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總是苦的,但生活比海更深

2017-4-26 18:43 轉(zhuǎn)載 · 圖片4


媽媽為了照顧我,也幫忙照顧剛出生的小孩,來南京與我們一起生活。這是我成年之后,第一次與媽媽在一起住這么長時間,再加上桉樹和小孩,偶爾爸爸和弟弟也會來,變成了三世同堂的滿滿當當?shù)募彝ァ?/p>

兩代人之間的巨大鴻溝,生活習(xí)慣的迥然差異,以及對于撫育小孩的不同觀念,每天都在碰撞、刺激甚至傷害對方。

關(guān)于小孩冷熱的問題,大概就吵了一個月,父母總是擔(dān)心小孩太冷了,我們則覺得小孩根本不怕冷。就這么一件事,翻來覆去,明爭暗斗,彼此都精疲力盡。

我拉著媽媽一起散步去買菜,想跟她聊聊天,最后往往變成爭吵。媽媽這一代人很喜歡講一些自虐的話,通過傷害自己來傷害別人。她對我很失望,總是說:“我過得還不如XXX”。這個XXX一般是她認識的人中過得最差的那個,但她非要這么說。我當然又氣又難過。

與媽媽走在路上看到很多很多的小孩,我說:“小孩太多了,教育和醫(yī)療都面對著很大壓力?!眿寢寗t說:“人世間就是這樣大家一起的,你怎么老想著自己?!彼麄兞?xí)慣了融入人群,在人群中得到安全感,而我們確實總在考慮自己面對的問題。這種差異也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對于生活的標準不一樣了。

媽媽致力于要把我養(yǎng)胖。從美國回來時我只有89斤,現(xiàn)在已經(jīng)95斤了。

“夠了夠了!我還沒有超過95斤過呢。”

“不行,你要胖到100斤?!?/p>

“我不想變胖。你為什么總是不尊重我的想法呢?”

“因為你的想法是錯的?!?/p>

正是因為愛對方,所以總是要把自己覺得對的和好的強加給對方。

對于很多人來說,與父母、與配偶、與下一代,永遠都在這種溝通的失敗中。

愛與控制在家庭中變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很少人有智慧來區(qū)分這兩者。

前段時間大家在討論伊能靜和秦昊的夫妻關(guān)系,覺得秦昊對于家庭的投入太少,竟然還躲在車里不愿意回家。我對他們倆完全不感興趣,卻很同意淡豹說的:不要以成功學(xué)去對待婚姻、家庭、育兒這些事……某種程度來說,這些事都是必然失敗的。

也就是說:絕無可能存在一種理想的、完美的狀態(tài)。重要的反而是理解這一點并且放松下來。

從小我都沒有自己的房間,于是成年之后高高興興一個人住了很久。

這么多年來我跟桉樹雖然住在一起,卻并沒有融為一體。日常生活中,他在書房里,我在客廳里,各自看各自的電影,各自讀各自的書。

我們有不同的人生觀和愛好,經(jīng)濟上也相對獨立,任何事情從不強求對方。人際交往也都非常簡單,沒有壓力,非常自在。

每個人都需要時不時的喘口氣,但傳統(tǒng)中國家庭卻總是希望每個成員放棄自我,以愛的名義融入共同的體系之中。

對于我來說,這也太艱難了,所以一直在逃避。之前拒絕生小孩也有這方面的考慮,不想融入“家庭”這個詞語的傳統(tǒng)語境,也知道一旦生了小孩,就不可能與父母保持一種遙遠的互不干涉的關(guān)系。

