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踐行Day 35 - 《傳染》

2015
2011
2019-6-3 12:37 原創(chuàng)


傳染: 塑造消費、心智、決策的隱秘力量19人有 · 評價3 · 書評1[美] Jonah Berger(喬納·伯杰) 著,李長龍 譯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 2017-08 我們本質上屬于社會動物。無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人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微妙的影響,并且影響之大令人吃驚。社會影響雖然是無形的,確實影響巨大。我們無法看到這種影響,但并不意味這種影響不存在。我們可以設計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條件,利用社會影響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這是一本講社會影響力的書。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基于內心的選擇,而非外界的影響。但是事實上,社會,及他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干預我們的決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4月份的書香節(jié),和剛剛開始,還沒結束的京東年中大促,有多少人跟著別人的書單大買特買。隨著電商一波又一波的搶券活動,大家多買了多少書。我也是這瘋狂買書中的一員。如果我不上小花生,我沒有這么多信息量和促銷群,我會多花這么多錢囤好幾年都看不完的書嗎?這就是社會影響力,它悄無聲息地影響了我,讓我加入了瘋狂買書大軍。你能說這全是我自己的決定,跟社會影響力一點關系都沒有嗎? 

一:模仿和差異化 

人什么時候容易模仿別人?什么時候又追求與眾不同?調查結果顯示,低收入人群容易模仿別人,而成功人士喜歡追求與眾不同。也就說,你的收入決定你是從眾還是與眾不同。其實這也是身份的自我認同。低收入人群,或者普通群眾,更喜歡大家都一樣,不敢鶴立雞群。而成功人士,為了彰顯自己,更喜歡品味獨特的東西。我們要模仿他人還是與他人有所不同,取決于他人是誰。 

當然人并不全是兩極分化的,很多時候我們從眾,另外一些時候我們又希望與眾不同。追求相似而又不同,我們要與他人有所區(qū)別,而這區(qū)別又必須恰到好處。 

二:熟悉和新鮮 

人類究竟喜歡熟悉的事物還是新鮮事物呢?研究表明,看到某事物次數(shù)越多,喜愛程度也越高。這就是廣告大行其道的原因。我們看到了某產(chǎn)品的廣告幾次,在超市一堆夾雜品牌里面,我們更愿意為看到過的廣告產(chǎn)品買單。從生物角度來講,人看到熟悉的事物,大腦不需要做太多工作就能識別,從而節(jié)省精力。所以熟悉會帶來安全感。而陌生會增加不確定性。 

但是變化是生活的調味品。熟悉感固然好,但是人們還會追求新鮮感。偶爾嘗試新鮮事物,可以提高生活的滿意度,比如旅游。另外改變工作環(huán)境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辦公室擺一束鮮花。 

二:社會助長效應 

有時候觀眾會讓我們表現(xiàn)比平時更好,比如有同伴參與的跑步成績,就比自己一個人獨跑的成績要好,這就是社會助長效應。但是有的時候,有觀眾會讓我們表現(xiàn)比平時更糟糕。比如一個新手司機倒車入庫,在眾目睽睽之下,更發(fā)揮不好。這是負的社會助長效應。社會助長效應下,什么時候表現(xiàn)好,什么時候表現(xiàn)更糟糕,取決于任務的難易復雜程度。如果任務是駕輕就熟,多次演練過的,那么有觀眾就會讓我們表現(xiàn)更好。如果任務復雜程度高,又不熟練,那么有觀眾就會讓我們表現(xiàn)更糟糕。因為在有外人的情況下,我們還得下意識分出一部分精力來管理自己的形象。 

總之,我們本質上屬于社會動物。無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人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微妙的影響,并且影響之大令人吃驚。社會影響雖然是無形的,確實影響巨大。我們無法看到這種影響,但并不意味這種影響不存在。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1

推薦閱讀

舍得~
舍得~
2015
2011
作者熱門日志
一位普通麻麻的自我修煉  贊311 · 收藏732 · 評論154
蝸牛出門:我們的一年級  贊92 · 收藏444 · 評論50
聊聊數(shù)學啟蒙及自??奧數(shù)  贊35 · 收藏386 · 評論27
閱讀vs.成績  贊59 · 收藏266 · 評論32
刻意練習  贊32 · 收藏162 · 評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