習時也害得娃兒想哭,那就是中國文化瑰寶之一的圍棋。但是,我還是要好好寫寫我家普小白的圍棋老師與圍棋,因為可盤點的實在有點多——

圍棋是我家娃最早接觸的一門興趣課,臨近上小學前的那個學期開始學習的。說起來讓您笑掉大牙,起因是在家里和小白爹一起下五子棋,三下兩下超過了娃爹,于是爹娘一合計,反正時間多,就去學學圍棋吧,反正也就是黑子白子嘛。白癡的爹娘就三下五除二的給兒子找老師,第一原則不存功利之心,第二原則離家要近。

第一原則還像點樣,第二原則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哈,人家孟母為了娃三遷,我們只為了圖個接送方便。事實上,開始找了個家門口的老師;最終,我們找了個離娃最近又最遠的老師。說近,就在外婆小區(qū),打著滾過去三分鐘;說遠,外婆家離小白家隔高鐵7小時。普小白在上海學了三個月圍棋后,暑假一桿子戳到了外婆家的小區(qū),在一個很普通的私人民居里找了一位看起普通的圍棋梁老師學習。

下面——拍馬屁時!間!到!

原來這位梁老師一點也不普通,不但不普通,接下來的種種反倒讓我很震撼,很受益。

開始在上海學習圍棋的日子,每次都聽到老師說“嗯,不錯、不錯,孺子可教”,一對一的課程老師和藹可親,總是不斷贊許我家小娃,總讓我有種我家娃學上十年必成聶衛(wèi)平的飄飄然之感。

一回到青島,來到這位梁老師這里,感覺已經(jīng)有了一對一高價課的基礎,付著只有上海1/4的學費的娘卻被當頭一棒,“普小白他娘,你家兒子好像沒上過圍棋課!”“???敢情我兒子當不了聶衛(wèi)平?”

第一節(jié)課,老師拿出戒尺,做出規(guī)矩,大聲誦讀《笠翁對韻》,然后開始講圍棋的文化,恕普大白愚鈍,之后也跟著聽了幾節(jié)圍棋課,只有這圍棋文化一課聽懂了,其他技術關卡一竅不通。一課聽下來仿佛穿越千年見到了私塾先生,重新聆聽到了經(jīng)典國學。

普小白被拿著戒尺老師著實嚇著了幾次,可看著老師也不過是上課時做做規(guī)矩?;H?、立立威嚴,下課時倒是時常說說笑笑、十分親切,立馬改口叫他可愛的“梁老頭”。

可愛的“梁老頭”介紹:“學習要從文化開始,不是技術;學棋要從誦讀開始,要有文化有知識再開始學習?!笨雌饋韲揽恋睦蠋?,看起來枯燥的誦讀,我們就從這里又重新學起了圍棋。

這也就是我為何將文章題目定為“談圍棋老師和圍棋”,我認為要先談老師再談學科。我覺得,不論那一門課,哪一種學問,找到合適的老師或是正確的學習方法要比學習本身更重要。這位看似嚴厲卻愛生如己的老師從做人、做事、學文化、學棋理方方面面給了娃和我教育與熏陶,令我這個相比較下來年輕外行的老師也備受啟發(fā)。

接下來,我想把我和娃的受益之處一一列舉,希望對想學圍棋的娃,正在學圍棋的娃有所啟發(fā)。

一、 圍棋之外

1、大聲誦讀國學篇章。

梁老師當年推薦學生讀的是《笠翁對韻》,因為當時一起三個初學的孩子都是6、7歲的年紀,《笠翁對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也蘊含不少國學知識,十分適合幼童誦讀。我家普小白堅持讀此書一年,完全背誦上半部,從中認識很多漢字與知識,后改為誦讀唐詩、宋詞等其他篇章,堅持至今三年有余,受益之處不必言表。

2、學習抄寫中華成語。

學棋第二年,小白二年級了,梁老師布置了新的任務,抄寫成語,每日兩個、每個兩遍、每次兩分鐘。老師的圍棋課中常常講到一些典故,而這些典故多來自于成語故事,多看成語,多學成語,加深對歷史典故的認識,也加深對棋理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小白抄寫兩年,不過寫完兩本,但詞匯的積累,寫字正確率的提高說是大部分源于抄成語的功勞絕不為過。

3、講規(guī)矩學禮儀

梁老師是愛茶之人,每次娃兒們和家長們在課堂上也會蹭上一口好茶。老師為大家倒茶,因為他愛學生、惜家長;娃兒們需要為家長奉茶,因為他要讓敬重父母之情融匯于生活點滴、讓孩子記在心里表現(xiàn)在行動上。極度精神衰弱的普大白看到自家娃恭恭敬敬為我奉上一杯香醇之茶,我也會毫不猶豫的喝下去,半夜睡不著再來想與娃搏斗的各種招法。每當看到孩子們博弈前彼此鞠躬致敬,我就覺得那盤棋輸贏真的變得沒有那么重要。

