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逛知乎的時候,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位媽媽在一個問題下的回答特別有意思,她檢查孩子的暑假作業(yè),孩子的語文練習冊上有一道題是這樣的:
請你寫一段話,用上“大?!薄安ɡ恕薄懊利悺薄柏悮ぁ边@些詞語。
孩子寫的答案是:三亞很美。大海、波浪、貝殼都很美。
這位媽媽看完答案大怒,吼孩子:“你這寫的啥!”,孩子看媽媽要發(fā)作,就說自己還沒寫完。
媽媽有點生氣,就說“好,我就等著你寫完,我倒要看看你寫完是啥樣?。 ?/p>
幾分鐘后,孩子寫完了,那段話變成了這樣:
說實話,別說孩子媽媽看完之后有點哭笑不得,連我看完都忍不住喜歡上這調(diào)皮又機智的小姑娘。
但如果不是媽媽的檢查,以及“逼迫”她來續(xù)寫,估計小姑娘就真的用第一個答案敷衍了事,再也不會寫出這段充滿文采的句子了。
身邊很多孩子都是這樣,他們并不是不夠聰明,也不是不夠努力,但成績始終上不去的原因,就在于“懶得想”。
而決定一個孩子未來成績?nèi)绾?,甚至未來的成就如何的極為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深度思考”能力。
02
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曾在演講中提到過這樣一種觀點,他說:
“我已經(jīng)六十八歲,可能有資格教你們一點,我覺得努力是沒有用的?!?/p>
“父母老師總是說,努力努力就會走到巔峰??墒侨绻@樣,不是所有人都走到巔峰了嗎?沒有人開始的時候是不努力的。為什么后來不努力了?因為努力沒有效果?!?/p>
“人生不是走斜坡,不是你持續(xù)走就可以走到巔峰,人生像走階梯,每一階有每一階的難點,學物理有物理的難點,學漫畫有漫畫的難點。你沒有克服難點,再怎么努力都是原地跳?!?/p>
“當你克服難點,你跳上階梯,就不會下來了。你學會了語文,十年不講,碰到狀況就會講。學會了腳踏車,十年不騎,一上去也可以上手……”
蔡志忠先生的話,聽起來似乎有些離經(jīng)叛道,努力怎么可能是沒有用的呢?但是仔細分析他說的話,其實卻很有道理。
如果只努力而不去深入的思考,那就是在原地跳,是在感動自己的假勤奮。只有深入的去思考,去把遇到的問題歸納、總結(jié)、克服,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就像對于孩子們來說,很顯然敷衍了事要比認真的去寫一段話容易得多;玩一小時王者榮耀,要比去玩兒一個小時圍棋象棋這類策略性游戲容易得多;反復抄寫1個單元的單詞,比熟練掌握一個單元的單詞要容易的多……
但前者更像是輕松的原地跳,后者隨著時間的積累和推移,才能幫孩子們鍛煉思維,豐富經(jīng)驗,登上更高的臺階。
03
提到深度思考,有一個詞是蠻有代表性的,叫做“奶頭樂理論”。
這個理論是著名的外交家、戰(zhàn)略家布熱津斯基提出的。主要時代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歐美主流精英階層都在擔心全球化會造成極大的貧富懸殊,導致社會動蕩。
布熱津斯基當時提出,沒有人能改變貧富懸殊,要避免底層不斷向上的流動,和精英形成了利益沖突,最好的方式是給他們一個“Titty”(奶嘴),讓他們發(fā)泄自己的精力和不滿情緒。
具體形式是大力發(fā)展發(fā)泄性娛樂和滿足性娛樂,比如鼓勵暴力網(wǎng)絡游戲、鼓動口水戰(zhàn);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道明星丑聞,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jié)目……
主要目的就一個:像給哭泣的嬰兒安撫奶嘴一樣,“通過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及充滿了感官刺激的產(chǎn)品堆滿人們的生活,最終達到目的:占用人們大量時間,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思考的能力”。
這個形成于美國的,20多年前的理論,聽起來與現(xiàn)在的孩子們距離似乎很遠。但是當未成年人看直播打賞主播花光父母積蓄這樣的新聞屢見報端,當王者榮耀等手游的未成年人玩家數(shù)以億計,當孩子們開口“瘋狂打call”,閉口“大吉大利,晚上吃雞”的時候,我們不能說這只是“快樂成長”的一部分。
我們個人肯定是無力改變現(xiàn)在鋪天蓋地的娛樂,也難以對抗五花八門的游戲和偶像劇,我們能改變的,可能只是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豐富和相對更有深度的精神給養(yǎng)。
04
深度思考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思考的習慣。
最近看了幾集《瑯琊榜2》,對里面一個小細節(jié)印象極為深刻。
一個小反派人物叫做云姐,潛伏在醫(yī)館已久,尋機刺殺了男主角。
被抓獲后,醫(yī)館的老堂主質(zhì)問云姐,無論之前是什么身份,但進了醫(yī)館這么多年,也該知道善惡是非,為什么不肯回頭?
