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一拖二出去遛達總會迎來小區(qū)大媽好奇地打量,“你一個人帶倆?。俊?/p>
“嗯,是的。”
繼而就是詢問倆娃各有多大啦?
聽完后,有的表示夸贊,有的表示同情。
別人怎么看,我從來不care。
路是自己走的,娃是自己生的。
職責所在,盡全力,心無愧。
好了,說回主題。
女兒出生后,她單獨睡小床,兒子跟著我和他爹睡大床。
在女兒還沒出生以前,我最最最擔心的就是如何處理倆娃在一個房間睡覺的問題,雖然想了一些解決方案,但如今都沒有用上。
回顧這半年多的哄睡經(jīng)歷,我們一步步磨合,相互適應,互相支持,如今我們已然融洽。
【1】我與兒子的睡前“儀式”
每晚兒子洗完澡,我單獨在臥室陪兒子或讀故事書、或聊天、或玩游戲,至少15分鐘的睡前高質(zhì)量陪伴,可有效防止關(guān)燈之后他對我特別黏膩。
【2】等待女兒的睡眠信號
我在陪伴兒子完成睡眠儀式時,如果傳來女兒的“警報聲”(哼唧),我則提醒兒子我們需要結(jié)束今天的讀書/聊天/游戲時間了,因為妹妹要睡覺了。 (睡前游戲會單獨整理一期)
有時候兒子會爽快配合,比如每晚一起玩比賽“關(guān)燈”的游戲時,他會愉快地關(guān)了燈安靜地躺在床上。
當然也有時候情緒激烈哇哇大哭表示抗議,但都能被我的擁抱安撫所化解。 (所以,在此感謝兒子的理解)
【3】正式哄睡
哄睡女兒的方法通常有兩種,一是奶睡,二是抱哄。
第一種,女兒奶睡。
女兒奶睡,于我而言是最簡單有效地同時哄睡倆娃。因為在女兒逐漸睡著的過程中,我只需要想辦法安撫兒子自己入睡即可。
安撫兒子,我需要做到三點。
一是,引導兒子小聲說話。 他現(xiàn)在會非常熟練地使用氣息發(fā)聲,非常小聲地說話。這就是睡前“15分鐘”的高質(zhì)量陪伴所顯示出的最直接的效果。
二是,“抓大放小”,不理會他制造的“噪音”。 我會提醒自己不去理會他在床上翻滾時發(fā)出的噪音,或者閑極無聊踢床的聲音。因為這些不算太吵的噪音無非就是說明他今天的“電量”還有剩余,等他充分“消耗”后自然就呼呼大睡了。
“抓大放小”也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只要兒子能做到不大聲說話、尖叫,其它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噪音”就當作女兒睡覺的“白噪音”吧!
給女兒喂奶時為防止兒子在床上翻滾時碰到女兒,所以我要時刻提高警惕及時地變換方位。
三是,給足兒子安全感。 我家臥室的窗簾晚上合上會有伸手不見五指的效果,所以兒子經(jīng)常會翻滾到離我較遠的位置時,小聲地喊“媽媽,你在哪里?”因此為照顧兒子的安全感,我就一手抱女兒一手撫摸兒子的背。讓黑暗中的兒子始終知道我一直陪著他。如果我騰不出另外一只手,就讓他緊挨著我的小腿睡著,有時甚至是抱著我的小腿。
【4】哄睡一個之后
多數(shù)情況是女兒先睡著,然后我會根據(jù)兒子的狀況決定何時放下女兒再去陪兒子。
比如兒子在不停地打哈欠時,我盡量不去改變他的睡眠環(huán)境,就故意拖著晚一點再把女兒放睡。
如果女兒快速睡著,兒子的睡意遲遲不來,我會立刻放下女兒,安撫兒子入睡。每當這時,他會表露出來很開心的樣子,方佛在說,“終于可以獨享媽媽啦”!
第二種,女兒抱哄。
女兒抱哄,同時哄睡兒子,這樣的場面會略有復雜,但是只要他們只有不是一個哇哇大哭情緒崩潰,一個哼哼唧唧得要睡睡不著,我還是會有信心哄睡他們的。
這“但是”后面的情況,昨晚上就真真切切地發(fā)生了,想到老天賜給我倆娃就是要讓我完成修行的,我也就“氣”順了。
昨晚事情經(jīng)過。
睡前,我跟兒子講繪本到一半,因為書里有輕軌列車的繪圖,他就急不可耐地非要爬下床去拼磁力片。如果放在以往,我會陪他快速拼完然后快速返回臥室睡覺。但現(xiàn)在我不是他一個人的媽,女兒已經(jīng)睡意正濃,哼唧著找媽。我只得放下兒子,哄睡女兒。
當我在臥室快要哄睡女兒時,卻聽見兒子在外面崩潰得大哭,不停地跟他爹嚷嚷著。
兒子轉(zhuǎn)戰(zhàn)到臥室門口大哭,或許是他爹怕影響女兒睡覺,攔著不讓他進來。兒子又拼命想要進來找我安撫他,最后兩個人一番掙扎,他爹還是把他放了進來。
一個爆哭的兒子,一個被吵醒的女兒。
我深吸一口氣,老天考驗我的時刻到了,一個一個哄吧!
我先疏解兒子的負情緒,等他情緒穩(wěn)定,再同時哄睡。哄睡辦法就是先前積累的經(jīng)驗。
大概15分鐘后,女兒睡著了。
25分鐘后,兒子也睡著了。
在這黑漆漆的夜里,我心想,熬過了這一回,還有什么狀況的哄睡不能戰(zhàn)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