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中年人開始卷自我成長了,這份寶藏公開課榜單請收好,技能/通識/興趣都有!

2020
2015
2024-10-14 21:40 轉載 · 圖片28

內容來自公眾號:大手牽小手

今天這篇,有點特別。這干貨,不僅僅給孩子,也給我們這些老母親老父親自己。

人到中年,很多人重新迷上了學習。

在抖音、B站這些平臺上,公開課都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內容板塊。名校、名師、名課應有盡有。越來越多知名的教授走出書齋和校園,走上網(wǎng)絡平臺,面向更廣大的人群傳道授業(yè)。

高深的知識變得觸手可及,大學的圍墻早已不攻自破。

聽課的中年人或許曾經與名校失之交臂,或許出自名校卻仍苦于內心的匱乏,在經歷了生活的捶打和中年的無力后,深感自我學習才是時代汪洋里的救命浮木。

在風雨飄搖的中年,摸魚和雞娃之外,自我成長終于成為了中年人最后的救贖。

和年輕人迫于生存壓力的苦學不同,中年人的閱歷讓他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對什么感興趣,也更具備無壓力學習的客觀條件。

不用攢學分不用寫論文不用考試,完全隨心隨緣學習毫無壓力,無比香甜。

今天就來說說抖音上的那些好資源。其實,我原先都沒下載抖音app,專門為了這篇文章才作的研究,嗯,抖音也不都是帶貨,還真的有寶藏!

圖片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幾門 “最喜歡的高校公開課”排行榜 上的課程,看完你就知道這些免費的學習資源有多香了。

01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政治與文化》

這門課程的主講者閻步克教授,是史學大家田余慶先生的高徒。他的通選課在北大從來都是座無虛席,就連教室門口都擠滿了人。

圖片

歷史課很容易照本宣科流于枯燥,而閻先生講課卻讓很多學生 “第一次感受到歷史有如此吸引人的魅力。

他對學術的嚴謹性和內容的趣味性,把握得恰到好處,基本史實中穿插有趣的故事,講起來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聽他的課,可以對許多基本的歷史問題建立起基本的認識。

比如焚書坑儒是怎么發(fā)生的,秦朝為何二世而亡,魏晉士族政治如何形成等等。

作為嚴謹?shù)膶W者,克制的幽默感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

比如講到漢代儒生時,他說“他們不光要學中文系的《詩經》,還要修一門法學,雙學位將來好找工作”。

提到劉邦令陸賈編寫《新語》一書時,他說“陸賈接了一個科研項目”,引來陣陣哄堂大笑。  
 

除了口才之外,閻教授的課件也是一絕。

引用了大量珍貴的史料與圖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這些內容都不是在網(wǎng)上能隨便找到的,而是在長期的學術研究中積累起來的。  
 

真的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幾十年功。

02  
北京大學《藝術史》

第一次聽北大歷史學系教授朱青生的這門課就被震驚到了——簡直是一部 口授版的藝術史教科書。

很明顯他不是看著提詞器或者教案在講,而是純即興的口頭表達,酣暢淋漓聲情并茂,沒有幾十年的研究功底很難做到。

圖片

從“藝術”的概念入手一層層推演,將它的范圍不斷擴大。直到“一切人的環(huán)境和人所能看到的東西,只要不是被言說的被文字書寫的,所有可以被感覺的部分都是藝術。”

圖片

最終,他告訴你“藝術就是人的意義通過一種視覺符號獲得了顯現(xiàn)和延伸的那一部分。它有時具有審美的意義,有時候僅僅具有意義。”

圖片

在談到藝術史的發(fā)展史時,朱教授提出的觀點振聾發(fā)聵——要擺脫西方本位主義,重新建立世界藝術史,加入世界各國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觀念。

圖片

具體到今天的中國藝術史研究,他主張“一層要恢復對自我傳統(tǒng)的認識,一層要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未來。

“在重新確立東方藝術的核心價值和創(chuàng)作方法時,必須對藝術的標準以及術語進行重新的認識,需要對藝術史進行反省和清理?!?/span>

外行人很少會思考這些問題,聽完朱教授的講解卻覺得很受啟發(fā),心情振奮。

圖片

課程錄制采用了多個分鏡頭,營造出深邃厚重的氛圍,而朱教授的學識與口才也撐得起這樣的制作精度。

講授的過程加入了大量藝術作品的實景和配圖,信息量非常大,聽課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圖片