云姐卻說,身為“夜凌子”一天,就要侍奉君上,聽命于掌尊,是非善惡不是她該想的東西。
這段劇情無關主線,但是聽起來卻有些悲涼。當一個人的思考方向被束縛住,就永遠成為了一枚棋子,再難有什么深度和廣度。
想想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如果當孩子對什么產(chǎn)生好奇的時候,或者當他對什么事情有疑問和困惑的時候,我們?yōu)榱松傩┞闊銓⒆诱f“這不是你該想的東西”“你還太小,什么都不懂”“不許頂嘴,不許胡說”,那么孩子們接收到的信息又是什么呢?
孩子們會很受挫折,認為“思考”是不被允許的。也許有些叛逆的孩子會自己去橫沖直撞的尋找答案,也許有些茫然的孩子會從此“學乖”,不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變得很聽話,很懂事。
可是這些一定是與深度思考能力背道而馳的。
我們父母在平時跟孩子的對話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盡量給孩子更多的表達自我的機會。允許孩子說一些聽起來不太著邊際或者跟主流觀點不太相符的言論。鼓勵孩子就任何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
思考的空間如果一旦被束縛起來,那么深度思考就更加的談不上了。
05
關于深度思考,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足夠的知識儲備量。這一點與如何避免成為“奶頭樂”戰(zhàn)略的犧牲品也是相輔相成的。
古人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個孩子再天資聰穎,不去給他更多的滋養(yǎng),不去持續(xù)的學習,讓他沉迷在虛假的娛樂環(huán)境,讓他被家長里短的瑣事纏身,那他一定會變成另一個傷仲永,再向上晉升提升的空間極小。
但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持續(xù)不斷的學習,反復的去琢磨解決瓶頸的辦法,這個孩子一定不會差。
就像流傳很廣的曾國藩與小偷的故事,曾國藩年少在家背書,小偷想等他入睡之后行竊,但曾國藩反復背,怎么也背不熟,小偷躲得忍無可忍,出來把曾國藩所背誦的篇目一字不差的背誦下來,揚長而去。
小偷比曾國藩記憶力好,但“無一日不讀書”的曾國藩,比小偷的精神世界要強大和豐富得多。
想讓孩子有深度思考的能力,繞不開的就是一個很俗,但真的很有用的方式:用書籍豐富孩子的頭腦和眼界。
孩子的知識儲備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氣質(zhì)自然高雅,品味自然上乘,生活自然有自己的主見和章法。不會輕易被無關緊要的小事攪得心煩意亂,不會被膚淺低段位的娛樂八卦吸引得忘記進取。
企業(yè)家王興曾說過,“多數(shù)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思考,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奢侈品。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卻必須教會孩子深度思考,因為只有學會了它,才能真正得到提升,真正得到更高層次的快樂。
來源:成長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