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的幼兒園,就是這樣一所混齡幼兒園,同班同學,最大的孩子10歲,最小的孩子剛進幼兒園,只有3歲。
大孩子會不會覺得無聊?小孩子會不會被欺負?老師怎么來管理?為什么德國會有這樣的混齡幼兒園?優(yōu)勢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巧妙安排的地方?對孩子哪些技能有顯著提高?
每年開學不久,就會有一場家長座談會"Soziales Miteinander altersübergreifend in unserer Einrichtung lernen",讓教育專家來介紹下混齡幼兒園的特點,讓家長們說說他們的期望,也請來老師介紹下她們的經(jīng)驗體會。
德國小學很多是半天制,尤其一二年級,下午1點半左右結(jié)束了當天的全部課程,放學后的小學生會在托管中心度過下午。
由托管中心的老師監(jiān)督孩子完成作業(yè),然后提供一些活動,比如運動課,手工課,實驗課等等,孩子們自由選擇參加
但托管中心并不一定是完全獨立存在的,不少是與幼兒園共同擁有花園和室外游樂場等基礎(chǔ)設施。比如一個幼兒園有3個幼兒園班,1個小學生托管班。
而米拉的幼兒園,更是一種特殊的混齡幼兒園,每個班里既有幼兒園孩子也有小學生。
會不會很難照顧年齡跨度大的孩子,或者說需要更多的老師,因為大孩子需要更多課外活動引導,小孩子需要更精心看管?
幼兒園共115個孩子,3-6歲的75個,剩下40個6-10歲的小學生,共5個班。每個班23個名額。
雖然看上去孩子不少,但在混齡幼兒園,小學生只有午飯時間才會出現(xiàn)在幼兒園里,上午每個班只有15個幼兒園孩子,但卻有3個老師,下午雖有23個孩子,但不少的孩子參加興趣課,下午兩三點就離開了。
這樣的搭配,反而更好的分布了老師的職責,上午側(cè)重在幼兒園孩子,下午部分小學生會起到一部分帶動和看管的作用,而部分老師的精力會放在小學生才可以參加的項目中,比如毛氈,手工,木工,實驗課,藝術(shù)體操,植物課等等,孩子們提前登記預約下一個月的活動。
家長們最擔心的問題,會不會出現(xiàn)霸凌?
老師說,很少出現(xiàn)大欺小情況,很多家庭都是兩個以上的孩子,他們與兄弟姐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接受到的教育是:
大的應該照顧保護小的,小的要尊敬大的。事實雖然不那么完美,尤其在家里,哥哥姐姐時不時會與自己的弟弟妹妹打鬧爭搶,但是反而對別人家的弟弟妹妹手下留情。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很懂得如何與不是同齡的孩子相處。
有的孩子喜歡照顧弟弟妹妹,因為在家里哥哥姐姐這樣照顧她,或者在家總是被照顧的孩子,更愿意在幼兒園里去照顧別人,或者有的孩子會因此更喜歡跟大孩子當跟屁蟲。
我覺得還有一點,就是德國幼兒園關(guān)于“規(guī)則”教的很到位,在混齡幼兒園里這種非同齡孩子之間的相處,小孩子盼著大孩子來,大孩子會把小孩子當作就像自己家里的弟弟妹妹,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社會關(guān)系很有幫助。
相對于普通幼兒園的優(yōu)勢還有哪些?
幼小銜接會有更輕松的過渡,會更加期待進入小學,像哥哥姐姐們一樣,中午自己從小學走到幼兒園(通常都很近,米拉幼兒園離小學孩子們走路10分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把小學生哥哥姐姐當作偶像。米拉幼兒園五歲多的孩子,個個都期待著趕緊的上小學~
幼兒園的孩子們更有安全感,孩子們會學會很多不是從大人那里教的東西。在3歲的米拉剛進入幼兒園時,就被委派了一名同班的大孩子作為他的“看護者”,她陪伴在米拉周邊,幫她熟悉環(huán)境,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耍,姐姐去哪里,也會帶著妹妹,這種依靠,也給了孩子一種我在這里有“自己人”的感覺。
同理心的增強。比如幼兒園孩子的午飯在12點到12點半,小學生在12點半到14點(因為每天下課時間不同),學會意識到別的孩子在吃飯,需要另一方輕聲地在室內(nèi)玩,學會等待,學會替對方考慮,為對方維護一個好的就餐環(huán)境,小小孩們學會在特定的時候需要安靜。
會有更多的互相幫助。比如去花園里玩的時候,大孩子會幫助三歲多的孩子拉上外套的拉鏈,而小一點的孩子會去主動維護大孩子的“任務”。比如小學生們頭一天在沙坑邊搭了一城堡,希望第二天繼續(xù),但是早上只有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啊,他們就會告訴小小孩們,請你們幫我們看好城堡,不要第二天坍塌了。
在小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時,大孩子能更好的及時協(xié)調(diào),條理清楚的告訴老師,也可以立即制止。
同樣的,大孩子也是“監(jiān)督”老師的一件利器,說得清楚任何事情的把各種信息反饋給家長。
語言能力的飛速進步。這里當然也包括了臟話,孩子們會更快學會更多表達,兒歌,以及周旋的話,比如“讓我安靜”,“走開!”,“停!”,“我們可以一起玩嗎?”,“你必須等待”,這些老師教給孩子的東西,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們運用的越來越好,相比老師每天的灌輸,大孩子與小孩子在玩耍中隨時都會運用上,小的們自然而然的get很多技能。
這樣的混齡幼兒園,對老師的要求更高,要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參加更多的技能培訓,要有對大小孩子不同的房間設施,以便大孩子們單獨參加興趣課時感到“因為我是小學生,所以我才可以進這間屋子”。
在這里,小小的幼兒園像是一個縮小的社會,讓孩子們新奇又充滿安全感的探索著~
來源:特特米拉在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