圖片

0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

對宇宙蒼穹的好奇是每個人深藏心底的渴望,就算年輕時沒機會接觸,到了一定的年紀也會重新覺醒。

可是對于這門古老的學科,普通人常常是誤解多于正解。

于是薛永泉教授不厭其煩地從什么是天文學開始講起。

圖片

它不研究星座運程,和占星術也不搭邊。但它真的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

有多重要呢?

  • GPS、互聯(lián)網(wǎng)、WIFI都是從事天文學的人發(fā)明的。
  • 時間、日歷都是天文學家通過天文觀測后定義的。
  • 過去已經發(fā)生和未來有可能發(fā)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也是由天文學家來進行觀測和預警的。
圖片

接下來,薛教授系統(tǒng)地講授了宇宙的形成、星系的知識、什么是黑洞,天體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以及天文學的專業(yè)分類等等。

隨著聽講的深入,大腦里許多沉睡的物理知識被喚醒,好像回到了當年的物理課上,既陌生又熟悉。

圖片

原來時光不會磨滅求知欲,只要你愿意,什么時候學起來都不晚。

課件制作得非常精美,ppt里加入了動畫元素,讓抽象的物理原理更加可觀可感。

圖片

04  
對外經貿大學《貨幣金融學》

什么是貨幣?  
它有哪些基本的特征和職能?  
  貨幣、財富、通貨、收入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支票、本票、匯票,基金、股票、債券、證券又是什么?  
 

圖片

利率水平、利率結構由哪些因素決定?  
證券有哪些交易方式?  
銀行發(fā)放貸款的原則有哪幾條?

即便不是從事金融行業(yè),想要在這個時代賺點錢,也需要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識才不容易踩坑。

對外經貿大學的這門課程以貨幣和貨幣資金為對象,以金融工具、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中心,揭示出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運行機制、制度安排等,幫助學生對貨幣、信用、銀行、金融市場、金融宏觀調控等基本范疇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  
 

圖片

蔣先玲教授的講解深入淺出條理特別清晰,對金融小白很友好。

就算是文科生,從第一節(jié)認真聽起也都能聽懂。

蔣教授特別擅長通過日常的生活場景來解釋抽象的概念理論。

比如講到貨幣必須具備”可分割性“的時候,她順便就解釋了“為什么中國不發(fā)行500元面額人民幣”的問題。

那是因為“大面額的鈔票不會讓我們變富,反而會因為分割不便而影響流通性,我們需要的是不同面額不同層次的貨幣品種?!?/span>

圖片

講到“通貨”概念時,她說遇到打劫時,”你肯定是把現(xiàn)金給對方,而不會問他要現(xiàn)金還是支票。”

為了解釋通貨只是貨幣中很小的一部分,她說“一個人如果只有錢的話其實并不富有。真正的富人應該還有房產、島嶼、公司等實物資產,有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span>  
 

對于復雜的金融知識,蔣教授的表達簡約精準直擊要害,沒有一句廢話。

加上講課中不時穿插的課件和視頻,雖然是很專業(yè)的課程,聽著也很有意思。

圖片

05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民族音樂鑒賞》

這是由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張璐牽頭,在該校作為公共選修課開設的一門課程,從2013年起,已歷經了十多年的打磨。

圖片

課程內容聚焦民族民間傳統(tǒng)音樂,通過系統(tǒng)地梳理各個音樂類別的概念、內容及特點,建立起清晰的知識體系,帶學生領略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深厚底蘊。

圖片

課程以試聽和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涵蓋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樂器和音樂。

從古典到現(xiàn)代,從北方到南方,從漢族到少數(shù)民族,交織成一場豐富多彩的音樂盛宴。讓人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藝術魅力與審美價值。

圖片

吹拉彈打四類民族樂器各包含哪些,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各自具有什么樣的特征與功能……

對音樂的解讀并不止步于專業(yè)知識,而是對各種音樂產生發(fā)展的生活和文化背景進行深度的解讀和思考,培養(yǎng)學生們對音樂的熱情和對文化的理解。

圖片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課程的排序稍顯混亂,前后內容銜接不上,需要自己前前后后地找。

06  
中國傳媒大學《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

手機拍照是這個時代每個人記錄生活的方式。

但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拍的照片總是缺了點感覺和神韻,顯得平平無奇,配不上自己豐富的內心呢?

