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我的理解就是舒適區(qū)陷阱。當我把自己擅長的技能反復打磨,更傾向選擇做自己熟悉的業(yè)務(wù),我們就陷在能力陷阱里。而當新的挑戰(zhàn)來臨,我們要么倉惶逃離要么忐忑不安。其實這些新的挑戰(zhàn),恰恰是發(fā)展新能力的最好時機,那些殺不死我們的,反而使我們變得更強大。
我們一生中,面臨能力陷阱(舒適區(qū)),人際關(guān)系陷阱,和真實性陷阱。那些領(lǐng)導力熠熠生輝的人,無一不是隨時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主動去找自己想要了解,想要學習的人,或者找到資源去跟目標人群接觸。而我們凡夫俗子,大多安于自己的圈子,哪怕圈子多年不變,或者狹隘得要命。有很多我很仰慕的人,我卻懶于主動出擊,主動去認識,主動去攀談。就算有機會見面,我也膽怯地躲起來。而那些超級成功的80后們,不但主動去認識大師們,還讓大師給他們介紹有趣的人,以此發(fā)散地認識更多不同領(lǐng)域的專家,形成一個有機的大人際網(wǎng)絡(luò)。
而真實性陷阱,是很多人的借口:我要活得真實一點,我要做我自己。其實這同樣是懶惰和不思進取的借口:不愿意學習,愿意成長,固步自封,畫地為牢。誤以為真實的自我是最好的狀態(tài)。做自己,是做以前的自己,還是做現(xiàn)在的自己,還是做將來更好的自己?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自我也是可以發(fā)展的。
作者最打動我的觀點是,與其瞻前顧后,不如馬上行動,放手去做。這并不意味這馬上完全放棄自己的生活,而是在一點點增加新的行動。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就是現(xiàn)在大熱的《三體》的作家劉慈欣。他并沒有放棄安逸舒適的工作,反而是業(yè)務(wù)寫科幻小說。最終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作家。而我們普通人,一旦想要生活有新的變化和亮點,也可以找一些東西/方向,先做起來再說,做著做著,沒準就做出一番新天地來。
而我自己,自從我下定決心2019寫100篇讀書踐行筆記,寫著寫著,我就漸入佳境。行動改變了我的認知,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同時,讀書和實踐結(jié)合起來,我的整個世界觀反而更闊達了,心態(tài)也更好了,這也是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