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聯(lián)生活周刊
“你們兩口子都是老師,正好可以教自己孩子?!薄耙粋€小學老師一個初中老師,孩子學習肯定差不了。”這么多年,很多人對我說過類似的話。我會認真解釋:“真教不了自己孩子,自己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兒……”但聽得人往往不信,認為我跟那種故意說自己沒學但其實背后特別努力的人差不多。
兒子小的時候回家展示他在學校學的東西,我指出其中的錯誤,他就很不相信,說你又不是老師。我說我也是老師,他認真糾正:“你是我的媽媽?!痹诤⒆有闹校业慕巧椭皇菋寢?。整個小學階段,他都不允許我看著他寫作業(yè),他寫作業(yè)時,如果我順便路過,他就“啪”地把書本合上,還一臉不高興,認為我在偷偷監(jiān)督他。
其實,誰想發(fā)自內(nèi)心地監(jiān)督孩子學習呢,反正我不喜歡,時間那么少,喜歡做的事那么多,花時間監(jiān)督孩子,挨累不討好。老公也不愛管孩子學習,但從前的他認為我應該管,就像很多男性認為女性就應該帶孩子做家務一樣。“憑啥讓我管?你還小學老師呢!”懟他幾次,他就不再催我了。
有時候,我對兒子的作業(yè)情況存在一絲好奇以及一絲不安,總不管作業(yè)畢竟有點說不過去。一次,我跟他說要看看他寫的作業(yè)。他說:“不用,老師會看的?!钡浆F(xiàn)在我也很慶幸兒子有個不卷的班主任,得益于她,下班后我有了自由的時間。
兒子上初中了,我去教務處跟分課的領導提了自己的需求——我不想教自己孩子班。領導愣了好一會,追問:“你不想教自己孩子班?”我點頭,他一臉恨鐵不成鋼:“我還以為我聽錯了,你不應該盯著點孩子嗎?!你這個媽當?shù)目蓻]有別人上心……”我說我有什么可盯的,咱們這老師都這么好,還用得著我嗎,我就光做他媽就行了。我要是跟他說我不愛當孩子老師,孩子也不愛讓我當他老師,他肯定會覺得我們的親子關系有問題。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科任老師親自教自己孩子,很多班主任把自己孩子放自己班,有些沒有當班主任規(guī)劃的老師也會為了自己孩子考慮當班主任。我也教過很多父母就是班主任的孩子,他們大多成熟懂事而沉默,作為班主任的孩子,在學生群體中的位置會有點特殊,也許有的同學會因為是班主任的孩子而對他們存有距離感。有個別的則是幼稚調(diào)皮搗蛋,這樣的孩子在學生群體中很受歡迎,總是和同學打成一片,但下課時候可能就會有科任老師跟班主任報告你家孩子上課又帶頭說話了。
我的同事們對我這種與孩子保持距離的做法都不大認同,建議我如果不教孩子班的話,那就早點學習初中高中各學科知識,回家給孩子輔導都會用上的。某同事還現(xiàn)身說法,說她女兒高中的時候去補數(shù)學,她在家惦記著,怕女兒跟不上。不一會,女兒竟然回來了,拿著補課的錢,說她根本聽不懂老師講的,索性把錢要回來讓她媽給輔導。同事馬上著手學習高中數(shù)學講給女兒,女兒能聽懂了,還省錢了。她這么一說我還真有點心動,但學數(shù)學對我簡直比登天都難。她給我出主意:“那你學英語,你學合適,倆孩子呢!”那時候,我有了二胎,我想想還是算了,我喜歡孩子,但我不喜歡為了孩子學英語。更何況,我和同事情況不一樣,她家的小棉襖愿意讓她輔導,我家孩子根本不讓我輔導,這才是關鍵所在。
等二寶寫作業(yè)的時候,做法跟他哥當年如出一轍,他說:“媽媽,你別看,我寫完再讓你看?!钡人麑懲曜屛疫^去,我委婉指出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他卻說:“老師就是這么教的。”老師當然不是那么教的,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但他有他的自尊,會找時間偷偷改掉我指出的地方。
我也困惑,是我自己的問題嗎,是我輔導他們的方式有問題嗎?導致兩個孩子都不愿意讓我陪寫作業(yè)。還是他們倆的性格使然,就想獨立學習解決問題?我寧愿更相信這一點。
前一段,九年級的大兒子生病住院了。第一周躺著輸液不允許動,他都在焦躁中度過,只能聽聽評書消磨時光。第二周可以坐起來了,他開始玩游戲,我想起某個心理學者說孩子玩游戲的時候說明他的能量只夠玩游戲的,那就讓他玩,不要阻斷他的能量。當然很多人不認同這一點,覺得這樣容易讓孩子游戲上癮。我除了怕他身體狀況,別的都無所謂了。第三周的時候,兒子問我有沒有可以聽課的軟件,我們聽著覺得欣慰又心酸,忙給他找。
老公說等兒子出院可以找一對一的家教把這一段落下的都補一補,兒子不愿意。我能理解兒子,如果這樣補課,他一定覺得渾身不自在,從小到大他只喜歡和特別熟悉的人近距離打交道。他自己也注冊了一個聽課軟件,結(jié)果隨后馬上有個電話打過來,是推銷課程的老師,他無奈地應付了十來分鐘才掛斷電話,他不好意思馬上拒絕和掛斷。
那一刻,我覺得為了他我學什么都可以,別說英語,就連初中數(shù)學高中數(shù)學我也愿意學,而且我會盡最大努力去學,陪著他一起學。兒子告訴我不用,他慢慢跟就行。他回絕我們倒是很快。
我們都是老師,并不能直接幫上他學習的忙。不過,因為作為老師這個身份,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這樣有利于理解孩子心理。在課堂中見過各種各樣的孩子,就更能接納孩子和孩子是如此不同。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是老師,也可以做到這些的。我也見過不是老師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挑戰(zhàn)難題其樂融融。
比起輔導孩子追求一個好成績,雙方能找到融洽的相處方式,彼此間能提供情緒價值,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