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我來說,就像拍照一樣,是一種回憶,現(xiàn)在也有預防老年癡呆的作用。
最早主動開始寫文章,還是2003年第一次去了巴黎之后,過來寫了一篇游記。后來,在DD的論壇上寫了幾篇大學實習的文章,Hotmail里也寫過一段時間。再之后就是微信公眾號了。寫公眾號比較麻煩,要在電腦上寫,照片都要之前還好大小才能上傳,每一次寫文章,我都要單獨畫個半天的時間。本來也還能堅持,直到2019年寫的北京游記過不了審核,怎么也發(fā)不上去,只好作罷,可見國內對言論的控制之嚴。
2020年新冠,發(fā)現(xiàn)了小花生這個平臺,在手機上就可以寫文章,隨寫隨發(fā),照片自動就改了大小,方便了很多。
在小花生上寫了2年多,寫了400多篇文章,有幾篇還上了公眾號,積累了800來個粉絲,也是小有收獲。
時間長了,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小花生上的媽媽(我估計90%以上都是媽媽)過于專注雞娃,雞得比較細,很多問題都會來來回回的討論很多次,得容比較單一。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花友們只在小花生上討論雞娃的問題。
兩個多月前,開始嘗試在小紅書上寫文章,短短2個月,就積累了600多粉絲。
在小花生上,我主要關注于我自己,回憶出國這20年的經(jīng)歷,這個內容以前在小花生上寫過一篇,還上過公眾號。只是在小紅書上會寫得更細一些,都寫了10來篇了,才寫到我剛剛到德國半年,考過語言考試。
小紅書和小花生比較,里面的活躍人數(shù)要大很多。在小花生上,我關注的花友中,粉絲量最多的要數(shù)芝麻和Helen,有8千多粉絲。在小紅書里,可以看到各路明星的賬號,我看到小白的賬號,只有一些照片,粉絲數(shù)量就有7百多萬。從這方面看,小紅書上活躍人群的年齡也要小不少。
在小紅書上發(fā)文章,審核也更嚴格。目前為止,我有3篇文章沒過審核。一篇是講新冠治療藥物Paxlovid 的副作用,屬于我的專業(yè)知識;一篇視頻拍的新年基督教會組織的Sternsingen,是關于宗教的;一篇是Trade Republic 目前有2%的活期存款利率,關于經(jīng)濟的。在我看來,這三篇文章和我的北京游記一樣,都沒有什么敏感內容。
小紅書上活躍人數(shù)多了,也就魚龍混雜,整體素質沒有小花生上的花友高。感覺小花生上的花友至少都有個本科學歷,說話都文質彬彬,有禮貌。到了小紅書上,就不能有這個期待了。
綜上所述,以后還是會繼續(xù)在小花生上更新雞娃的內容,繼續(xù)嘗試在小紅書上更新關于我自己的經(jīng)歷,游記等亂七八糟的內容。
看到這里的花友,你們有小紅書嗎?如果關注我,記得告訴我你們是小花生花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