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千尋
《校合唱團的秘密》是一部由Kristóf Deák導(dǎo)演,Zsófia Szamosi、Dorka Hais等主演的真人短片。2017年2月27日,該短片榮獲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觀影范圍:8歲以上孩子、成人
時長30分鐘不到,故事格局精巧別致,這部穿插著音樂元素的兒童題材電影,剛剛拿下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而且,一上映就引發(fā)了眾多媒體幾乎是一邊倒的贊嘆。
《紐約時報》:我最喜歡的一個反對不公正和腐敗權(quán)威的比喻。
《芝加哥太陽報》:它得出了一個結(jié)果,那么偉大,讓我?guī)缀跆饋砗蜌g呼。
creenpicks.com網(wǎng)站:精巧的指導(dǎo),用唱歌提醒我們,單一的聲音能夠單獨啟動革命。
在掰這部很牛的短片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事兒,它和影片內(nèi)容很相似,我們姑且叫它“一個小學(xué)生的秘密”。
我的小侄女是某小學(xué)三年級學(xué)生。她們學(xué)校要參加一個合唱比賽,老師就在每個年級選幾個人組成一個合唱團,小侄女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因為喜歡唱歌,小侄女平日訓(xùn)練很賣力,有時候排練結(jié)束,嗓子都啞了。合唱比賽那天特興奮,穿得整整齊齊,還偷偷抹了點媽媽的口紅。
當天來演出的,還有其它好多小學(xué)。人家的合唱團穿戴也很漂亮,每個人都化了妝,臺風(fēng)也整齊,關(guān)鍵是唱得很好。小侄女當時就想,恐怕沒希望了。
既緊張又惶恐地上了臺,音樂響起,大家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準備開唱。唱著唱著,小侄女感覺伴奏不對勁啊,仔細一聽,發(fā)現(xiàn)放的明明就是原聲帶!
主持人宣布成績的時候,聽到九點九分,合唱團的人都開心得跳了起來,只有發(fā)現(xiàn)了伴奏秘密的小侄女不想說話,她只感到既羞恥又氣憤。
回家后,小丫頭正氣凜然地跟她媽說:“這不公平!我要把這個秘密告訴所有人!”
她媽嚇得不輕,告訴所有人這個秘密,說得輕巧,之后呢?之后老師和學(xué)校會怎么對待你?裁判會聽不出原聲帶?人家都沒說什么,說明這事早有安排。你去揭穿,對抗的可不是某一個人的力量,獲得了榮譽的同學(xué)還不見得支持你。
但同時,她媽也很糾結(jié)。因為,她覺得女兒的說法其實沒錯。
可是,該怎么告訴她成人世界里那些規(guī)則呢?難道,要對孩子說:“你們只是學(xué)校展示教學(xué)風(fēng)采的產(chǎn)品,至于是不是真唱,站在成年人的利益立場看,這并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換成你,遇到這樣的事,會給孩子怎樣的建議?
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很燒腦,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校合唱團的秘密》,看看同樣的問題,孩子是怎么解決的。
索菲跟隨家人來到一個新的城市,第一次參觀新學(xué)校,就被曼妙的歌聲吸引,更重要的是被校長親切的話所打動,“那是我們學(xué)校的合唱團,我們很有名,會參加大賽贏取獎項,并且,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合唱團,這是我們的基本原則?!?/p>
然后,索菲如愿加入了校合唱團,還結(jié)識了新伙伴——仗義的麗薩,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
這樣的美好沒有持續(xù)多久,第一次參加合唱團排練,索菲就被音樂老師留了下來,被叮囑:以后,你只能像其他人一樣動嘴,但不能唱出聲。
索菲驚詫地問:為什么?
老師回答:你的水平不佳,如果唱出聲音就會影響整體成績,我們這個合唱隊一直以來都是全國最好的,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比賽將以冠軍身份前往瑞典。
索菲想反抗,老師立即擺出了“我都是為你好”的樣子,反問:你也不愿意別人知道你唱得不好吧?
這樣一來,事情變得微妙了。
原本是剝奪你的權(quán)利,現(xiàn)在巧妙地轉(zhuǎn)化成了對你的體貼和照顧,既讓你保有顏面,又讓集體不至于因你失分。作為剝奪者的老師應(yīng)該承擔(dān)的心理壓力一下子轉(zhuǎn)移到了索菲身上,在看似溫和又不容置疑的目光注視下,索菲只能默默接受。
從這天開始,索菲不得不獨自懷揣秘密,默默消化恥辱。她因此悶悶不樂,和小姐妹麗莎在一起的時候顯得心事重重。這些變化,都被麗莎看在眼里。終于,某一天,在麗莎的鼓勵下,索菲鼓足勇氣說出了秘密。
但這還不是秘密的全部。
很快,更大的秘密被麗莎發(fā)現(xiàn)——校合唱團竟然還有六位小伙伴和索菲一樣,都是只張嘴不出聲!也許是因為麗薩擁有天籟般聲音的實力讓她任性,或者是生來的倔強給了她勇氣,麗莎和索菲不一樣,她選擇了當眾揭穿秘密。
然而,跟麗莎的一聲怒喊比起來,老師淡定地獨白更讓人震撼:
“人生并非總是公平的。我知道你喜歡這個合唱團,大家也都喜歡,都想成為其中一員。這里的每個人都在付出努力,讓我們保持第一,甚至那些沒出聲的也是。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這么有天賦,如果只允許有天賦的人加入,那樣公平嗎?如果讓所有人都唱,我們就永遠成不了第一。有些人唱得不好,這是事實,可我想保守秘密,不想點名或讓誰丟臉。這不是他們的錯,但你揭穿了秘密,就是錯?!?/p>
老師這番說辭,讓我想到了簡書上很流行的一句話:成年人只講利弊,小孩子才分對錯。
如果你用成人思維去看這段話,會覺得滴水不漏、頗有道理。學(xué)校給有天賦的孩子爭取去瑞典的機會,讓沒有天賦的孩子有參與的機會,而不是殘忍地直接淘汰。大家實現(xiàn)共贏,有錯嗎?
