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兒和我媽嘮嗑,她提到老家李伯伯的孫女英子。
我媽說,英子今年又要參加高考了,希望菩薩保佑小姑娘,讓她順順利利考上大學。
去年高考,英子因為遲到了十八分鐘,被擋在考場之外!她媽媽在那兒求情,她自己又哭又鬧,都沒能打動鐵面無私的考官。
就這樣,別人在考場奮筆疾書,她站在烈日下嚎啕大哭。
差不多整整一年,我媽都在為她惋惜:太可惜了,你知道嗎?英子這閨女成績可冒尖了,她上得可是全市最好的重點高中,而且一直名列前茅,要不是遲到,說不定早就是北大清華的學生了。
英子是村里有名的學霸。據(jù)傳,讀小學時候的她,就表現(xiàn)出驚人的天賦。開學不到一個星期,能將整本語文書一字不落的背下來。
小學、初中直至高中,每每考試成績必然是年級前十名。英子就讀的高中,就是我的母校。我在初中成績拔尖,但到了藏龍臥虎的重點高中后,就被遠遠甩在后面。所以,能在那所高中名列前十的英子,我相信她真的很聰明,也真的很會讀書。
若不是因遲到,或許她真如愿以償去北京讀大學了。
但沒有如果,事情就是那么殘忍的發(fā)生了。
她媽媽怕她想不開,勸她出去旅游散心。這孩子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來到了深圳,恰逢當時我也在那,當然要盡地主之誼。
約在一家湘菜館見面。我準時到了,等了她大概半小時,才打電話問她到哪兒。她一接電話嚇我一跳,小姑娘居然還在睡覺!盡管她不斷道歉,我心里還是有些不高興。小姑娘說她馬上就到。好吧,我攤開包里的書,準備耐心等她。
過了約半小時,她還沒來。我只好又打電話問,結(jié)果讓人大跌眼鏡。她居然還沒出門呢。我那火氣呀,騰地一下就冒出來了。
這到底有多磨蹭?
我想她年紀小,不懂事,只好耐心地告訴她,我下午還有約,麻煩她快點。結(jié)果那天,我在湘菜館等了她整整兩個小時,也未見她露面。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在我再次苦等半小時后,小姑娘打電話來說:堵車跑不動了,我又不想倒地鐵折騰。所以,干脆算了,我們還是春節(jié)回家再見吧。
等了兩小時,還被人放鴿子。
我也是醉了。于是,打電話向我媽抱怨:你說這孩子怎么這么沒時間觀念,我可是放下工作,專程約她吃飯的。她怎么可以讓人等那么久,還說不來就不來了。
我媽聽了哈哈大笑:你不知道她外號小烏龜嗎?這孩子別的缺點沒有,就是愛磨蹭,從小到大都是遲到大王,所以人們才叫她小烏龜呀。也怪我,我應該提醒你,對付這孩子,她約你三點,你五點去一定還比她早。
她這習慣不好,難道沒人告訴她嗎?
我媽說,說了沒用,改不掉的,再說丫頭學習成績那么好,一家人就由她去了。
我忽然明白,英子高考為什么會遲到,為什么會被拒之門外。那是肯定且必然的嘛!一個從小相隨的陋習,一個跟了她十幾年的陋習,如果不改正,那就等著被摧毀吧。
不良習慣毀終生。
查爾斯·杜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寫道: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0%是習慣的產(chǎn)物,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雖然每個習慣的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習慣綜合起來卻對我們的人生有著巨大的影響。
我家先生有磨蹭的習慣,早上七點起床,一定會在家磨蹭近一個小時才能出門。我讓他改,他說他改不了,因為他爸就這樣,他們家就是凡事慢半拍的樹賴家族。
這話讓我哭笑不得,我第一次聽到成年人將自己的不良習慣,歸咎于基因。
真是大開眼界。
我公公的磨蹭也是史上聞名的。老人家從早上六點開始,嘴里念叨,我要出去了,我有事呢,一直磨蹭到早上十點,大家都出門奮斗了,他還在家磨蹭著。
如今,他的這個習慣成為兒子磨蹭的借口。
我觀察我先生,他的不守時,就是因為他習慣不好。比如,早上起床后,他要先玩會手機,然后再晃悠悠地刷牙洗臉,接著又坐回沙發(fā)發(fā)呆。臨出門,忽想想起沒刮胡子,又想起某份文件沒拿。有一次他將手機丟家里,到半路又跑回來拿手機。
這樣反復折騰,能不遲到嗎?
曾看到一篇文章寫道:驕傲的麥當娜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個唱時,曾因遲到50分鐘,一站上舞臺后便遭到所有在場觀眾的狂噓,更有許多超過30年的鐵粉宣布,要忍痛割愛離她而去。
當紅如麥當娜,因為不守時,讓人等太久,鐵粉也變面粉!那么作為普通人,如果養(yǎng)成不守時的壞習慣,這不就相當于在身邊安置了一個定時炸彈嗎?
今日錯過高考,明日錯過貴人,后日也會因此錯過救命的最后一班車。
臺灣畫家劉墉幫兒子養(yǎng)成守時習慣的故事,值得反復讀。劉墉和兒子約好十一點在樓下集合,一起去機場。到了十一點,兒子卻不見蹤跡。才過五分鐘,劉墉便自己攔計程車走了,到了機場便徑直換票登機!
對于有不良習慣的人,首先是要讓她意識到不良習慣的存在,然后改之。
加里·凱勒說:要養(yǎng)成習慣,我們就需要自律。自律雖漫長,習慣雖難以形成,但都可以通過訓練開始。
時間一長,保持習慣就不吃力了。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們來看看,加里·凱勒繪制的這幅圖,可以得出結(jié)論:
1、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一段時間的自律
2、習慣的保持相較于養(yǎng)成,則容易很多
當一個習慣堅持下來,它便會成為你的一部分,這樣我們在提高效率時所體會的心酸也會隨之減少。
那么,需要多長時間,自律才能變成習慣呢?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養(yǎng)成一個習慣平均需要66天。當習慣逐漸養(yǎng)成后維持其所需的自律也就越來越少。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寫道: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
形成新習慣需要時間。所以,別找借口,別放棄太早,我們要做地是,給自己足夠多時間,動用所有的自制力去塑造它。
正如加里·凱勒說:你本人就是你所做的事情的集合,如果你不斷重復正確的行為,成功就不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一個你親手打造的習慣。
控制好你的自制力,選對習慣,無須向外索取,卓越的成就自會來找你。
來源:江湖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