拍照片這事的確真是個技術活,里面的講究可太多了。

對于想要提高拍攝技術的普通大眾來說,中國傳媒大學的這門課應該算是相當?shù)貦嗤腿媪恕?/span>

圖片

從最基本的問題入手,告訴你一幅好的圖片應該具備哪些要素,攝影畫面的構成元素有哪些,常見的構圖樣式有哪些,如何突出畫面的主體和陪體的關系等等。

圖片

還有不同的拍攝角度會呈現(xiàn)怎樣不同的效果。

遠景、中景、近景、特寫這些不同的景別在表現(xiàn)對象時又有哪些特點。

還有如何處理透視,如何營造畫面的立體感和質感,如何處理物體的形狀、線條、色彩、影調……

圖片

講課中列舉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范例,就像一場大型攝影展。

每天學一點練一點,就算只掌握其中幾招,都能大大地改善出片效果。

而這就是學習最大的樂趣了吧。

07  
廣州大學《現(xiàn)代生死學導論》

這門課程雖然不在榜單上,但還是真心地想要推薦給大家。

24年前,胡宜安教授在學校里開設了 “生死學” 課程,他編著的教科書《現(xiàn)代生死學導論》也是國內唯一一本生死學教材。

多年來,這門課程一直深受學生喜愛,一座難求。

如今,課堂也搬上了抖音平臺。

圖片

中國人長久以來習慣了對生死問題諱莫如深,然而胡教授的課堂卻句句不離生死的話題。

而對于中年人來說,經歷過滄桑之后再來看待這些問題,更是有著深一層的況味。

生命是神圣的必然的,死亡也是。

  • 人應該怎樣地生,怎樣地死?
  • 什么樣的生命才值得一活?

胡教授認為,這些問題都不應該等到死亡來臨時再去考慮,而是應該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觀念。

因為這事關每個人的福祉。

圖片

他告訴我們人對死亡的恐懼究竟是在恐懼什么;人在臨死的時候會有哪些體驗;人在得知死亡即將來臨時會經歷怎樣的心理過程……

更多“新”的觀點更是沖擊著聽講者的心:

  • “社會教我們如何成功,卻沒有教我們如何為人子女”;
  • “很多人對于病人臨終前的痛苦呻吟感到厭煩,卻沒有想到病人經歷著怎樣的痛苦”;
  • “最好的告別從親人飽受疾病折磨之時就應該開始,而不是最后一刻”。

這些問題的提出,都讓人們進一步去思考生命的尊嚴與品質,從而改變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

胡教授以深厚的學養(yǎng),在講課中大量地引經據(jù)典,使課程內容同時具備了廣度與厚度。

這或許是所有人都應該而且必須要去學習的一門功課,為親人,為朋友,也為自己。

為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生命結局。

以上這些課,直接在抖音里搜索名字就能找到。

順便附上一張榜單,挺有意思的——

圖片

行至中年,人生的大局基本落定。

成不成功不重要,成長才是終身大事。

無論是技能類、通識類、興趣類的優(yōu)質課程,持之以恒地學習都能有所收獲。

這收獲不在于立時變現(xiàn),而在于內心的豐盈。

當學習不再是為了功利的目的,人們才真正享受到它的過程之美, 那種切實的獲得感和掌控感讓人安心,在動蕩的中年重新賦予生活以確定感。

在屬于自己的時間里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愿意,我們可以永遠做個學生。


回應2 舉報
贊29
收藏148
1年前
在屬于自己的時間里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愿意,我們可以永遠做個學生。
1年前
原來時光不會磨滅求知欲,只要你愿意,什么時候學起來都不晚。我喜歡這句
發(fā)布

推薦閱讀

花編
花編
2020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