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學歷史?
“年少讀史養(yǎng)風骨”,歷史是開啟智慧的鑰匙,讓孩子擁有更寬的眼界,和更高的格局,能培養(yǎng)獨立思考,提問探索的學習習慣。
往小了說,語文學科的背后,是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文史不分家——史若不能通,文便不能精。往大了說,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該怎么學歷史?
【掌握一個原則】
有脈絡,有重點,有細節(jié),立體化、系統(tǒng)化、結構化學歷史。
【達成一個目的】
學習歷史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一種系統(tǒng)思考的能力,從多個維度來考慮事情,探尋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種更為高級的思維訓練,同時也更有樂趣。
本篇的重點是分享學習歷史的思路、方法,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一切以您為準。
01從神話開始
學習歷史要從了解神話開始。
【原因】
神話該歸于文學還是歷史,有時候沒人說得清。神話并非現(xiàn)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于遠古時代生產(chǎn)力低下,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并結合自己的想象力所產(chǎn)生的,是人類社會童年時期的產(chǎn)物。神話大致分為三類:創(chuàng)世神話、自然神話、英雄神話,其中以創(chuàng)世神話最為重要。
神話也可以看做是一個民族的密碼。神話素材遍布在文學作品的每一個角落,詩經(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戲劇、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等,經(jīng)文學家的發(fā)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發(fā)出光芒,使文學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是為以后的文學作品閱讀打基礎(理解經(jīng)典著作中的“追尋主題、反抗主題”等等,文學是人創(chuàng)造的,人的思想是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影響的)。
二是神話中有歷史,有文化,有中國人的精神,有現(xiàn)在的中國。中國的歷史從神話開始,除了盤古開天辟地是純粹的神話,之后的三皇五帝都介于神話與歷史之間。一般而言神話具有較強的目的性,用來構建民族、國家等的起源。
【書目】
圍繞“中國神話故事”,最經(jīng)典最權威的還是袁珂老先生的,只重點推薦必讀的。其他書目,自由選擇,不再贅述。
袁珂,神話學家,中國神話學會主席,把神話傳說當成學問來研究,是建立中國神話學的主力學者。
1.《中國神話傳說》
是中國神話學專家袁珂先生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專業(yè)系統(tǒng)且通俗易懂,從盤古開天辟地敘述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熔鑄成一個龐大而有機的古神話體系,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包羅萬象的瑰麗世界,生動地描述了古代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圖系。?
中國神話傳說60人有 · 評價3本書編寫組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2012-01
青少年閱讀版本:袁珂《中國神話故事集》
袁珂中國神話故事集1260人有 · 評價594 · 書評2袁珂 著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7-12
袁珂中國神話故事集(美繪本)--開天辟地卷693人有 · 評價339袁珂◎著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9年9月
袁珂中國神話故事集(美繪本)--英雄傳說卷622人有 · 評價240 · 書評1袁珂◎著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9年10月
袁珂中國神話故事集(美繪本)-- 上古時代卷612人有 · 評價243袁珂◎著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9年9月
中國神話故事集209人有 · 評價80袁珂 著,浪花朵朵 編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 2020-07
2.?《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資料豐富詳盡,將同一傳說的不同版本收羅齊全,體例索引整齊且嚴謹可靠。隨文所配400余幅插圖,對詞目的說明,引用原文作解釋,使內(nèi)容更為扎實,引據(jù)確鑿。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56人有袁珂 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 / 2013-01
3.《中國民間傳說》
《中國民間傳說》是袁珂先生集中記述中國民間傳說的唯一著作。全書二十余篇,多取材于魏晉人作的筆記小說,且做了較大的藝術加工,有的擴充篇幅甚至達到10倍以上,既充分傳達了這些簡古、精短的魏晉文字的思想內(nèi)容,又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書中所收錄的民間傳說,有的歌頌人們降妖捉怪的智勇,有的諷刺權貴顯要人物,有的贊美動物的品德……將這些混淆在魏晉人寫作的神鬼志怪小說中的古代民間傳說分類敘寫,傳達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中國民間傳說204人有 · 評價60 · 書評2袁珂 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 / 2015-05
【音頻】
喜馬拉雅《朱大可講中國神話趣史》
朱大可,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神話學研究領域權威學者。
現(xiàn)代人,為何讀神話?中國上下五千年,三千年明載于歷史,兩千年暗藏于神話,解密神話中的密碼,才能回溯華夏文明的真正源頭,挖掘中國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這套音頻算是給零基礎喜歡神話的聽眾做的科普音頻節(jié)目,講得很有朱大可特色,作為輕松的中國神話入門還是不錯的。
02有脈絡有主線
學習歷史要先有脈絡:歷史脈絡、歷史主線
從一部打通時間線的中國通史開始。
【原因】
沒有哪一門功課像歷史這樣強調(diào)時間性,需要按時間順序從古到今進行學習。中國歷史追溯到遠古時代,要給一個孩子講清楚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要給孩子準備一條既不缺乏趣味,又準確無誤的路,那就是時間軸,建立歷史全局觀最主要的一條線。從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來說,要先樹立歷史時間軸的概念,重視完整的歷史輪廓,即先有整體再有局部,先要廣度再求深度。
