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之———水、油、冰(密度、光的折射初探)

2019-12-26 22:04 原創(chuàng) · 圖片4

小兔喜歡實驗,喜歡動手,但兔媽作為惰性氣體,一直實在懶惰。最近期末到了,作業(yè)卷子偏多,經(jīng)常有情緒,是時候用學習以外的東西來調(diào)節(jié)一下情緒了。于是兔媽研究了一下這本簡單的實驗書,選取了三個材料來源極簡單的實驗:

1.冰、水、油的比重問題。

需要的冰塊:倒1/5杯水在一次性杯子里,提前兩天放冰箱,取出,撕去紙杯。

操作步驟和原理如下:

非常容易成功的實驗。小兔多次用攪拌棒試圖將冰塊壓在杯底,但只要稍不注意,冰塊就像不倒翁一樣頑強地從低部跑到冰與水之間,既不浮上來,也不掉下去。

知識點拓展:什么是“重”。

書本中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是冰、水、油相比,冰比水輕比油重。

那么問題來了——杯子“下部分只有一點點水,上部分有很多油,誰更重一些呢?”

借此機會,給娃解釋了“密度”的概念,并以海綿為例,同一塊海綿,壓緊后,重量相同,體積卻不一樣了,所以密度也不一樣了。

所以,書本中的“重”,是“比重”之“重”。而非“重量”之“重”。

2.玻璃在色拉油中消失了

淘寶買了一根耐熱玻璃攪拌棒,按圖完成。

3.玻璃棒在有水的地方能看見。

如圖,結合上實驗一并完成。

知識點拓展:

先觀察再思考之一:

將玻璃棒放進水里的時候,讓小兔觀察水里的玻璃棒和水面上的玻璃棒,發(fā)現(xiàn)水里的玻璃棒變得比實際粗了許多,考考她為什么?

解答為:

圓柱形的玻璃杯裝上水,就成了凸透鏡。

凸透鏡能放大物體,所以水中的玻璃棒就變大了。

凸透鏡能放大物體是因為光的折射。

先觀察再思考之二:

將玻璃棒緊貼杯壁放置,看看玻璃棒變大沒?

不斷調(diào)整玻璃棒離前面杯壁的距離,越來越遠,看看玻璃棒大小有什么變化?

解答為:

距離越遠,玻璃棒的圖像(虛像)越大。所以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與玻璃的曲面形態(tài)有關。

越彎曲,焦距越小,圖像越大;越平坦,焦距越大,圖像越小。(網(wǎng)上找了張講焦距的圖講解了下??)

先觀察再思考之三

再來一個現(xiàn)象和問題:為什么為什么斜著放,感覺攪拌棒被折斷?

解答仍為光的折射。

有油的圖片忘記拍了,后面補了兩張光的折射的圖片

如下圖所示:


讓孩子愛上科學的趣味實驗大百科1802人有 · 評價454 · 書評19(日)學研教育出版 編,林嵐,林榕 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5-12


回應 舉報
收藏2

推薦閱讀

兔媽與兔乖乖
兔媽與兔乖乖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