對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來說,這的確是一個顧全大局的優(yōu)質(zhì)解決方案。
但對孩子來說呢???
“沒能力”和“去比賽”明明是不能劃等號的,學(xué)校卻為了維系一種表演性的平等,允許所有孩子都加入。這種脫離了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注定會滋生出虛妄與謊言,更何況,還有利益和虛榮助燃。
成年人推崇的“利弊”,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欲望、虛榮的化名。而很多人卻將其視為社會化的常態(tài),早早在孩子面前構(gòu)筑起一道“真理”的屏障,封堵了大多數(shù)孩子內(nèi)心聲音的發(fā)聲訴求。
是的,孩子遲早會長大,他們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做一個講利弊的大人。但過早社會化,長成“沒有初心,只講利弊”的大人卻是十分可悲的。
劇情繼續(xù)往下發(fā)展。
國際比賽如期而至,合唱團的孩子們走上了舞臺 ,音樂老師自信地站到他們前面,臺下的數(shù)千雙眼睛期待著。
麗薩握緊了索菲的手。
音樂響起,老師示意:開唱。孩子們動著嘴,無聲。老師壓低聲音命令:唱!孩子們面無表情,動著嘴,無聲。老師近乎低吼:混蛋們,唱呀!孩子們瞪著她,動著嘴,無聲。
原來,孩子們約好了在比賽時,所有人團結(jié)一致全部“默唱”。
突然之間,煞有介事指揮的老師,被這種“沉默”襯托得荒誕又不堪。孩子們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宣告,到底是誰設(shè)計了謊言。相比之前那些被布置過,安排過,虛假的團結(jié),這是一種真正的團結(jié),這無聲的抗議比高聲叫嚷的口號更加振聾發(fā)聵。
結(jié)尾處,老師憤然離開舞臺。這時候,孩子們相視一笑,天使般的歌聲從麗薩、從孩子們的口中傳出……
這一幕,就像是一個充滿了諷刺意味的隱喻:當成人缺位時,孩子才表達出真實的自我。
孩子的思維和成人世界規(guī)則的沖突,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維特式煩惱”。這也是我在適影范圍中推薦8歲以上孩子觀看的原因,一個8歲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已經(jīng)遭遇或者正在遭遇心智與現(xiàn)實之間的碰撞。
這些碰撞,可能是合唱團里張嘴卻不發(fā)聲的伙伴,也可能是家庭條件優(yōu)越被老師照顧的同學(xué),還可能是被內(nèi)定的比賽名額……
利弊還是對錯?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就像短片里的孩子,他們面臨的困惑是:該用退出合唱團的形式來反抗?還是為了留在合唱團、如老師授意的悄無聲息的適應(yīng)它?
我很喜歡導(dǎo)演給出的最終答案。
孩子們選擇了暫時的妥協(xié),卻在最后用無聲的反抗給老師上了生動的一課。我覺得,這也是上給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課,它促使我們?nèi)ニ伎迹涸摬辉撚贸扇说挠螒蛞?guī)則去引導(dǎo)孩子?
有些家長支持跟孩子講校園政治、講社會潛規(guī)則,覺得這樣孩子長大后能更快適應(yīng)社會,甚至把成人規(guī)則的灌輸美化為“情商養(yǎng)成記”。
我非常明確地反對這種認知。
用作家廖一梅的話說,“巧妙地度過一生有何意義?不過是輾轉(zhuǎn)騰挪的生存技巧,技巧越高輾轉(zhuǎn)騰挪越好就離真相和本質(zhì)越遠?!?/p>
長期以來,我們太愛鉆研“術(shù)”,少有人在乎“道”。只可惜,只講“術(shù)”不講“道”的格局實在是太小了。有意思的是,大人自以為精妙的“利弊”往往是“術(shù)”,反倒是孩子看似愚鈍的“對錯”更接近“道”。
正如Kristóf Deák導(dǎo)演在頒獎典禮上所說:
唯一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人,是孩子。
愿這短短25分鐘,足以讓你返璞歸真,當看到孩子們真真實實地保護著最重要的東西時,能為他們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