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乘風破浪的姐姐》這部綜藝上線,姐姐們就霸屏了。
這檔30位30+歲女藝人的選秀成團節(jié)目,剛剛上線12小時,就獲得了1.4億的播放量。上線一周,豆瓣6萬多觀眾隨即給出8.4的高分。
有人說: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我好像沒有那么怕變老了。
有人感慨:成年人用辛苦換來的,就是說“不”的底氣。
我們在姐姐們的身上,看到了別的節(jié)目沒有的東西:經(jīng)歷人生過后的果敢與自信。
《乘風破浪的姐姐》里的姐姐們都很優(yōu)秀,值得我們學習。
但今天,我想寫的這位姐姐,并不是節(jié)目里,但絕對是真正乘風破浪的姐姐,而且她正在浪尖上。
她是誰?
如果你是讀書愛好者,或者你經(jīng)常逛網(wǎng)上書店,或線下書店,你應該注意到一本非?;鸬臅饷嫒缦拢?/span>
豆瓣評分8.9,近6萬人評分,一本新書直接排到豆瓣Top250榜單的第81名。
我要講的姐姐,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
她的這本書,是一個奇跡:
這是她的處女作,但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已累計80周,仍高居Top1,全美銷量破百萬冊。
一個新人作者,出了本新書——結果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成為《紐約時報》《衛(wèi)報》《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經(jīng)濟學人》《奧普拉雜志》、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等二十多家權威媒體的年度圖書。
而且成為比爾?蓋茨年度薦書第一名。
比爾蓋茨讀過她的故事后,感嘆道:
“這是一個驚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赌惝斚聒B飛往你的山》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span>
比爾蓋茨和塔拉對談
塔拉說:
人們只看到我的與眾不同,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
我來自一個極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
這篇文章,我們就講講塔拉姐姐乘風破浪的真實人生故事。
塔拉從小生活在美國山區(qū)的廢料場,生病了從不去醫(yī)院,17歲前從未接受過學校教育,不懂什么是“數(shù)學”,連“飯前便后要洗手”的常識都沒有。
她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是“衣服露出腿,就是妓女做派”,她的父親不斷告訴她“女人應該呆在家里,不能出去工作”,兄長在眾目睽睽下曾揍得她衣不蔽體。
17歲前,她受盡父親的強權控制,兄長的虐待毆打,母親的冷漠忽視。17歲后,她逃離大山,自學考上了大學,涅槃重生。
看到這里,你也許以為我在講爺爺奶奶那代人的故事。
不是的。
塔拉生于1986年。她是跟我們同一時代的人。
如果不是讀到她的故事,你很難想象,21世紀的今天,在美好的“新生活”背后,還隱藏著這么駭人聽聞的血淚成長史。
塔拉像每個乘風破浪的姐姐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世界很遼闊,絕不是你眼前那一畝三分地的樣子。
即使過往滿身傷痕,也仍然要認真地追逐夢想。即使遭遇失敗打擊,也不能輕易認輸停止奮斗。
你是誰,你能做什么,你自己說了算。
01
一個在垃圾廢料場里長大的女孩
塔拉出生于美國愛達荷州的巴克峰山上。父親經(jīng)營一座垃圾廢料場,母親是草藥師兼助產(chǎn)士。塔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五個哥哥一個姐姐。
塔拉的父親是嚴格的摩門教徒,反對家人去醫(yī)院看病,反對送孩子上學。他一生都在躲避政府,堅信公立學校是政府的陰謀,是給人洗腦的惡魔。
“我把孩子們送到學校,和把他們交給魔鬼有什么兩樣?”
塔拉從小跟著爸媽勞動,要么在廢料場撿廢品,要么幫媽媽配置草藥酊劑,從未受過正式教育。
甚至,如果看到塔拉看書,爸爸還會千方百計地給她找活干。有個下午,他逮住塔拉在看書,竟讓她抬水澆了一個小時的果樹,盡管那天其實在下暴雨。
在爸爸日日的訓誡和熏陶下,塔拉堅信:學校非常邪惡,去了會被洗腦。
爸爸對這個家有絕對的掌控權,而且似乎無所不知。
有天塔拉扁桃體發(fā)炎腫了。
爸爸告訴她:“太陽是最強大的藥。你每天早上出門站在太陽底下曬上半小時,就能治好。”
于是,在愛達荷州冬天的嚴寒里,塔拉每天都去太陽底下站著“治療”扁桃體。
她堅持了一個月,當然啥也沒有治好,還差點凍死在外面。
塔拉去外婆家做客,上廁所后外婆問她:你洗手了嗎?
