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開車時,17年前我男的男友,如今成為我先生那個男人,沒有任何鋪墊的問了我一個問題:“經(jīng)歷了這么多后,以你現(xiàn)在的心境,對早戀怎么看?”
一時之間,我沒有回答。我自己就是個早戀的先鋒。我相信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過那么懵懂而難忘的時刻,而大多的我們都愿意懷著美好的心情去回憶。正如西方對孩子的性教育一樣,倘若對青少年能夠多一份理解和“只疏不堵”的引導,讓他們建立正確的戀愛觀,學會如何正確的保護自己,那么在情感萌芽的少男少女時代,為什么不帶給他們這份美好的回憶呢?
其實,在書本之外,不只是早戀,還有太多太多的情感沖突是成長過程中的少男少女們需要去學習的。而對這些事物的學習,在不遠的將來,或許比高等數(shù)學對他們更有幫助。
這時,車里的音樂恰好跳到了張信哲的歌曲。我和先生相視一笑,再不言語。是啊,我們的故事全都在這歌里了。
初二那年,暑假的課外班上,我第一次聽到張信哲的聲音。那一年,我13歲。新認識的一個女孩兒,來自另一個片區(qū)的初中。她有一副標準的鵝蛋臉,發(fā)色偏黃,總是梳著長長的馬尾辮兒,光亮且順滑。她愛穿裙子,身上總是傳來好聞的花露水味兒。她悄悄告訴我,她想上航空學院想當空姐。一天課間,她拿出一個小錄音機,放進去一盤磁帶。播放鍵按下,吳鶯音的一句“我想忘了你”從留聲機里傳出,然后一個清亮特別的男聲唱著“不怨不悔,難有相同的感情給誰”。雖然當時很不解為什么要在前奏加一段老上海的音樂,但這種既特別又貼合的編曲還是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耳朵。諾大嘈雜的階梯教室里,所有人都瞬間安靜,大家不自覺地圍坐在錄音機旁,一遍一遍聽,直到最后跟著一起唱。13歲懵懂的我們,其實還不理解忘記會有多難,還不懂“用情付諸流水,愛比不愛可悲”會有多痛,也不知道張信哲為什么要把“徘徊”唱成“徘回”。只是這個旋律太心碎,這個聲音太動人,就在那一天,張信哲和《用情》這兩個名字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心里的某個地方被突然間柔軟地點亮。
高二那年,少男少女們的愛戀在青春期的萌動中紛紛發(fā)了芽。我最好的男閨蜜對我最好的女閨蜜一往情深。女孩兒會唱張信哲所有的歌,原本喜歡周華健的男孩兒也開始愛屋及烏聽張信哲。只可惜,這段“明”戀最終也沒能修成正果,繼續(xù)成為朋友似乎對彼此都是一種折磨。在那一年,“淡出”歌壇已一年半的張信哲發(fā)行了一張新專輯《回來》。剛才那個故事的最后,男孩兒決定結(jié)束這場沒有結(jié)果的單戀,送給女孩兒最后的禮物便是這張《回來》?!叭绻麊栐颍赡芨惺懿黄?。若就這樣離去,我又很難平靜。你的心回不去了對不會,你要的再也不是我能給。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對不對,不能去怪誰,頂多只能掉眼淚”。
大一那年,我戀愛了,成為了我們那一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段感情因為各種主觀與客觀的關(guān)系,變得異常曲折。所有人都覺得我們不會有結(jié)果,我自己也沒有想好幾年后要如何生活,只是告訴自己再苦再難都要堅持。小說里的大學生活都充滿了浪漫與自由的氣息。而我的大學記憶卻是兵荒馬亂、波詭云譎。那時曾經(jīng)不離不棄、形影不離的密友推薦給我一首她最喜歡的歌——張信哲的《信仰》。她堅強且要強,她細膩又大氣。記不得多少次,我們分享同一個耳機聽這首歌,告訴彼此不能畏懼不能放棄相信希望。