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大了還要和我親親抱抱摟著睡,怎么辦?

2017
2014
2024-5-31 15:52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寫在前面:本文首發(fā)于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xué)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xué)習(xí)者。 

睡前收到讀者的一條私信。

10歲的兒子,因為睡前想要媽媽陪著抱一會,被全家人說,發(fā)給閨蜜吐槽,又被數(shù)落了一通。

圖片

這讓我想到前兩周,和后后幼兒園同學(xué)們組了場家庭聚會,媽媽們聊到了什么時候給孩子分床睡,娃特別黏媽媽的問題。

我家也是兩個男孩,而我自己是和我媽睡到了14歲,所以我覺得這是個挺普遍的問題,那就來聊聊吧。

1

首先,我一定要給你頂著家人壓力,還是陪著孩子的做法點個贊。換做是我,也會如此。

人總有情緒脆弱的時候,成年人尚且需要有個溫暖的懷抱來提供情緒價值,更何況是小學(xué)生。

讓孩子平靜下來,好好入睡,一定是當(dāng)下最重要的事。

再來說和后后同學(xué)媽媽們交流的情況吧。

原來大家都差不多,不光是這些6歲的娃,家里的老大也一樣。四五年級的娃也還是小屁孩,膩著媽媽,要親要抱。

我們邊聊就邊看著這幾個孩子打水仗到全身濕透,這幼稚勁兒也沒誰了!

圖片

而大家無一例外都認(rèn)為,不用去管什么網(wǎng)上說的那些,幾歲前一定要分床睡啦,6歲以后兒子就要和母親保持距離否則變成媽寶男啊,都是拍腦門子的張口就來。

圖片


圖片

不用去管這些真真假假的營銷號和雞湯

當(dāng)然,先先也是一樣的,每天都要和媽媽親親抱抱好幾回,他同學(xué)也是如此。

今年寒假,我們家和先先同學(xué)家一起去的騰沖戶外營,娃們一桌,家長們一桌,吃完飯以后老師們領(lǐng)著娃出去玩了。

沒多久,先先同學(xué)就跑進(jìn)來,四年級的小男生膩著媽媽,給媽媽看剛抓的小蟲子,還非擠在椅子上讓媽媽抱。

圖片

我們在騰沖營

小女孩其實也這樣,10歲的娃個子都竄到1米6了,大姑娘模樣,掛在媽媽身上撒嬌。

嗨,我自己不也是14歲還要和媽媽睡的么。

我記得特別清楚。雖然我有自己的房間,但經(jīng)常粘著媽媽睡。為此我爸還說過我一頓,怎么十來歲了還沒長大!

但是這一點兒也不影響我的獨立性啊,我12歲自己獨自坐六個小時的火車出遠(yuǎn)門,各種家務(wù)都能上手。從高中開始,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決策,都是我自己決定的。

看,完全不沖突。

實際上,不管男孩女孩,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和方式都是不同的,確實有10歲就已經(jīng)是懂事少女、個性少年的。但大部分都還是喜歡在泥巴堆里滾來滾去的幼稚娃~

圖片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節(jié)奏

2

孩子的長大,其實不在于具體幾歲年齡的劃分,有時候甚至就是一瞬間

我堂弟比我小16歲,小時候一直都是我?guī)еN疫€記得他12歲的那年來找我玩,還嚷嚷著要和我一起睡。結(jié)果第二年我回家,想拉拉他手都不愿意了!

嗯,這是事實,也是真相

能抱抱的時候,其實就這么幾年,之后你一定會懷念那個幼稚的小小只,在懷里可可愛愛的樣子。

當(dāng)然,有人會說,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樣的,哪能這么大了還和媽媽這樣!而且就是要早獨立要勇敢堅強,要有男子漢氣概!

但事實上,這種想法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是并不成立的。

人都有表達(dá)自己情感和喜好的需求,從這一點上來說,男孩和女孩并沒有區(qū)別。

圖片

前不久在講座上,和大家共讀了《影響男孩/女孩一生的性教育》,這套書里就這樣的觀點:

男孩也應(yīng)該學(xué)會表達(dá)自己的害怕、也可以盡情地放聲大哭,而女孩也不要一味覺得勇敢大膽是男孩的事,女孩也可以大大咧咧不撒嬌。

同樣的,男孩也可以留長發(fā)、喜歡粉色;女孩也可以一頭短發(fā)、喜歡黑色。因為只要不給別人帶來傷害,就可以盡情地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和喜好

我深以為然。

3

再說說性別邊界感這件事吧。

前幾天刷到的一條伊能靜和兒子恩利的視頻:

我看完的感覺就是啊啊啊啊好暖!

母子倆親密聊天,擁抱、拉手、挽著胳膊,自然而然,充滿著暖暖的愛意。

完全不會覺得恩利是什么媽寶男,反而會覺得他倆相處得就像朋友一樣,互相尊重、支持、欣賞,既有母子之間的親密,又有彼此獨立的空間。

還記得很多人之前罵恩利穿女裝娘娘腔,但后來看了下面這段采訪卻立刻被圈粉:

圖片

說話有理有據(jù)溫柔堅定

一看就是在愛和自由中長大的少年
 

而這樣的氣質(zhì)和他爸媽的教養(yǎng)方式絕對分不開。

恩利穿女裝,大家都覺得叛逆出格,但伊能靜卻說:愛他的人知道他是誰,比這個世界知道他是誰更重要。”庾澄慶也公開表示“孩子開心就好”。

雖然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但是雙方給孩子的愛與尊重從未缺席。

所以啊,別說什么6歲以上就要保持距離了,成年的男孩也可以和媽媽自然地手牽手??!同理,成年女兒和爸爸也一樣可以擁抱、牽手。

相比這個,其實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之間有愛、有尊重。

很多中國人會覺得男孩不能和媽媽太親,女孩不能和爸爸太近,這實際上用肢體距離來衡量親密關(guān)系,是種很狹隘的想法。

我們更應(yīng)該做的是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事情;不要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束縛孩子的未來,而要學(xué)會放手,尊重孩子的自主發(fā)展,給他們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

而在這種關(guān)系下,大家自然而然會對肢體接觸的邊界有清晰認(rèn)知,也不會在對方生活中干涉越界。

這才是真正的邊界感。

正是因為父母、子女,都有各自的喜好,有獨立而精彩的人生,有包容和愛,才會讓我們擁有更美好的親子關(guān)系。

而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心中溫暖,眼界寬廣,又怎么會成為“媽寶”?

希望我們都能找到讓自己和孩子舒服的方式,找到我們彼此獨立、互不干涉,但永遠(yuǎn)有愛和尊重的人生。


回應(yīng) 舉報
收藏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