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防止對成績的過分看重,2018年新加坡教育部宣布給小學生減負,小一小二的學生從2019年起取消記分制考試。當然考不考試是一回事,父母是不是 Kiasu(雞娃)又是另一回事了。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學區(qū)房的溢價,應運而生的補習機構,小三百里挑一的GEP(gifted education program)選拔,無不彰顯著新加坡父母對名校的追求,誰又想輸在起跑線上呢?
家有小普娃,因為尚未轉公民,現(xiàn)就讀普通鄰里小學。2020年底當我在鄰居群了解到“新加坡名校卷”的時候,最先是好奇,想通過考題對學校要求,教學大綱有個大體了解,于是訂了一套小一的名校卷來看看。從2021年一月開始讓當時還在幼兒園(K2)的小娃保持以每周一到兩張卷子的速度練習。因為每周做一次練習,小娃大約在十分鐘到半小時內完成一張卷子,加上他本身服從度就還不錯,一路做下來都算順利,幾乎沒有產(chǎn)生抗拒情緒過。
數(shù)學篇:
統(tǒng)計指標:平均分:91.6; 標準差:7.5
剛開始做題時,他正在做天天練一年級的內容,做完名校卷的時候他大概同步做完了天天練二年級的所有內容。所以,算術對他來說并不難。但是讀題時候,英文的表達通過名校卷還是得到了熟悉。錯題往往集中在數(shù)數(shù)(粗心),數(shù)字的英文表達和部分題目比較靈活。另一點比較大的收益是做完這套題,培養(yǎng)了他部分數(shù)感,當衍生到百位以上加減時,他能快速口算,并告訴我他的思路是把個位、十位、百位的數(shù)來拆分組合來實現(xiàn)。對于時間不充裕的小朋友,標出??的幾張卷子是我比較推薦刷一下的題。
英文篇:
統(tǒng)計指標:平均分:84.4; 標準差:10.4
娃是三歲半才來新加坡,所以他的英文基礎是比較弱的。我們花了一年左右時間適應這邊的生活,所以在五歲左右開始親子閱讀。五歲至今,我覺得英文進步還是很大的,英文讀物中難度較大的哈利波特系列他可以七七八八看下來(現(xiàn)在讀到第二本)。名校卷的英文部分做下來覺得小一開始重視語法的學習(單復數(shù),時態(tài)等),同時詞匯也要加油的。娃做的比較好的是完形填空和用拆開的單詞重新組句子,做錯的話主要還是因為他不認識某個單詞。所以接下去的英文學習中,還是以廣泛閱讀為主,同時穿插詞匯的補充(240詞,3000詞),適當學習語法。英文部分比較推薦的卷子也已經(jīng)打了??,覺得萊佛士女小的卷子很系統(tǒng),把詞匯、語法和完形填空等分別進行考核,推薦練習!
中文篇:
統(tǒng)計指標:平均分:87.5; 標準差:13.4
家庭氛圍以中文為主,所以他的中文一直在班里算不錯的(母語優(yōu)勢)。但是因為沒有教他拼音,也沒有開始聽寫,在刷卷子之初,只有24分,所以我果斷停止了中文卷子的練習,小半年后才開始繼續(xù),成績也有了顯著提升。有時候學習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等一等緩一緩,娃就會有進步了。新加坡的中文要求比國內的要求還是要低一些的,我覺得對中文的學習僅限在名校卷的難度還是遠遠不夠。最近讀的一套中國歷史故事連環(huán)畫就很有意思,既能學到不少歷史典故,也能對孩子進行一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還可以認字,一舉多得了。
新加坡名校卷小一部分在小學開始前順利刷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小鎮(zhèn)做題家出身的自己似乎沒能貫徹減負的大方針。但是讓娃養(yǎng)成“把每一次練習當考試,把每一次考試當練習”的心態(tài),養(yǎng)成“自學并總結歸納不足”的習慣還是我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