“沒有。”
“為什么不洗呢?”
“手又不臟。”
外婆不敢相信,去問塔拉的爸爸:難道你不教孩子上完廁所后洗手嗎?
爸爸不以為然:我教他們不要尿到手上。
塔拉十一歲時,去鎮(zhèn)上加油站免費學跳舞。
舞蹈老師讓她去買一套緊身連衣褲當作舞蹈服。塔拉不肯:“我買不了。這個衣服不端莊?!?/span>
爸爸說過,正派的女人永遠都不能露出腳踝以上的任何部位。
塔拉虔誠地相信父親。如果父親說穿裙子是下流的,那它一定是下流的。
她在心里把自己和“下流的妓女”劃了等號。
爸爸曾經(jīng)一直教導她:
“一個丈夫活得越尊貴,娶的妻子就越多。女人生來的位置就是在家里,不應該出去工作?!?/span>
她遵從著這樣的教導,以為自己一輩子都將在大山里,給爸媽做活,長大了成為丈夫眾多妻子中的一員,終老此生。
02
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訴她外面還有另一個世界
她還可以過另一種生活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保持無知,也許這樣也能生活。但是生活沒有放過塔拉。
年少時的她,要面對的除了爸爸的愚昧,還有哥哥肖恩的虐待。
哥哥肖恩,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嗜虐狂。只要塔拉稍微不順他的意,他就虐待塔拉。
看到塔拉涂口紅,他會勃然大怒地掐住她的脖子,罵她和妓女一樣。
有一天晚上,塔拉在跟肖恩開玩笑時惹怒了肖恩。肖恩一把抓住她,緊緊揪著她的頭發(fā),把她拖進了衛(wèi)生間。他把她整個扛起來,把她的頭按進了馬桶里。
她每天都去“自覺地”清洗馬桶,因為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就會被按到里面。
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話:
“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xiàn)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strong>
塔拉被按進馬桶的這年,她已經(jīng)14歲。
14歲的少女,本該在學校好好接受教育,在家里得到父母兄長百般疼愛。但是塔拉一無所有。
塔拉的14歲,只有廢料場永遠拾不盡的廢銅爛鐵、頑固不化的父親、施虐成狂的哥哥。
但塔拉從未質疑過。
她以為:這一切都是正常的。
直到有一天,另外一個哥哥泰勒回家,看到了被肖恩薅著頭發(fā)拖在地上的塔拉。
泰勒少年時離家出走,是家里的背叛者,也是第一個見識了外面世界的人。
泰勒跟塔拉說:“是時候離開家了。對你來說,這兒是最糟糕的地方?!?/span>
“外面還有一個世界,塔拉。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邊灌輸他的觀點,世界就會看起來大不一樣?!?/strong>
泰勒告訴她,即使沒有上過學,也可以準備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作為教徒,只要考試通過了,她就可以去讀教會大學。
通過教育,可以救贖她那殘缺屈辱的人生。
在泰勒的支持下,塔拉偷偷去鎮(zhèn)上買了考試指南,開始準備考試。
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分為四部分:數(shù)學、英語、科學和閱讀。除了閱讀和英語,塔拉什么都不會。
她不認識任何數(shù)學符號,不會解任何方程式,更不知道什么是科學。
不過塔拉沒有放棄,她每天早上6點就起來學習,利用所有干活的間歇偷偷躲起來自學。她學得非常用功,每天夢里都是做題。
有時候她需要花三個小時才能解出一道題,答案還是錯的。但她從不氣餒。
為了解一道題,她會開好幾個小時的車去向人請教。她不嫌辛苦。
第一次考試她沒有通過,但這并不能打消她想走出去的念頭。
一切都沒有把她打倒。第二次報考時塔拉終于通過了考試,被美國最大的教會大學——楊百翰大學錄取了。
爸爸當然不支持他去上大學,他威脅塔拉道:
“上帝召我做見證。他很不滿。你棄絕他的祝福,無恥地追求人類的知識。他的怒氣因你而起,不久就會降臨?!?/span>
他逼著女兒搬出家里,否則就要自己付房租。他不斷地從女兒那里搜刮她的錢,想讓她沒有學費上學。
