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霧
1
花千芳先生,撫順市作協(xié)副主席。
最近他扔出來個觀點:
花先生認為,英語是一項廢物技能。
學了沒用。
應該廢除。
2
花先生的觀點,無異于往茅坑里丟石頭,激起民憤(糞)。
王思聰越眾而出,與花先生進行了短暫交火。
交火的結果,是許多年輕人崩潰了。
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
到底誰才是對的?
英語到底是不是廢物技能?應不應該減負?
3
想知道中國人該不該學英語,先要看花先生的論據,能否站住腳。
(花千芳)
花先生反對英語的理由,一共有五個:
第一個:只有少數(shù)人獲利。
用花先生的語言,就是行業(yè)從業(yè)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而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獲得好處。
——老實說,花先生極不厚道的,怎么可以把學習者,和14億人口對立起來?難道中國14億人,全都混吃等死不求上進?誰敢努力學習誰就是與中國人對著干?
中國有14億人,但行業(yè)成千上萬,分攤到每個具體行業(yè)工種,其實都是少數(shù)人。大家是通過彼此協(xié)作,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ㄏ壬至颜w,人為制造對立,這顯然不妥。
此外,獲益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懂英語、赴海外者是直接受益者,而14億民眾,通過他們獲得資訊、技術、獲得其它服務。中國經濟之所以有此發(fā)展,就是得益于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每個中國人,都是學英語的受益者。
花先生反對英語的第二個理由,是耗時巨長,浪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
假如這個理由成立,九年義務教育就該廢掉了,比如說我是個農民,按花先生的要求,只要我會輪鋤頭就OK了,還學什么數(shù)理化?許多人也不需要寫文章,那還有必要讀書識字嗎?
我們學習,不唯是讓自己成為有用的人,還要發(fā)現(xiàn)自己,讓自己成為有趣的人,讓生命豐盈而富足。
花先生建議不學英語的第三個理由:只要搞來支專業(yè)的翻譯團隊,替有需求的人翻譯一下,就OK了。
花先生對英語的理解,顯然是停留在觀看帶字幕的美劇英劇的層次上。事實上,語言更大的功能是溝通,是交流。而溝通交流,以及看相關的學術文獻,你必須比專業(yè)的翻譯團隊水平更高,才能夠滿足需求。
花先生的第四個理由,認為目前有許多翻譯軟件可以使用,不需要學英語。
這一點,王思聰說得明白,文化是翻譯軟件能夠滿足的嗎?
人類語言極深奧極復雜,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語言都有自己獨到的文化背景與意蘊,一個美麗的句子,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一定會造成營養(yǎng)缺失。只有掌握這種語言,才能享受到文明與文化的快感。
前四個理由,花先生顯然都是站不住腳。
所以花先生祭出大殺器,推出他的第五個理由:語言是文化的基礎,語言西化思維必然西化。
學英語就會導致思維西化,這這這……這是真的嗎?
4
語言西化,是不是思維就一定西化?
民國年間,在西方一趟電車上,有個中國人。
長袍,馬褂,后腦勺梳根大辨子。手里拿著張西洋報紙。
咦,中國人……看洋文嗎?洋人好奇,湊近一看,頓時驚呆:
——中國人手中的報紙,拿顛倒了!
洋人笑到頭掉,就提醒中國人,別再出洋相了。不懂咱就承認不懂,報紙都拿顛倒了,居然還看得有滋有味。不裝你會死嗎?
萬萬沒想到,中國人突然間把報紙一收,一張嘴,呱呱呱全是洋文——居然把報紙上的內容,一個字不差的背了下來。
洋人全都嚇傻了。
歐賣嘎滴,報紙拿顛倒,還能把內容一字不差的背下來……好膩害呀。
這位在電車上戲弄洋人的中國人,名叫辜鴻銘。
(辜鴻銘)
他懂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國語言。
但他并沒有9國化,而是地地道道的傳統(tǒng)國學大師。
5
——說中國人學了西文,就會西化。這種白癡觀念,透著十萬分的文化不自信。
噢,合著中國人說了一輩子中國話,剛剛學了幾句西文,就西化了?難道我承傳數(shù)千年的大中華文化,就這么差勁?
不了解自己中國文化,所以才會對中國文化缺乏自信。不懂西方文化,才會對西方文化敬若神明,頂禮膜拜,才會認為中國人學句英語就西化。
6
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地球上絕對是第一位。都知道有四大文明古國之說,中國忝列其一——可另三家在哪里?
經歷了那么多的戰(zhàn)亂波折,中國仍然在這里。
如此厚重而強勢的文化,學幾句英語咋了?
