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5得到APP課程,專欄/大師課/每日聽書/心理職場圈資源

2024-11-8 16:47 原創(chuàng) · 圖片4

得=到課程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tV7pdFHHYKLHmph9A36qOg?pwd=ths5 ;

教育家陶行知曾講過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希望女兒按自己規(guī)劃的道路走,女兒卻越發(fā)叛逆。父親質(zhì)問,女兒回應(yīng)要為自己的夢想而活,這時父親才意識到從未關(guān)注女兒內(nèi)心需求。之后,父親改變交流方式,聆聽女兒想法。陶行知由此指出,父母要用心聆聽孩子心聲,孩子和成人一樣有主見,糊涂父母讓孩子順從,睿智父母懂得傾聽。

圖片

一部《成長的煩惱》紀(jì)錄片中的十三歲女孩萌萌令人深思。她逃學(xué)、與父母爭吵、離家出走,父母將她送特訓(xùn)學(xué)校,認為是放縱所致,實則未理解其內(nèi)心。萌萌沒有選擇課外書、周末和朋友出去玩的權(quán)利,她哭訴自己像木偶,沒有自由。她的叛逆是對父母過度管束的反抗。很多家長都有“孩子必須聽我的”這種想法,掌控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因此或自暴自棄或變得麻木。像《少年煩惱研究所》中十歲的小輝,沉迷漫畫書且不愿和爸爸溝通,爸爸只知斥責(zé),不給小輝表達機會,導(dǎo)致小輝不愿與他交流。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后都有不善于傾聽的家長,育子如種樹,父母不了解孩子,就無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

圖片

親子教育專家李玫瑾認為,親子矛盾多因父母說得多、聽進去的少,不會傾聽會切斷情感紐帶和關(guān)閉教育通道。馬伊琍曾對女兒教育嚴厲,說“不行”、直接懲罰,女兒后來變得沉默寡言。在心理專家建議下,她開始詢問女兒意見,女兒犯錯時先聽解釋再分析對錯,說和聽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善于傾聽能知曉孩子想法,父母愿意聽,孩子才愿意傾訴,很多問題也能化解。胡適感激母親不是專制家長,小時候他貪玩成績差,母親耐心詢問困難,長大后選擇職業(yè)母親也不干涉,這份尊重讓胡適愿意和母親分享一切。蹲下身子聆聽孩子話語,才能懂得溝通。

圖片

很多家長在教育中以高姿態(tài)自居,以“我是為你好”強迫孩子按自己意愿生活,忽視孩子情感和想法。三毛的父母為她規(guī)劃未來,讓想學(xué)習(xí)繪畫的三毛學(xué)會計,還干涉其感情生活,三毛一生坎坷,和父母關(guān)系緊張。這種不顧孩子意愿的“愛”可能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真正愛孩子是尊重孩子本來面目。傅雷曾對傅聰音樂訓(xùn)練安排嚴格,傅聰有自己的音樂理解,傅雷在爭吵后反思,和傅聰交談,尊重其選擇,傅聰最終成為杰出音樂家。就像畢淑敏說的,孩子有自己的生命軌跡,我們應(yīng)傾聽孩子想如何度過一生,支持他們的選擇。

圖片

在一次教育研討會上,有“是否為孩子設(shè)計未來”的話題,很多家長可能心動,但金星提出家長眼中的美好未來和孩子心中的一樣嗎?傾聽孩子心聲、尊重孩子選擇,才是父母的智慧。


回應(yīng)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