要長期系統(tǒng)性的進行一個學科的學習,那么就注意點、線、面的結合。先把歷史的時間線埋好,再通過各朝各代的知識點,大量生動有趣的細節(jié)來豐富歷史的面,這樣才是一條長期學習的正經(jīng)路。
【書目】
1.《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這套書適合低年級娃。無論在取材結構和敘述上都比較流暢,有比較清晰的脈絡,前后有呼應。缺點是缺少對于事件或者人物詳細的敘述。可以配合林漢達的《上下五千年》,兩套書取長補短。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1: 神話時代·開天辟地——夏·大禹治水13930人有 · 評價6954 · 書評165(臺灣) 陳衛(wèi)平◎著新世界出版社 / 2014-02
上下五千年1954人有 · 評價751 · 書評15林漢達 等著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8-06
1.凱叔講歷史
2.喜馬拉雅《聽謝濤:說給兒童的五千年中國歷史》
適合高年級娃的:
【書目】
入門版書目:
1.《簡明中國歷史讀本》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寫的《簡明中國歷史讀本》,該書知識含量豐富準確,體系結構系統(tǒng)完整,較廣泛吸收了史學研究成果,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地敘述了上自中國境內(nèi)遠古人類與文明起源,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滅亡的歷史。
簡明中國歷史讀本68人有 · 評價10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簡明中國歷史讀本》編寫組 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2-07
2.《中華史綱》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蔡美彪研究員專門撰寫的一本方便讀者快速了解中國歷史的篇幅適宜的中國歷史書。這本書大體上也可以被視為范文瀾版十二卷《中國通史》的縮寫本?!吨腥A史綱》從原始社會寫起,特別從公元前841年有明確歷史紀年以后至清朝覆亡間3000年的歷史,無論秦漢唐宋元明清,還是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歷朝歷代,都有交代。本書雖只有30萬字,卻容納了中華五千年歷史。
中華史綱9人有蔡美彪 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012-06
以下書目在一定程度上對讀者的文字功底和歷史積累有一定的要求,可以作為初中生進階類的歷史書籍。
《國史大綱》,錢穆
《中國通史》,呂思勉
《中國通史》,李伯欽,李肇翔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
《簡讀中國史》張宏杰
【紀錄片】
重點推薦央視紀錄片《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是一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CCTV-6)共同監(jiān)制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該片再現(xiàn)了自中華文明起源到1911年時期的浩瀚歷史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揭示歷史發(fā)展趨勢及規(guī)律?!吨袊ㄊ贰肥侵袊駷橹挂?guī)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以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為主線,描摹了中國境內(nèi)從遠古人類起源到清朝滅亡的宏大歷史場景。
這部紀錄片是要好好用的。
一是制定觀看計劃,確保按時按量看完。
二是利用好解說詞。把解說詞全部打印出來,看完紀錄片后再看一遍解說詞,并且把重點段落標記出來,反復讀,體會寫作手法。
例如第一集的解說詞,適合孩子反復朗讀的內(nèi)容就可以標注出來,反復讀。
《中國通史》卜憲群 華夏出版社
卜憲群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兩次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講解中國歷史。央視紀錄片《中國通史》,華夏出版社的《中國通史》,他均為總撰稿人。一個紀錄片、一套書目,可以結合起來用。
03有專題有重點
有重點:要做歷史專題和重點,進一步強化脈絡。
這一步,是到了孩子上高年級后要做的。
碎片化的知識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直強調(diào)要有體系的學習的原因。
單個的歷史故事就像是散落的零部件,我們需要把這些零部件組裝成汽車,以發(fā)揮最大功力。當我們把歷史脈絡、主線弄清楚以后,就可以根據(jù)孩子感興趣的內(nèi)容,做專題、做重點,進一步強化歷史脈絡。
另外,還可以嘗試使用專題式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使用紀年表、地圖等幫助孩子定位,對照、比較。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引入地理、美術和文學等相應的概念,豐富孩子的認知。
比如,圍繞“文化發(fā)展”專題,(這些資料網(wǎng)絡上比比皆是),我們把它打印出來,先不給孩子看,先讓孩子自己去做功課、收集資料,捋出線索,然后再和這個對照,找差距和漏洞。這也是思維鍛煉的過程。同時,圍繞這些內(nèi)容,我們還可以找來許紀霖的《傳統(tǒng)文化30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系統(tǒng)性框架,用兩條脈絡從文化的角度解釋中國何以成為中國),余秋雨的《中國文化必修課》,做筆記和梳理,效果很好。
比如,圍繞娃感興趣的帝王將相,搜集資料,寫小論文,像唐太宗、隋煬帝、乾隆爺,都可以展開寫一寫,重點是對比他們的“功”與“過”,客觀評價歷史人物,辯證看問題。
【專題紀錄片】
網(wǎng)絡上有很多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歷史的拐點》
《中國十大王朝》
《中國》
《東方帝王谷》
《追尋宋金時代的別樣生活》
《新絲綢之路》
《河西走廊》
《玄奘之路》
《國家寶藏》
《典籍里的中國》
《幼童》
《我在故宮修文物》
《大明宮》
《楚國八百年》
《復活的軍團》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帝陵》
《敦煌》
《公元一六四四》
《中國遠征軍》
04有細節(jié)有深入
第四,有細節(jié):要抓住一個點細化深化,文史結合
用享學樂的成語學習舉例。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比如,每個成語都對應簡單明了的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
比如,通過成語,我們把語文和歷史結合起來,既了解了歷史和歷史故事,又掌握了文言文詞匯和語法,這就是摳“細節(jié)”。
紀錄片《中國通史》紀錄片、解說詞、思維導圖資源,拿走不謝: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AzDjBp6D7DboPx7ht018-w ;
提取碼: 58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