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鬧鐘一直是讓我比較省心的孩子,較獨立、守規(guī)矩,不會惹事,所以上幼兒園后老師都夸她很乖。
但有一天,小鬧鐘卻被老師告狀了。我去接她時,她正紅著眼圈抽泣。老師可能比較擔心我看到她被咬紅的手指會生氣,先說明她的手指并不嚴重,只是有點紅腫,沒有破皮流血,而且已經(jīng)上藥了,然后才說是因為她去搶同班一個男孩子的玩具才被對方咬的。
我回過頭問她是不是這么回事,只見女兒既不點頭又不搖頭,小嘴撇了一下,眼淚又簌簌直流。直覺告訴我應(yīng)該還有隱情。
小鬧鐘和我小時候一樣,受不得一點委屈,一旦受了委屈,就會難過地說不清話,委屈也無處聲辯。而且就我對女兒的了解,她還是比較謙讓的,一般不會去搶別人的東西。于是,我先給她檢查了手指的傷勢,摟著她安撫她的情緒,再拿出她最愛喝的酸奶。等她停止抽泣,能夠正常說話時,我再詢問她細節(jié):“媽媽知道你不是個不講道理的孩子,你那樣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你能告訴我為什么嗎?”女兒小聲地說:“我不是搶他的玩具,是他沒把玩具放回箱子里,我想幫他收好?!蔽掖蟾挪鲁鍪虑榈慕?jīng)過了,但還是跟她確認并引導(dǎo)她懂得如何與小朋友溝通。
我問:“他把玩具放在桌上了,是嗎?”
女兒答:“是的?!?/p>
我問:“你拿玩具是為幫小朋友收拾好,對嗎?”
女兒答:“是的?!?/p>
我說:“可是那個小朋友還想繼續(xù)玩玩具,或者他不知道你是想幫他收拾,你告訴他你的想法了嗎?”
女兒想了想后搖搖頭。
我繼續(xù)說:“他不知道你只是想幫他收好玩具,以為你是不經(jīng)他同意來搶,所以你們就發(fā)生沖突了。雖然他不該咬你,但是你沒有說明你的來意,才讓他誤會了,你是不是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女兒似乎也明白了是她沒跟小朋友說清楚,但仍然委屈:“可是我沒有搶?!彼貏e強調(diào)那個“搶”字。
這時,聽了我們對話的老師很配合地蹲下來,給了小鬧鐘一個擁抱,并且說:“對不起寶貝,是老師錯怪你了,讓你受委屈了。下次記得要跟小朋友講清楚,也要把心里話告訴老師哦?!?/p>
至此,小妞終于釋懷,過了一會兒碰到那個咬她的小男孩,還主動和別人握手言和。我小時候也特別怕被老師和家長誤解,這真的比被咬還疼,那種欲述不能的委屈和無奈我感同身受,我很慶幸沒有先入為主地對她的“搶玩具”行為進行批判,而是引導(dǎo)她說清來龍去脈,并為自己“澄清”。由此,小妞對我的信賴感和親密度陡增。
又有一天,我剛回到家就看見哭的稀里嘩啦的小鬧鐘,姥姥在旁邊哄的快岔氣了也哄不住。我一問才知,是她最心愛的一枚小戒指不知去向了,讓姥姥幫她找,姥姥一時找不到,就把她急的大哭不止。
小妞一見我就像見到救星一樣,撲過來哭嚷著:“媽媽快幫我找戒指,我的戒指不見了!”
我輕拍著她安慰著:“你不哭了,媽媽才能幫你找啊?!?/p>
小妞混脾氣來了,不依不饒地哭喊著現(xiàn)在馬上就要。
我的大腦飛快運轉(zhuǎn),開始編故事來“忽悠”女兒:
”你知道嗎,你的戒指是魔法戒指哦,上面有個小精靈(剛好最近女兒在看有關(guān)小仙女精靈的童話故事),她很調(diào)皮,在你手指上呆煩了,就想跑去其他地方看看。本來她只想和你玩會兒捉迷藏,可是看見你大哭大鬧,被你嚇壞了,小精靈就躲起來不敢出來了。你想想,如果你們班哪個小朋友又哭又鬧,你喜不喜歡???你想不想跟她玩啊?”
小妞聽到小精靈時就不哭了,現(xiàn)在聽到小精靈是被自己嚇躲起來了,就連大氣都不敢出了。
我接著編:“小精靈不喜歡哭鬧的小主人,因為她們膽子小。等你不哭了,心情好了,小精靈才敢出來,那時我們就能找到你的戒指了?!?/p>
哄騙成功,小妞不哭了,我又陪她讀繪本、做游戲,而這段時間,姥姥就仔細地搜索整個房間,終于在沙發(fā)縫里找到了她的小戒指。
當我把戒指給回她時,我接著圓我的瞎話:“你看,現(xiàn)在你不哭鬧,開開心心的,小精靈看見你是這么可愛的小主人,就跑出來找你了!”
小妞心滿意足地戴上她的戒指。以后再不為找不著玩具哭鬧了。
寫完這兩件小事,我都覺得累啊,來首打油詩自娛一下:
錯誤行為要分析,不能隨便發(fā)脾氣。
講理不通編故事,腦洞大開練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