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教養(yǎng)

2021-4-26 10:41 原創(chuàng) · 圖片2

第一句: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覺。

我媽媽有一些特別的習慣,

每次離開酒店,

她都會把床鋪整理一下,

把攤在桌面上的東西整理好,

盡量把房間恢復成進來時的樣子。

每次上公共衛(wèi)生間洗手后,

她都會用紙巾把臺面的水珠擦干凈。

每次逛完超市,

她都會把購物車推到入口塞好。

有一次買的東西太多,

我說拎到車上太遠了,

她就說:“都這么晚了,你讓人家還要那么辛苦整理購物車嗎?”

我媽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p>

什么是公共教養(yǎng)?

這就是公共教養(yǎng)。

公共教養(yǎng)就是在公共場合做任何事情時,

都要擁有“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覺”。

06

圖片

第二句: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哲學家穆勒有一句:

“約束是自由之母。

個人的自由,

須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p>

“Gold RIch Money”講過一件事:

有一次,我坐高鐵時,

看見一個中年男子,大胡子。

上高鐵后,他找到座位坐下,

坐了一會,他把靠背放了下來,

躺了一下說:“舒服?!?/p>

然后他突然跑到座位后面那個位置上,

舉臂伸腿地坐了幾秒后,

再次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在自己位置坐了幾秒后,

又跑到后面位置去坐了坐。

如此反復了好多次。

我好奇,問他:“你整啥呢?”

他說了一句讓我很感動的話:

“我怕放低靠背會影響后面的乘客,

所以想調(diào)整到一個合適程度?!?/p>

什么是公共教養(yǎng)?

這就是公共教養(yǎng)。

公共教養(yǎng)就是在公共場合做任何事情時,

都要想到“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07

圖片

第三句: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有一年,余秋雨去德國體驗生活。

他找了一處房子,感覺很不錯,

便想和房東老人簽長期租房合約。

老人對余秋雨說:

“你還沒住,不知道好壞,

所以先簽試住合約吧,

有了體驗后,再決定是否長租。”

余秋雨便簽了五天短約。

五天到了,余秋雨住得很滿意,

便拿起電話和老人商談長租,

打電話時一不小心,

將玻璃杯碰到地上摔碎了。

余秋雨連忙道歉:

“對不起,我打碎了玻璃杯?!?/p>

沒想到老人說:

“不要緊,你又不是故意的,

明天我再拿一個過來?!?/p>

掛斷電話,余秋雨高興壞了,

哼著歌,把碎玻璃扔進垃圾袋。

過了一會,老人來了,進屋就問:

“玻璃杯碎片呢?”

余秋雨說:“我打掃完放在門外了。”

老人翻看垃圾袋之后,陰沉著臉說:

“房子不租給你了?!?/p>

余秋雨很詫異:“怎么突然不租了?”

老人說:“因為你心中沒有別人。”

老人把全部垃圾倒出來,

然后將玻璃碎片專門裝入一個口袋,

并用筆在上面寫道:

“里面是玻璃碎片,危險!”

裝完垃圾,老人對余秋雨說: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個人。

上廁所時,要想到下一個上廁所的人。

扔垃圾時,要想到下一個收垃圾的人……”

什么是公共教養(yǎng)?

這就是公共教養(yǎng)。

公共教養(yǎng)就是在公共場合做任何事情時,

都要懷有一份“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