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玩邊學 | 從《山居秋暝》,開啟每晚的古詩時間

2017
2014
2017-10-20 20:43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十月初的一個晚上,臨睡前,不知道于先生想起什么來了,念叨了兩句《山居秋暝》里的詩句,大概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兩句,一旁準備聽故事的小姑娘便順口跟著念了起來。我心中一動,干脆這首從頭開始,讓她跟我一句一念,她念的倒也開心,由此,便開始了我們每晚的古詩時間。

一首《山居秋暝》,我們大概念了三個晚上。第二個晚上,當她鸚鵡學舌結(jié)束后,我說一句“空山新雨后”,她便自動續(xù)上了“天氣晚來秋”,并且重復幾次這一句,很喜歡的樣子;第三個晚上,就開始每一句里,我說前兩個字,她接后面三個字,整首詩連接無障礙。我有幾分驚喜,但沒再多要求,直接開啟了下一首。

連接而來的是多半年前就熟悉過的《江雪》、《登鸛雀樓》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當初大雪滿天地的冬天里,白雪寂寂,我們從幼兒園一邊回家,一邊念過《江雪》,她能完整背下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趁著雪天,還打著里面有個小狗狗的口號,哄她背過;《登鸛雀樓》倒是曾在一段時間里是她最喜歡的一首詩,不管有無情景,想起來就背一遍,至今我都不明白,究竟是哪里吸引的她,韻律、字詞,還是境界、氣象?此外,陸陸續(xù)續(xù)念過的還有《詠梅》、《獨坐敬亭山》、《賦得古原草送別》、《池上》,或者還有一些,我自己已不記得了。

隨后的半年里,我自己整理古詩整理的樂此不疲,但她卻因為的我的不再見縫插針或不再特意重視而止步于那三首,外加一首一歲左右便熟悉的《詠鵝》。有時想起提一下讀詩,看她興趣缺缺,我便作罷。時長日久,除了那首“鵝鵝鵝”太過通俗易懂,她始終沒忘外,熟悉或半生不熟的那三首,她都忘的一干二凈。在這個十月初重拾古詩起,在我心里,古詩于她,已基本清零。

不過,有可能正是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我?guī)缀跻讶环艞壍倪@半年里,偶爾也會放兩首詩朗誦聽,時不時得也會想下該以何種方式重拾她對詩歌的興趣,爺爺奶奶來后也給她看過幾首詩歌誦唱的小視頻,或許就是這樣的潛移默化,終于有了我們現(xiàn)在每晚固定的古詩時間,成為如同睡前繪本故事一樣的一件她惦記牢牢的必走程序。

十幾天下來,我們幾乎是一天一首的速度進行著,她曾經(jīng)熟悉的,則是一晚兩首。在讀《鹿柴》時,因為開頭的“空山”二字她總是自動串聯(lián)到《山居秋暝》,并一邊念一邊打岔,我一度想放棄,但第二晚重讀起來,她卻也能跟我順完。到《靜夜思》與《春曉》,只是讀一遍,再解釋一遍,她便能接上后三個字,很是讓我驚喜了一把,并自嘆不如,從此也不再認為一天一首太連飛帶跑,以我并不嚴格只側(cè)重于感知的標準而言,五言于她,兩遍已足。

帶她讀詩,并沒有什么要求,連完整背誦都不需要,如同她學兒歌、念童謠、唱歌曲一般,只在一句朗朗上口,感知韻律。這些美妙的句子,總比一些莫名的兒歌來得高級些,若能懂其意思,在某個時刻合情合景一用,自然更好,但不奢求。所以,睡前讀詩時間的方式,就是一句跟念一句后,再簡單解釋一遍,然后我說出前兩個字,她接后幾個,接不上也不強求,等第二天再接一遍,復習下,便足夠。以后,再整理一遍詩歌錄音,想起來時,就給她放放,聽著聽著,整首詩,應該便自然而然就圓融下來,對此,我完全放心。

至于時不時要提起帶她讀詩這事兒,則多半出于我的私心。從大的說,身在海外,讀詩或許是最簡單最方便的一種文化傳承方式,沒準待她長大后,這便是她碰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小小的指引,即便只是通過古詩認漢字,這都可以在日后很省一些力氣;從小的說,這大概也可成為我們維系彼此的一個紐帶,在碰到某些場景時,因為詩,可以傳達心意,互相懂得,這樣的母女相處,大概會更輕松一些,畢竟,在可以永恒的東西里,在可以老少咸宜的事物里,讀讀詩,總比我不擅長的音樂繪畫來的輕松些,而我自己的詩歌儲備也比兒歌多,不用多準備,也能隨口帶她讀上兩個月,也算偷偷懶。

如今,讀詩這件事兒,終于以這樣一種方式固定下來,也算是得償所愿了,也有點喜出望外。這與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有那么一點關(guān)系,但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小姑娘自己做到的。曾經(jīng)我想過很多種方式,比如準備詩歌卡片,比如尋找詩歌繪本,甚至自己做一本圖文兼?zhèn)涞脑姼璩?,可是我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文本,我自己也沒有能力去完成一本,在我還糾結(jié)于各種形式的時候,小姑娘卻找到了最簡單、最直接、最本質(zhì)的一種方式,口耳相傳,足矣!

有了詩,便可多一些表達和形容。上周日的好天氣里,我們?nèi)チ思腋浇囊蛔∩?,高大的林木遮天蔽日,但有一線一線的光散入,遠處還有陽光照耀下的紅葉成為了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的燦爛背景,腳下則是林木間的松針與裸露的樹根處的青苔,于是便趁機說起了“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原本懵懂的她似乎也便懂得了幾分,頓覺,很美好!






注:附圖都是上周四拍的我們家附近的秋天的小森林。

附這一階段的詩歌總結(jié),以后大概每十天會總結(jié)一下,直到她不再喜歡這一方式。至于這些詩,有興趣的也可以和我們一起背。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逕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鹿柴

唐·王維

題注:柴,士邁切,本作砦,籬落也。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靜夜思

唐·李白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憫農(nóng)二首 

其二

唐·李紳

鋤田當日午,

汗滴禾下土。

誰念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衆(zhòng)鳥高飛盡,

孤雲(yún)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遊子吟

唐·孟郊

題注:自註,迎母漂上作。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螘新醅酒,

紅泥小火壚。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回應9 舉報
贊6
收藏8
8年前
好久不見?
8年前
從小讓孩子感受中文之美!我家也是每晚睡前固定故事朗讀時間!
8年前
是啊是啊,好久不見~我家二寶都出生了~??
8年前
謝謝~??
8年前
嗯,是一段很美妙的親子時光~
8年前
古詩的美真是凝練
8年前
感知韻律美~亦是一種文化傳承方式~
8年前
好美的畫面 好美的詩 好美的孩子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柳橋
柳橋
2017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