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應該怎么“聽力輸入”

2015
2020-11-6 20:29 原創(chuàng) · 圖片5

在弄懂了二語習得應遵循聽說讀寫自然順序之后,接踵而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應該怎么“聽力輸入”?肯定有人說:“這個太簡單了,放音頻就OK了!”真的OK了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木子媽想到一件趣事。木子二人有一段時間特別迷《說唱臉譜》這首歌,旋律好聽、朗朗上口,聽過幾遍之后,就能自己唱了,還有模有樣。直到有一天,弟弟問我“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是什么意思”?我突然明白了:能聽能唱又怎樣?不明白其中的意思?。?/p>

母語尚且如此,更何況外語呢?

所以,回到二語習得理論,聽力輸入的正確打開方式是:聽能聽懂的東西!回憶一下,孩子還小時,你一邊拿著奶瓶,一邊說“寶貝,喝牛奶了!”手上指著奶瓶晃動、嘴里說著“牛奶”,小朋友明白了:牛奶——瓶子里邊白色、香甜、溫熱的液體。這就是所謂的音——義對應關(guān)系。簡而言之,就是語言習得理論大師克拉申所講的:可理解性輸入。他認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略高于現(xiàn)有語言能力的語料、關(guān)注其意義(而非形式)、對信息進行理解時,才能形成語言習得。克拉申認為可理解性輸入應符合以下幾點:

如果把上述表格中右邊一欄換成英語,就是有效的聽力輸入,將二語當成母語來習得。在進行英語啟蒙時,可理解性輸入應作為一把標尺,始終貫穿其中。

在進行“聽力輸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近年來有一個概念非常火:磨耳朵!這是安妮鮮花最先提出來的,她本意是讓孩子大量聽取英語音頻,從耳朵開始啟蒙。但許多人在操作時,只記住了“磨”,卻忽略了磨的“內(nèi)容”。想一想,如果每天讓3歲小朋友聽財經(jīng)新聞,他能學會財經(jīng)主播那一腔術(shù)語嗎?耳朵需要磨,但是我們更應該關(guān)注聽的內(nèi)容。不理解的聲音,相當于噪音。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可理解的內(nèi)容呢?根據(jù)孩子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來看吧。3歲以前的孩子,還停留在認識自己、認識周圍人、認識周圍環(huán)境的階段,所以,這一階段大部分輸入的是認知詞匯,如家庭成員、身體部位、顏色形狀、生活用品等百科知識。有些孩子對恐龍、車輛、公主感興趣,會表現(xiàn)出對其中一方面了解較多的情況。3歲以后的孩子,慢慢接觸的東西更多,中文閱讀習慣好的孩子一般理解能力強。

接下來,我們再看如何輸入可理解性的語料。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渠道:


我們按照詞匯量將英語啟蒙分成幾個階段:

0—500 階段

500 — 1000 階段

1000 — 2000 階段

2000 — 3000 階段
 

不同階段,輸入的內(nèi)容有所調(diào)整。本文先介紹 0 — 500 、 500—1000 、 1000 以上幾個階段可以輸入的內(nèi)容:

選取能吸引孩子注意力、在其認知理解范圍之內(nèi)的材料,通過音頻、口語、閱讀、動畫等形式,每天大量重復輸入,這是啟蒙初期我們要做的事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把握的標準就是:能聽懂!

那么,要不要翻譯?要不要跟讀?要不要背單詞?要不要重復?

答案全部是:NO!

第一,關(guān)于翻譯:

0—500詞匯期間,名詞指圖片、動詞做動作,實在不行的地方漢語講一下,保證可理解性輸入。但是,切忌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如果不解釋孩子就聽不懂,那就是材料沒選對。

這樣的內(nèi)容需要翻譯嗎?

這樣的內(nèi)容需要翻譯嗎?最多說一下 live 是居住, Canada 是加拿大,拿地球儀告訴他加拿大在什么地方。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

到 500 — 1000 詞階段,可能會碰到需要講解的地方,能用英文解釋就不說中文,能只講生詞就不整句翻譯,盡量讓孩子自己理解。如果真的是一步一步、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地選擇材料,是不會存在特別大的理解困難的。

第二,關(guān)于跟讀:

跟讀就等于輸出?這是對 “ 輸出 ” 存在誤解。啟蒙初期,孩子對音并不熟悉,模仿起來很吃力,還會存在發(fā)音不準確的情況,這時候家長就去糾正,浪費時間不說,還破壞閱讀體驗?你在進行中文閱讀的時候會讓孩子跟讀嗎?忘記你當初是怎么跟讀單詞和課文的吧!說好的像母語一樣習得的呢?

那到底什么時候可以跟讀?自拼階段!當孩子聽力詞匯至少 1000 的時候,經(jīng)過前期的聽力積累,他可以輕松地進行模仿。

第三,關(guān)于背誦單詞:

有的家長說“光聽,我怎么知道他會了呢?單詞怎么也記不住!我就讓他背誦。”哎,“會”的標準是什么?是聽懂!還是一句話,跟母語對標一下,孩子學中文那 3 年,你讓他背誦單詞了嗎?

更有甚者,碰到生詞就讓孩子造句。在 GK 階段,碰到的句型就那么幾個 I like…/This is…/I want… ,你讓他造句的動機是什么?

第四,關(guān)于重復:

“木子媽,到底要不要重復?。?RAZ 讀到什么時候可以換下一本?”這個問題很簡單,尊重小朋友。愿意重復,就重復,不愿意,就換一本。何時升階?理解沒問題就可以升階。既不愿意重復、理解也有困難?那就同一級別多準備幾套材料。每一階段的詞匯量和句型是不變的,通過不同語境,加深理解。

總而言之,請把英文當成中文,對標我們母語是怎么啟蒙的,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家庭英語啟蒙,說白了不過營造迷你語境。我們只要把握一條準則:無論是音頻、口語,還是閱讀、動畫,讓孩子聽得懂!每天堅持接觸: 20 分鐘音頻 +20 分鐘閱讀 +20 分鐘動畫,日積月累,就能看到變化。中文學了 3 年才會開口說,英語慢慢來,不要著急!

啟蒙路上,您有什么疑問,或者好的經(jīng)驗?歡迎添加木子媽微信(daijuanvioleta0907)一起討論!


回應 舉報
收藏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