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我認為可以從幼兒園中大班到小二,也就是5歲到8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心智發(fā)育大體在一個階段,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低年級小朋友還是會捧著幼時的繪本看得津津有味。
以我家小朋友的經(jīng)驗,向大家力薦這套中文讀物。
開明國語課本(下冊)518人有 · 評價140 · 書評8葉圣陶 編;豐子愷 繪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 2005-01
這套圖書分上下兩冊,由葉圣陶編,豐子愷繪,初版于1932年,先后印行40余版次的老課本。上冊178課,下冊86課。推薦依據(jù)如下:
一、符合兒童心智
年代在變遷,童心變得慢一些。雖然這套老課本產(chǎn)生于上個世紀早期,但題材的選取完全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上冊涵蓋了小朋友上學前后所能涉及的校園生活,動植物,自然風光,農村生活,親子關系,寓言,勞動職業(yè)等各方面。下冊隨著心智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增強,引入孫中山,荊軻,藺相如,魯濱遜,林則徐的課文,引入愛國,戰(zhàn)爭,平等,民族,自強等價值觀念。
二、描繪了廣闊的社會風景
當代的小朋友習慣了城市生活,很難了解廣袤的農村是什么樣的,也就很難理解社會分工,城鄉(xiāng)差異。這套書籍由于編輯的歷史年代,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遠未開始,且面臨著內外的戰(zhàn)爭。全文通過孩子的眼睛,以孩子們能夠接受的日記,信件,寓言故事等為載體,描繪了建國前廣袤的農村可以社會風情,也潛移默化的引入了歷史和價值觀。
我們小朋友讀這篇比讀小二下的課文《千人膏》更感興趣。
三、由簡到難,循序漸進,且可以鍛煉認識繁體字。
四、朗朗上口,童真童趣,是鍛煉朗讀能力的首選讀本。
使用方面,我們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每周讀幾篇,沒有量化的目標和要求,但讓他只能看豎版的繁體字(沒學拼音,先看字)。堅持了幾個月后,小朋友非常感興趣,而且愿意讀出聲來。小一前讀完了上冊,沒有上任何幼小銜接課程,小一上通過《米小圈》系列,直接進到自主閱讀。下冊開始,進度放慢,每篇需要自己繁簡對照,通讀全篇,有時需要媽媽解釋一下背景,準備作為整個三年級的語文課外讀物,全部完成。
我覺得符合兒童心智發(fā)展的作品會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愿這套書籍帶給更多小朋友童年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