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1.這些嶄新的書拿在手里,然后接下來呢,看目錄和封底,分幾個單元,一個單元里面比如說有哪些課文、語文園地什么的。
2.教師用書,閱讀這個書的時候,你要把特殊單元給整理出來,比如說從三年級開始了寫作單元。習作單元是哪個單元?你在開學第一課的時候也要把它提煉出來,如果這次習作我們要教什么的 那么前面的這些單元有可能都是為這個習作單元服務(wù)的。
3.【一二到三四的變化】
①三四年級的語文園地,下半年有沒有。有的話請你引導學生關(guān)注一下語文園地的變化,比如說園地的第一個板塊:一二年級是“字詞句運用”,那么到了三年級以后就變成了“詞句段運用”,這個相同的名字的差異對比,對學生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讓他們說說他們的猜想。
②快樂讀書吧,一二年級的時候是“和大人一起讀”,現(xiàn)在三年級的呈現(xiàn)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時候也可以做一個具體的關(guān)注。
③還有三年級略讀課文開始了,還有每一個單元的前面有單元篇章頁,這些都是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4.【三四到五六的變化】那接下來比如說是三到六年級的。三四到五六年級呢,課文后面有閱讀鏈接,像這些不一樣的,之前他們學過的經(jīng)驗不一樣的,也要把它清理出來。
理論:這里面呢就是牽涉到一個剛才那個老師說的同質(zhì)異質(zhì)這樣的一個過程,那么學生呢,就是在對比當中,在比較當中它會建構(gòu)新的知識。但是你如果不講他不知道的,他就滑過去了,但是你想他可能就沒有然后了。
5.“單元主題詞”:你也可以,如果是教孩子也是456年級的,你可以讓他嘗試著看這些單元的文章和題目猜一猜這個單元的人文主題詞。有的學生能猜得出來,然后呢,你自己先做好。講一兩個有懸念,然后讓他回去把其他單元的把它整理出來,學生這里就有一個閱讀和概括上還有一些很重要的話呢。學生去認識每個單元,如果他們也認識這個要素,我們這個學期要學習哪幾個?他可以教給我什么本領(lǐng)——閱讀和寫作的要素。
6.如果是三年級的老師,從你認知的角度啊,站在學生的角度,你覺得哪些是他有經(jīng)驗范圍之內(nèi)的,哪些是他新的認識之外的,這個從整本書的角度,還可以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讓他看著題目去猜想這篇課文想講些什么,然后呢,你回去以后你可以讓他通讀整本語文書,讀完以后,讓他第二次課,回來說一說你最喜歡哪篇課文,為什么這樣。可以激發(fā)他的一種交流的興趣,也是一種作業(yè)的回饋??梢酝ㄟ^我們老師讀整本語文書,《教師用書》,在引導學生去開學第一課去讀整本書,有利于讓學生建立一個整體的認知——這個學期我們要學什么?你還可以把生字表詞語表那些數(shù)量告訴他,這個學期我們要認識多少個字,這個學期我們要寫哪些多少個詞語啊,這些數(shù)量讓他有一個目標的意識。
7.你在一個單元里面的這個單元的關(guān)照下,你可以選一篇兩篇備課,你也可以選一組課文的某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