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對癥下藥
三國時有個名醫(yī)華佗給兩個發(fā)燒頭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藥。兩人覺得奇怪,為什么同樣的癥狀,卻用藥不同?華佗對他們說:“你的病是由內(nèi)部傷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則是外感風寒受了涼而引起的?!狈幒?,他倆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釋]癥:病癥
[提示]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有關措施。也作“對癥用藥”。
27. 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于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為著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須發(fā)全都變白了。憑著相貌短時間內(nèi)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jīng)常在蘆葦和草叢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
[提示]比喻一點點動靜或輕微的動蕩。
28. 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zhàn)爭頻繁。有一次,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xié)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注釋]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團體共同渡過危難。
29. 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后,盡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為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绷H聽說后,很慚愧,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注釋]負:背著。荊:荊條。
[提示]比喻向人認錯賠罪。
30. 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盡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睍x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shù)。”
[注釋]甘:心甘情愿。下風:風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別人,認為自己不如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