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揚孩子努力,而非表揚聰明,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嗎?

2019-7-4 15:45 原創(chuàng) · 圖片7

牽只蝸牛散步去原創(chuàng)

隨著科學育兒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們知道要贊揚孩子努力,而不是表揚孩子聰明。

但是我就是覺得我家孩子聰明怎么辦?明明能靠才華,偏偏要靠努力,真的有必有嗎?

有,非常有!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不靠才華靠努力背后的原因。

什么是才華,即智能?

關于智能的理論很多,包括傳統(tǒng)的二分智能理論(語言能力和數(shù)理邏輯能力),三元智能理論(分析性智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實踐性智力),以及加德納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每個人擁有八種智能,包括語言智能、邏輯一數(shù)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

贊揚孩子努力,而非表揚聰明,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嗎?

不管哪種理論,不同人的智能之間確實存在差異,也就是聰明不聰明的區(qū)別。

什么使人聰明?

那么什么使人聰明?先天基因?后天環(huán)境?還是兩者皆有?哪個因素占比更大?

科學界對這個問題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普遍的看法是:智能是遺傳和環(huán)境經(jīng)過復雜組合后的共同產(chǎn)物。但至于誰的影響更大則經(jīng)歷了不同研究階段,其中的代表是明尼蘇達大學的雙胞胎實驗和詹姆斯·弗林教授發(fā)現(xiàn)的“弗林效應”。

01 明尼蘇達大學的雙胞胎實驗

從1979年到2000年,明尼蘇達大學的托馬斯·布沙爾(ThomasBouchard)帶領團隊持續(xù)研究了81對雙胞胎樣本,并得出結論:遺傳對于智能有很大影響,平均值在50%以上甚至更高,環(huán)境的影響確實存在,但占比很小。也就是說,以此推論,聰明是天生的,后天能改變的非常少。

贊揚孩子努力,而非表揚聰明,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嗎?

02 弗林效應

美國學者詹姆斯·弗林在上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在過去半個世紀中所有發(fā)達國家年輕人的IQ 指數(shù)(智商測試分數(shù))都出現(xiàn)了持續(xù)增長。這一發(fā)現(xiàn)受到廣泛的關注,被稱為“弗林效應”(The Flynn Effect)。

弗林效應最大的意義在于:如果智能大部分歸結于遺傳,我們是不可能看到整個國家的IQ分數(shù)有非常大的變動的,因為總的基因庫的變動非常緩慢。導致整個國家IQ巨大提升的只可能是環(huán)境——有可能源自更好的食物,醫(yī)療水平的提高,環(huán)境的日益復雜迫使人們抽象思考,等等。

贊揚孩子努力,而非表揚聰明,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嗎?

智能是可變的,努力的人更聰明

那么如何解釋雙胞胎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為什么從出生時被不同家庭領養(yǎng)的同卵雙胞胎依然表現(xiàn)出相似的智能水平?一個合理的設想是:基因的作用是使人更可能探尋某個特定的環(huán)境。

舉個例子:一對同卵雙胞胎在出生時被不同的家庭領養(yǎng),他們的基因使他們在小時候個子就比同齡人高。因為個子高,所以在家附近打籃球時就比較出色,因此他們在家中也更有興趣練習,練習越多,技術越高,未來更有可能被籃球校隊選中,籃球打得越來越好。

所以,你說這是基因的作用還是環(huán)境的作用?雙胞胎實驗的研究結果將其歸因于基因,但真正的原因是“基因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基因因素讓你探尋或選擇不同的環(huán)境——在選擇的環(huán)境下不斷練習提高技術——基因中本身就突出的某種智能更加強化——也就是:越努力,越聰明。

贊揚孩子努力,而非表揚聰明,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嗎?

對于智能,態(tài)度很重要

既然智能是可變的,努力的人更聰明,那么我們每個人要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就夠了吧。

不,別著急,在努力提高智能之前,第一步是先讓孩子相信智能可以提高。

認為智能是與生俱來和不可改變的孩子,更關注自己“聰不聰明”,更擔心自己被貼上“不聰明”的標簽,更容易遇到困難就放棄,害怕失敗,為自己的失敗找各種借口。

而認為智能是可變的的孩子,更傾向于把失敗歸因到自己還不夠努力上去,面對失敗不灰心,更享受努力過程中的樂趣。

小小的思維模式,帶來的差別竟如此之大。

贊揚孩子努力,而非表揚聰明,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嗎?

孩子對智能的看法是受家長、老師等長期的影響形成的

那么,孩子對智能的態(tài)度從何而來?自然是來自身邊最信賴的家長和老師。孩子天生的小數(shù)據(jù)推論系統(tǒng),讓他們很容易通過身邊最親密的家長和老師的評價對智能可變與否做出推斷。

斯坦福大學發(fā)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和團隊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實驗發(fā)現(xiàn)被表揚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zhàn),更害怕失敗,而被鼓勵努力的孩子則更樂于接受挑戰(zhàn),后者的實驗分數(shù)在持續(xù)上升,而前者在持續(xù)下降。

贊揚孩子努力,而非表揚聰明,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嗎?

對父母的啟示

既然智能是可以通過努力提高的,而相信這一點的孩子也更加愿意努力和接受挑戰(zhàn),面對失敗不灰心,那么父母能做什么?

——多鼓勵孩子的努力,少表揚孩子的聰明。

——多稱贊過程,少表揚結果:可以用描述性的語言向孩子復述他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的精神和認真的態(tài)度,并加以贊揚。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這次考試成績很好,你真棒!“

——告訴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有的”天才“都需要努力工作和學習才能變得那么聰明。

——幫助孩子坦然面對失敗:想提高智能就需要挑戰(zhàn)自己,既然是挑戰(zhàn)就很有可能會失敗,失敗沒什么大不了的,反而是提高智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經(jīng)歷。

——做個積極的、學習型的父母。言傳身教永遠比說教重要。

贊揚孩子努力,而非表揚聰明,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嗎?

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牽只蝸牛散步去”


回應 舉報
收藏1

推薦閱讀

養(yǎng)娃有意思
養(yǎng)娃有意思
2016
作者熱門日志
啟蒙一年,我們讀了這些英文書  贊40 · 收藏447 · 評論7
一套小書,兩種啟蒙  贊23 · 收藏139 · 評論14
游戲力讀書筆記  贊22 · 收藏85 · 評論9
英語啟蒙半年記(上)  贊20 · 收藏71 · 評論11
英語啟蒙半年記(下)  贊7 · 收藏50 · 評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