二、圍棋之邊

背打經(jīng)典棋譜。這是提高棋力的很好的一個辦法,但據(jù)我所知,更多的培訓機構會讓孩子做各種題目,見效很快,但都是考慮局部行棋。

普小白一年級開學要離開外婆家之時,梁老師老師布置了個任務,除了有時間就在網(wǎng)上找對手下棋,還有就是每天背打一次棋譜。棋譜來自《龍圖騰》一書,就是將圍棋名將的比賽棋局從頭到尾重復一遍。開始,我并不懂其意,只是因為老師布置了這個任務而監(jiān)督娃做。后來在老師地解釋和不斷地觀察中感覺這真是一妙招也。名家棋譜如同武林秘籍,不斷翻閱終歸會悟其真諦,提高棋力。另外,我還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訓練記憶力的方法。如舒爾特方格一般,背打棋譜也是和它有完全相同的訓練效果。


舒爾特方格是目前公認的全世界范圍內(nèi)最簡單、最有效也是最科學的注意力訓練方法。方格內(nèi)的數(shù)字排列無序,要求孩子在尋找方格內(nèi)順序的目標數(shù)字,注意力是需要極度集中的,把這短暫的高強度的集中精力過程反復練習,大腦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會不斷的加固、提高,注意水平越來越高記憶力會越來越好。但相對于舒爾特方格是完全在找沒有規(guī)律的數(shù)字,對棋譜的背默中還有對棋局的理解與認識,比機械的記憶更勝一籌。

在三年的打譜練習中,我家小娃的記憶力不斷提高,雖然沒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但閱讀速度略高我一成、背誦課文詩詞的速度在班級里也處于領先行列。

當然,這種方法也有一定弊端,就是相對枯燥乏味。娃一年級時比較聽話,時間也充裕、每天打一譜,現(xiàn)在功課緊張,每周打一譜,還往往需要爹娘督促。每次看到他打《鬼才天下》360手棋,一個位置一個位置的找到棋子,我都默默為娃點贊。如此枯燥的訓練方法不僅訓練了他的圍棋,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孩子的毅力,說句實話,為娘的做不到啊!

三、圍棋之中

!

關于圍棋的專業(yè)知識雖然旁觀了三年,我還是一點也沒搞懂,怎能越俎代庖的瞎說呢?我只負責給娃找一位專業(yè)負責的老師。我還是秉承娃學奧數(shù)等知識的原則,專業(yè)的事要找專業(yè)的人來教。所以,關于圍棋之內(nèi)的專業(yè)知識,就此一筆帶過。

至于圍棋的諸多好處就請教度娘吧。為了好處而學未免功利,可凡事學了就會有好處,倒過來想想就會心安不少。

說來很是慚愧,雖然娃在學圍棋的道路上學了三年,但圍棋本身的成績并不咋地,僅僅止步于一段。同期堅持學習的同學們已經(jīng)要三段沖四段了,我們的寒暑假上課的效果與其他孩子堅持學習的效果真得是大打折扣。雖然,后來六十幾歲的梁老師為了我們這個上海娃開始學習上起了網(wǎng)課,但是仍與面授的感覺相差許多。

不過我和娃爹的第一堅持始終沒有忘記,就是不功利。與身邊很多朋友一次次去考級相比,我們選擇了水到渠成,到了一段的水平就去沖一沖試試。至于二段沖了兩次,感覺實力上的確有差距,權衡目前的學習時間和其他課程的安排,暫時停止了圍棋學習?,F(xiàn)在的圍棋對弈,成了娃完成作業(yè)后的休閑,而不是獲得等級證書的砝碼。只是打譜還在一周一次的堅持,等待普小白的理解力提升了,如果有時間再來學習,我想也未嘗不可。

普小白三年級以前幾乎就是傻玩,唯一的一個興趣班也就是圍棋。我們的目的就是從興趣使然,培養(yǎng)娃的終身愛好。當然,半路上能撿到個證書也是求之不得。只是覺得這一路走過,在圍棋之外獲得了很多意外的收獲。

這是普小白進入小學前的圍棋感言——

圍棋的樂趣絕不僅僅在方寸棋盤之中,還有待我們細細去體驗,慢慢去琢磨。感謝可愛的“梁老頭”,感謝圍棋三年來得陪伴。

我只愿,這一物,與娃終身受益。


回應102 舉報
贊98
收藏451
8年前
為了好處而學未免功利,可凡事學了必有好處!這話說得太贊了??
8年前
呵呵,大實話而已!
8年前
我們家也有這本笠翁對韻呢!圍棋確實對孩子思維很有好處,可惜我們堅持的不好,每周除了周末兩次課,平時不練,對戰(zhàn)就亂下,經(jīng)常把高手帶溝里。我經(jīng)常聽老師訓她的對手:她亂下,你怎么也跟著亂下!!??
8年前
我們也停了,覺得有些可惜,沒有持續(xù)的跟進效果是大打折扣,但是圍棋真的讓他挺受益,并且是逐漸顯現(xiàn)的過程
8年前
這個老師真心不錯!跟現(xiàn)在一些功利心很強的老師比起來,好太多了!
8年前
看了你的日志,又進了不少書!
8年前
是的,難得的好老師!
8年前
雖然不功利,可為啥娃學了圍棋而不是其他,也基本是父母的決定
8年前
清清的書柜 雖然不功利,可為啥娃學了圍棋而不是其他,也基本是父母的決定
是啊,所以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8年前
請問,你們在青島哪上的圍棋?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普普大白
普普大白
2008
作者熱門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