然而人生還是莫名其妙走到了這一步:我擁有了一個相當完整的家庭。

家庭就是這樣一個東西:身處其中,每個人都很辛苦,需要付出。有些人要放棄獨處,有些人會加倍緊張,有些人要辛苦更多,有些人甚至要奉獻出自己。

《家族之苦》嘛,家庭總是苦的。每個人都不可能像單身時那么快樂隨心所欲,你必須得替更多的人著想和分擔(dān)。

煩惱變成雙份的,快樂卻未必。就是這樣,才組成了家庭。

然而人生卻不是這么算的,得失并不是數(shù)學(xué)題。

你得到了一分,付出了十分,有時候也會覺得很劃算。

給了媽媽一本關(guān)于育兒的書,給她買了一副舒服的老花鏡,閑的時候媽媽開始讀這本育兒書,反而可以來教育我們了。

開始的時候,媽媽對消費總是很恐慌,不愿意出門吃飯,也不喜歡我買東西給她。

因為生活在一起,慢慢的安慰她,給她買零食喝奶茶,帶她出去吃飯,不停跟她說:“你要放松下來,學(xué)會享受。”現(xiàn)在她也真的變得容易開心一點了。

在商場吃完飯跟她并肩走著的時候,問她:“好吃嗎?”她說:“很好吃。”簡單的幾句話就讓我產(chǎn)生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滿足和快樂:我?guī)е鴭寢屧谶^新的生活。

我既接受著來自家庭的損耗,又有一種完整的感覺。

此時此刻我慶幸的是:自己已經(jīng)玩得夠盡興了。而且因為那么長時間的鍛造自我,才不至于被家庭吞噬,才能與家庭進行溫和的角力。(所以你們要珍惜單身的時光呀?。?/p>

現(xiàn)在我各方面都更成熟了,懂得如何去消化家庭的負面情緒,施展積極的一面。而在幾年前,我還完全做不到。

前幾天我同時接到了兩個朋友的電話。

一個朋友已婚有子,有著外界看來很美滿的家庭生活。她打電話跟我抱怨家中的事情,跟我慨嘆:“還不如自己一個人過。”

另一個朋友單身,正面對家庭中很困難痛苦的情況,她掛電話前對我說:“你要珍惜家庭。此時此刻我很希望有個人能在身邊?!?/p>

其實都是一時的氣話。等這些事情過去,第一個人又會覺得自己很幸福,第二個人又會覺得自己很快樂。

人生就是在每時每刻的動蕩和變化中,我們能做的只是維持一種暫時的平衡。

家庭也是如此,它是失敗和苦澀的,卻又同時是成功而甜蜜的。

而這截然相反的感受時時都在轉(zhuǎn)變。

大衛(wèi).弗蘭岑寫過兩本著名的小說:《糾正》和《自由》。這兩本書使他成為了不起作家中的一員。這兩本書非常厚,很長很長,聚焦的卻都只是一個家庭而已,堪稱關(guān)于家庭的史詩。

奇怪的是,我是從他的《糾正》中看到自己與父母的關(guān)系,從《自由》中看到了我們這一代與下一代的關(guān)系,而不是從任何中國作家的小說中。

我們的作家總是寫不好家庭,因為我們對家庭總是有著粉飾和美化。但事實上,尖銳與冷漠、控制與逃離、嫉妒與攻擊,在家庭中從不缺席。

正是這些痛苦的存在,也無損于家庭中最深的羈絆與連接,才印證了家庭的某種偉大。

就像是枝裕和的電影一樣(《步履不?!贰侗群8睢罚杭彝コ涑庵敲炊嚯[形的無法解決的問題和傷痕,最后卻也成為滋養(yǎng)和保護我們的最堅固最溫柔的屏障。

甚至可以說,正因為家庭成員們共同經(jīng)歷了來自內(nèi)部與外部的痛苦,因而更深刻地增加了親密。而這種親密和溫情,是愛情和友誼都沒有辦法替代的。

前幾天我們帶著媽媽和小孩去河邊散了步。我們隨意走著,互相提醒:“走這里,別太靠邊。小心車?!庇钟懻撝愤叺闹参?、河流的走向、經(jīng)過的人,回憶著以前的瑣事……桉樹拉著我的手,媽媽推著嬰兒車,小孩看了一會兒新世界然后酣睡過去……我忽然想:“這就是家庭啊?!?/p>

大概就是在理解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才真正擁有了一個家庭。

來源:郊游


回應(yīng)1 舉報
贊3
收藏
8年前
我們的作家總是寫不好家庭,因為我們對家庭總是有著粉飾和美化。但事實上,尖銳與冷漠、控制與逃離、嫉妒與攻擊,在家庭中從不缺席?!浅UJ同這句話!好在現(xiàn)在有很多心理學(xué)家在寫了。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