學了英語,你不會西化。相反,最容易西化的,恰是那些無知之徒。他們不懂西方,內心充滿恐懼,才會把學習英語想象成極可怕的事兒。如果我們屈服于極個別無知者的恐懼,這個民族還有希望嗎?
7
我們到底該不該學英語?
聽聽網絡上的朋友們怎么說吧:
有朋友說,學習英語是一種權力。
所有的語言,都意味著權力。
假如你聽人蠱惑,放棄英語,那么你就喪失了認知權力。你將永遠不知道人家都說了些什么,只能聽轉述者講給你聽。于是轉述者就擁有了操控你的權力。明明人家向你打招呼,可轉述者卻說對方在罵你,你就會拎起鋤頭沖上去打殺——你說你是不是傻?
有朋友說,英語意味著經濟階層。
那些掌握了英語的人,其生存空間擴張到大洋彼岸。他們擁有著更多的商業(yè)機會,更多的發(fā)展可能,他們可以比對不同國家不同發(fā)展階段,比那些不懂英語的人,更早的知道下一步將會發(fā)生什么。他們會快你一步,總是撈到盆滿缽滿。這種由認知所導致的經濟落差,就是所謂的經濟階層。
有朋友說,英語意味著實用技能。
老輩子人諄諄告誡我們:技多不壓身。如果你想突破現(xiàn)有階層的桎梏,就必須開外掛。所謂的外掛無非不過是別人放棄,你仍然堅持學習的技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花先生的建議也許是件好事,當有人放棄時,你的堅持才會更有價值。
有朋友說,學習英語意味著思想的擴容。
多掌握一門語言,你的大腦就多一種思考方式。面對人生,有些人只會鉆牛角尖,只有一條路可走??赡愦竽X的思維方式多了,看問題時更全面、更客觀,更有利于你自身的發(fā)展,何樂而不為呢?
8
語言不僅是一種工具,也意味著人的擴張。
意味著生存空間的擴張、意味著文化的擴張,意味著智力的擴張,意味著認知的擴張。
擴張是人類的本能。無論是為了民族,還是為了你個人,都沒有理由喪失文化自信,自我矮化,放棄擴張。
9
這個時代,充斥著各種聲音。
你一定要學會辨識,辨識出那些對你有益的,以及對你有害的。
對你有益的觀念觀點,一定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一定是鼓勵你努力學習的,而非編造各種名目讓你放棄。
無論任何人,編造出任何離奇的名目,蠱惑你放棄學習,千萬不要上當。蠱惑者真正擔心的,只是你越來越優(yōu)秀,把他拋開的越來越遠。永遠聽信那些鼓勵你學習的人,哪怕他們的聲音再刺耳,也是有價值的。
第二個:更看重你的成長性,讓你的價值越來越高。
有益的觀點,一定是關注你的發(fā)展,而不是從短期的功利出發(fā)。你所學的任何東西,都如初生的嬰兒,開始是毫無價值的,但隨著學習的積累,價值才慢慢得以凸顯。所以你需要耐心。
第三個:讓你獲得智慧,與自由。
對你有益的觀點,一定是注重提升你的認知,讓你沖破前行的障礙,獲得自由與尊嚴。任何旨在于矮化你生存空間的觀念,都是不足取的。
注重自我,長期積累,終極自由——這才是你需要的。
10
這個世界,對你越來越寬容。
如果你不想學,誰也無法強迫。
整個世界在對你讓步,給你留出更大的自主空間。
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想讓自己快樂而強大,這個世界成全你。
想讓自己墮落不堪一無是處,也會有人在旁邊慫恿你。
我們缺少的,從來不是辨別力。缺少的只是面對自我的勇氣,與魄力。每時每刻,我們的心里都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小人說:好孩子,再學一會兒吧,你要成長,要成為最優(yōu)秀的強者。另一個小人說:快放棄吧,就憑你這堆臭狗屎?你不配學數(shù)學,不配學英語,你就是個垃圾,父母給你撐開一片天空,你卻只想縮在屋角發(fā)臭。這就是陽明先生所說的,我們內心的善惡交鋒。我們都知道學習的價值,卻又無力對抗頹廢的沖動。正因為窺破了你心理上的弱點,反智的觀點才會趁虛而為,通過毀掉你,獲得被人關注的快感。難道你真的愿意,用自己的一生,滿足反智者的短暫快樂嗎?讓內心的良知主宰我們吧,矢志終身學習,不僅要學數(shù)學,要學英語,要學國學,還要學一切有價值的,學一切有意義的,當我們成就自我,回看此時,才知道人類這種善與惡的對壘,已經持續(xù)了千萬年之久,而且仍將持續(xù)下去。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霧滿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