只是世事弄人,我和男友一直走到了最后,一起吃過苦趟過火的友誼卻最終沒敵過世故的力量。多年之后,我已身在加拿大。從網(wǎng)絡上知道了張信哲要參加《我是歌手》的消息。2月5日那天上午,我哪里都沒去。倒騰好小米盒子便守在電視機前,耐心地看放一秒緩沖三秒的直播。看到張信哲出來的那一瞬,聽到《信仰》前奏的那一刻,我淚流滿面。“每當我聽見憂郁的樂章,勾起回憶的傷。每當我看見白色的月光,想起你的臉龐。明知不該去想不能去想,偏又想到迷惘,是誰讓我心酸,誰讓我牽掛,是你啊!”早已關(guān)閉了微信朋友圈,卻在那一期節(jié)目結(jié)束后,鬼使神差的打開了她的朋友圈。她很少發(fā)朋友圈,卻在那一天,轉(zhuǎn)貼了騰訊新聞的頭條——“張信哲再唱《信仰》,全場淚崩”,旁邊還有一個哭的表情。我們依然在彼此的朋友圈里,我們還是朋友,只是再也找不到共同回憶的理由。
研一那年,生活重新步入正軌,生活中的人們無論是年齡還是經(jīng)歷都更加多元。在這人來人往的世界,無論是感情還是友情,無論是生活還是夢想,我們已經(jīng)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四年勞心斑駁的生活,大浪淘沙般帶走了許多,血雨腥風后留下的一切都值得珍惜。那一年,張信哲到我上學的城市開演唱會??朔酥刂乩щy,我和小伙伴們一行七人終于溜出學校,坐上了開往體育館的車。經(jīng)歷了各類傷,明白了更多事,再來聽張信哲,感受與沖擊又會不一樣。那一晚,我記住了一首歌——《白月光》。“白月光,心里某個地方。那么亮,卻那么冰涼。每個人都有一段悲傷,想隱藏,卻欲蓋彌彰。”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那個體育館的名字,依然記得那一晚張信哲騎著大象出場,依然記得每一首歌都讓歷經(jīng)風雨的我和男友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依然記得我沒心沒肺的笑容與毫無預兆的眼淚都融入了每一首的全場大合唱,依然記得演唱會結(jié)束后小伙伴們在回程的車里無視司機大哥的詫異,用早已沙啞的嗓子一遍遍大聲“愛如潮水”。那是我這輩子聽的第一場演唱會。盡管日后愛上聽現(xiàn)場的我又陸續(xù)聽了很多場不同歌手的演唱會,但這第一次的刻骨銘心實在難以超越,那一晚的每一秒鐘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聽著張信哲。大男孩變成了大叔,卻仍是很多人心中的男神。大叔參加了《我是歌手》,第一首參賽曲目的第一個字就沒能唱出來,他沙啞的聲音,艱難的氣息,背水一戰(zhàn)的悲壯,還有眼角隱忍的淚光讓多少人淚灑現(xiàn)場。那一刻仿佛時光倒流,眼前回放的不僅是一首首灌錄在卡帶里的歌,更多的是從稚氣到成熟的每一個從前和每一種自己。
每個人的青春一定會有一首張信哲。那些聽張信哲的歲月,有多少歌曾讓我們單曲循環(huán),也一定有一句歌詞讓我們念念不忘。如今的我,早已深深領悟何謂“愛比不愛可悲”,也能盡量坦然面對“再也回不去了”。“時間改變了我們,告別了單純。如果重逢也無法繼續(xù),失去才算是永恒?!蹦切┠旰臀乙黄鹇牳?,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青春歲月不同階段的那些朋友,如今都因為距離和工作漸漸疏于聯(lián)系。也許這些和張信哲有關(guān)的記憶,朋友們再也不會記起。但一點一滴,都珍藏在心底。青春會流逝,卻永不會被忘記。
此刻,已經(jīng)是渥太華的深夜。這個夜晚,只有昏黃的臺燈和張信哲的音樂。寫下這些,突然覺得多年的記憶終于有了居住的地方。謝謝你們曾來過,沒有淚的夜晚,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