塔拉不會屈服。
2003年元旦,十七歲的塔拉第一次離開了廢料場的家,毅然走出大山,進了學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那是一個跟大山里的家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沒有父親和兄長掌控的世界,一個充滿了社會常識的世界,一個自由的世界。
03
“之前我從未意識到
我的聲音也可以與他們的一樣有力”
進入大學后,生活并沒有變得容易起來。
因為從來沒有上過學,塔拉跟學校同學有巨大的差距。
她不懂怎么跟人交流,不講衛(wèi)生,不修邊幅,一個朋友都交不到。
她不知道論文是什么東西,不明白教科書是用來讀的,她以為歐洲是一個國家,更不懂什么是西方文明。
爸爸告訴她,殖民時期奴隸比他們的主人更幸福自由,因為主人還要負擔照顧他們的費用。
她一直覺得很有道理,直到上了學才知道那多么荒謬。
為了跟上同學,她每天晚上學習到凌晨三點。沒有捷徑,全靠苦勞。
不斷地高強度學習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她不僅后來通過了各科考試,還得了A,拿到了一半的獎學金。
這一切對于一個沒有受過學校教育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塔拉當時付出多少,可想而知。
學習的同時,她也開始對家人和自己有了新的認識。
以前肖恩總是說,青春期的女孩沒有一個值得信賴,涂口紅就等于妓女一樣。他想引起塔拉的羞恥感,從而操控她。
“肖恩對我施加的力量遠遠超過我的想象。他定義了我,沒有什么力量比這更強大的了?!?/span>
但她勇敢地打碎了以前認知的桎梏,開始重塑一個全新的自己。
家人一直告訴她:藥是一種特殊的毒藥,永遠不會被排出體外,而且會在余生慢慢腐蝕你。哪怕你現(xiàn)在吃藥,十年后你生的孩子也是畸形的。
她一直深信不疑。
但是到了大學,耳朵發(fā)炎時,她吃下了人生中第一粒消炎藥。
肖恩還是會罵她像個妓女,但她慢慢地擯棄了女性所謂的“羞恥心”。
“妓女這個詞沒有變。肖恩說出它的方式?jīng)]有變,只是我的耳朵變了?!?/strong>
讀大學的第一個暑假,爸爸要求塔拉回家干活。她想都沒想就說:這輩子,我再也不會跟廢料場有任何瓜葛。
這是她第一次拒絕爸爸。
平生第一次,她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說的話,也是那么有力量。
“我一生都活在別人的言語中,他們專制而絕對。之前我從未意識到,我的聲音也可以與他們的一樣有力?!?/strong>
她在學校的幫助下申請了助學金,不再依賴父母的資助。為了掙錢,她每天早上四點去給工程大樓做保潔。
她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讀了很多很多書,遠超過學校必讀書目的要求。她瘋狂地高強度學習,每天學到很晚,揪著頭發(fā)對著課本冥思苦想,得了胃潰瘍都不肯去就醫(yī)。
她連著聽了四個月的地理、歷史和政治講座,終于了解到社會的真實面貌,開始意識到從前父親灌輸?shù)哪切┒嗝从廾量尚Α?/span>
上大學之前,她經(jīng)歷過兩次嚴重的車禍,她從高空中的吊車里墜落過,目睹過家里兩個人被火嚴重燒傷,幾乎燒成骷髏。她一個哥哥摔出了腦震蕩,還有一個哥哥腦袋開了花。
即便如此,爸爸也沒有允許家里任何一人去過醫(yī)院。
她終于明白,爸爸的執(zhí)拗和強勢,讓全家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十九年來,塔拉一直按照父親的意愿生活,現(xiàn)在她要試試別的活法。
她決定嘗試過正常人的生活。
走到這一步,在我們看來,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在封閉了十七年的塔拉那里,是走出了一大步。
她終于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活在別人的思想中。
04
讓一個人與眾不同的不是衣服和他人的定義
而是希望和信念
大三的秋季學期,塔拉認識了猶太歷史課教授克里博士。
克里博士問她:“你什么時候聽說大屠殺的?”
塔拉:“來楊百翰大學后。”
克里教授:“你們學校難道沒有教過這個常識嗎?”
