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jì)錄片《鏡子》: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2019-5-28 21:30 轉(zhuǎn)載 · 圖片11

文 / 中國nlp學(xué)院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記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nèi)心,與他們是多么相似。”

“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p>

“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

“親,你有多久沒有叫我媽媽了?”

這幾天,我重溫了央視這組紀(jì)錄片《鏡子》火了,總共3集,90分鐘,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直擊當(dāng)下家庭教育中的親子沖突、情感困境。這部紀(jì)錄片讓所謂的“問題少年”說出心聲:父母更需要改造。

歷經(jīng)10年策劃、兩年攝制,紀(jì)錄片內(nèi)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xué)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xué)校接受81天“改造”,家長們也被要求參加6天的家長課堂。

但故事反映的問題卻不簡單,國內(nèi)實用心理學(xué)泰斗張國維博士曾說過同樣的話: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一個“問題”孩子背后,通常會有一個問題家庭。

“沒有一個家長不愛孩子,但因為愛的理念扭曲、愛的能力缺乏、愛的方式錯誤,硬生生把愛變成傷害?!?/strong>

央視《天網(wǎng)》十年醞釀 ,

特別奉獻紀(jì)錄片《鏡子》第1-3集↓↓↓



孩子說,實際要待81天的是他們,我可能只需要待6天。

可父親卻認為,自己在這個家里是最不需要改變的。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1、 張釗|17歲,輟學(xué),早戀

面對教育機構(gòu)的人,張釗以為是被送去給楊永信那樣的人做電擊,拼命掙扎,還對父母破口大罵。為什么輟學(xué)?父母說,都是因為早戀。培訓(xùn)老師說,這不是根本原因。他們搖頭:他在騙你們。

在鏡頭下,張釗說出了不為爸媽所知的世界。

我爸跟我媽在一起,除了吵架就是吵架,我爸跟我在一起,就是看電視。

他們總是說我不敢,我其實把他們認為我不敢的事情都做了。

我跟我媽說在學(xué)校很壓抑,她說:那么多人怎么都沒事?

“他們不可能改變的,我已經(jīng)放棄了對爸媽改變的希望,如果還要放棄女朋友,我就什么都沒有了?!?/p>

NLP心理學(xué)解讀: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到。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后都有正面動機,父母如果不能看到這一點,親子關(guān)系就會出現(xiàn)大問題。當(dāng)孩子說出那番話的時候,張釗父親眼睛紅了。是啊,以前怎么都不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跟感受呢?

在這部紀(jì)錄片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看見孩子深層的渴望。每個人都不是孤島,需要被看見,被連接,尤其是孩子。
 

另一個孩子的情況也相似,家明——

 2、家明|16歲,綴學(xué),沉迷游戲 

家明的父親是位企業(yè)高管,窮小孩出身,他相信只有努力學(xué)習(xí)才能有好的出路,因為自己就是這樣一路奮斗過來的,對孩子寄以厚望。

他認為孩子有理想是好的,但是孩子追求“自由”(做流浪歌手、背包客)這理想不對,需要糾偏!

最后孩子家明的一番話,實在讓他意想不到:

我考試前他們都說“好好考,考完你想干什么干什么”。但每次考試完,他們又說“等我們有時間了帶你一起出去玩”。他們就像逗小孩一樣,說話不算話。

他們永遠都覺得我不行。我恨他們,我傷害自己就是要向他們證明,我有勇氣,我可以做到!

永遠都是他們說了算,買衣服鞋子都是他們買,什么都要聽他們的,我有時候說都沒說完,他們就直接拒絕!

我喜歡貓狗,買回來他們就丟了;我小時候買很多東西,他們都直接丟了。

他們根本不相信我,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做!

NLP心理學(xué)解讀:孩子自身就具備向上的潛質(zhì)。這是一種生命力,如同植物趨向陽光,萬物需要空氣和水。當(dāng)孩子的生命力得不到釋放和引導(dǎo),就會走向兩個方向,攻擊別人或攻擊自己。

家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用傷害自己證明自己的存在。其次,情緒是人最真實的心靈窗口,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煩躁、沮喪、挫敗等情緒時,其實是在傳遞一個信息:我感覺自己不被認可、沒有價值!

 3、澤清|12歲,輟學(xué)

看上去一臉老成平靜的他,媽媽卻說他經(jīng)常罵她“賤”,還會動手打人,并且爸爸一直躺在那里沒有制止。

這一切的反差,從孩子那里可以找到答案:我媽脾氣暴躁,講到最后就她是對。我爸和她解決不了的時候,一般就會用暴力。

慶幸的是,在回訪中,他的轉(zhuǎn)變最大。

NLP心理學(xué)解讀: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什么樣的父母便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孩子年幼時,這個過程比較容易逆轉(zhuǎn)和糾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和思維能力的上升,父母可以影響的范圍越來越小,乃至接近零。

張國維博士認為,尤其是0至14歲是孩子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性格在這一階段基本定型,如果錯過了這一階段,很多事情將耗費數(shù)倍地時間和精力、甚至無法挽回。

反觀家明的爸爸在學(xué)習(xí)之后,開始積極反省和改變:允許孩子嘗試背包客、請假陪孩子玩、給孩子買以前不允許的寵物......

做出改變后,父子之間距離拉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子還會沉迷游戲,爸爸有了深深的無力感:做了這么多努力,還是沒能改變他……

4、廈陽|25歲,長期不工作,不交女友

他的爸爸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工,媽媽給人做保姆?!?strong>我是農(nóng)村的,為了掙錢不得已離開孩子,讓孩子成了留守兒童?!?/strong>

NLP心理學(xué)解讀:廈陽父親的話讓人有些無奈,這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父母的心聲,我們要掙錢,我們要工作,怎么能顧得了孩子。加上教育水平和認知有限,他們不懂得如何給孩子高質(zhì)量的陪伴。但對于多數(shù)的父母而言,工作不能成為忽略孩子教育的理由。畢竟,沒有任何事業(yè)的成功,能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訓(xùn)練營之后,雖然孩子有了一些改變,但一段時間之后,都很容易打回原形。

就像春耕,何時播種,何時撒肥料,撒什么樣的肥料,都有講究,某個階段有某個階段的工作。

孩子也是一樣,錯過了成長關(guān)鍵期,再來改變。就需要多倍的努力和精力,而且可能沒多少效果。

與其亡羊補牢,不如防患于未然。

紀(jì)錄片,給父母們上課的咨詢師說:“我們開車需要考駕照,做心理咨詢師需要考資格證。而我們做父母,這個我們一生做的最長的一個角色,反而我們沒有去學(xué)習(xí)就直接上崗?!?/strong>

那怎么行!

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中國nlp學(xué)院


回應(yīng)2 舉報
贊2
收藏30
6年前
看到一個新興職業(yè)的需求了
6年前
三集都看完了,唯一的感受就是,親子關(guān)系要從小培養(yǎng)起來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