塔拉:“我沒上過學?!?/span>
克里教授很震驚,他沒有想到一個從來沒有上過學的人,居然來到了自己的課堂。
在克里教授的鼓勵下,塔拉申請了克里教授主持的一個劍橋大學留學項目。
競爭很激烈,劍橋大學拒絕了塔拉的申請。但克里教授覺得塔拉有無限潛力,幫她爭取到了一個名額。
“我覺得你該去拓展一下自我,看看會發(fā)生什么。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才能決定你是誰。”
在劍橋時,有天克里教授帶著學生爬過一個危險的屋頂。屋頂坡度很高,加上當時狂風大作,所有人都害怕得弓起身子,免得從高空中摔下去。只有塔拉筆直地站著,無畏地走了過去。
克里教授問她怎么做到的,她說:
“我能在風中站穩(wěn),是因為我不是努力嘗試站在風中。
風就是風。人能受得了地面的陣陣狂風,就能禁得住高空的風。他們沒有不同,不同的是頭腦中你怎么想。
如果能控制住恐慌,這風就不值一提?!?/strong>
她變得越來越勇敢,堅定而無畏。
在劍橋的學習中,她開始意識到:
曾經(jīng)“絕對正確”的爸爸,有可能是錯的。偉大的歷史學家,也可能是錯的。
但重要的是,在不斷攝取外界知識后,打碎固有,重建新知,一個人可以構建自己的世界觀。
她感到:書并非兒戲,我也并不軟弱。
在對歷史和過去人生的領悟里,塔拉提交了一篇論文。
導師斯坦伯格教授說:我在劍橋教了三十年書,這是我讀過最好的論文。你可以申請去任何一個研究院學習,我都給你寫推薦信,確保你被錄取。
“你去過哈佛嗎?還是你想去劍橋?”名校任她挑選。那些從前遙不可及的榮譽,都到了眼前來。
她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學者,受到無限重視,接受了采訪,上了電視。
她開始想:一個人不可能既是“學者”,又是“妓女”吧?這兩個在我身上的標簽,總有一個是謊言。
她慢慢地找到了答案:
金子一直是金子。
一個人不管在家鄉(xiāng)的深山里,還是在劍橋大學的課堂里,只要夠勇敢,那就做自己,不由他人下定義。
過去她輕信一切,爸爸規(guī)劃了她所有人生,決定了她是誰。
如今她明白了:
決定你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你的內(nèi)心。如果你相信自己,那么穿什么衣服都無關緊要。
讓一個人與眾不同的不是衣服,不是他人對自己的定義,是TA眼睛后面的東西,是TA咬在齒間的東西——是希望和信念。
05
什么樣的人生才算得上乘風破浪?
有一年冬天,塔拉和家人在大山里發(fā)現(xiàn)一只凍僵的貓頭鷹。它像一個成年人一樣碩大,但翅膀被一根刺刺穿了,昏迷不醒。
塔拉的家人們?yōu)樗藗?,卻片刻不敢留它在家養(yǎng)傷。
貓頭鷹是一種很野性的動物。如果它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被困,為了獲得自由,它會把自己活活拍死。
它寧肯死在屬于自己的山林里,也不能安逸地躺在不屬于自己的環(huán)境里。
它不屬于這里,你也不能教它屬于這里。
塔拉就是那只貓頭鷹,她有屬于自己的山林。
17歲的她平生第一次走進學校的大門,22歲獲文學學士學位,23歲獲哲學碩士學位,28歲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32歲出版?zhèn)€人自傳《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33歲成為《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影響力人物”。
這山是她為自己尋找的山,不是家人給她定義的山。
她一步步地重塑起自己的人生,勇往直前地乘風破浪。
什么樣的人生才算得上乘風破浪?
年齡,性別,出身,這些標簽曾像腳鐐一樣,無形束縛著我們每個人。
殊不知人生的主導權,永遠在自己手里。
31歲的張含韻說:三十歲之后的美好,我自己一手創(chuàng)造。
38歲的萬茜說:我為什么要否定自己呢,我現(xiàn)在到了我的黃金時期。
52歲的伊能靜說:只要勇敢乘風破浪,任何時候,姐的52歲,也可以倒過來是25!
……
乘風破浪,從來不是遙遠的主義,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真實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你勇敢地走出你想要的人生,外面自有屬于你的廣闊天地。
這才是真正的乘風破浪。
轉載自 : 粥左羅(ID:fangdushe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