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教《論語》部分內(nèi)容。北師大版融合為《孔孟論學習》,我上孔子部分。
其中有這么一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我說你看孔子都說了”我們學習知識要舉一反三,要是不能舉一反三,那么就不教他了?!?/span>
學生愕然,議論紛紛:“老師,怎么能這樣呢?”“這樣就不教了?”“這是孔子說的話嗎?”
是啊,對啊,是我們的圣人孔子說的啊。學生覺得不可思議,我想好多人也覺得不可思議。怎么可以這樣呢?現(xiàn)在的老師不是得教會學生的嗎?
是啊,現(xiàn)在,不管孩子怎么樣,只要他在學校學習,在班里上課,他學習的知識就得掌握。這是現(xiàn)在老師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家長的一個交代。要不然的話,家長們的口水吃了你都說不定??墒强纯?,幾千年前的孔子,我們稱贊他是圣人。他又是怎么說的?他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想從我家妞子的身上,應該能找到原因。
剛過冬至,我想到妞子的《這是二十四節(jié)氣》。于是拿出來,給她看冬至這頁。看到有個知識點是有關(guān)糜鹿的。說糜鹿的鹿角每年在冬至前后就會脫落,然后到第二年的夏天會在長出新的來。讀到這兒時,妞子對我說:“媽媽,這不是《慷慨大方的糜鹿》里的糜鹿嗎?那里面的鹿角不是也是這個時候脫落的嗎?”妞子這么一說,我想起來了。有幾天晚上,妞子特別喜歡看高斯博士的《慷慨大方的糜鹿》,沒完沒了,給她讀了一段時間。里面有什么,她都可以倒背如流了?,F(xiàn)在,一看到這個,相關(guān)的東西就自然的出現(xiàn)在她的腦海里了。這時,她又問:“為什么會脫落???”我不知道,但我馬上做的就是百度下,告訴她。她聽得好認真,眼睛亮亮的,里面透著欣喜。
從妞子這一點可以看到,舉一反三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它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一個飛躍。孩子不會舉一反三,那是他知道的太少,他對所看到的,學到的東西沒有什么感覺,那些東西還不是他自己的。
再如,我對妞子沒有進行英語方面的啟蒙。一是我的英語太差,二是我沒有時間。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在她玩得時候,給她放點兒英文小兒歌,或是她看電視的時候,給她選帶點兒英文的電視。象《朵拉》之類的。妞子很喜歡這系列的電視。里面會時不時的蹦出一些個小單詞。妞子看著,自然而然的就記下來了。這個我沒有怎么留意。
直到有一天,她對我說:“媽媽,你以后必須對我說英語。這樣我才會理你?!彼笪艺f的是開門,關(guān)門,再見,及一些個數(shù)字,水果之類。她不知道的,還會問,她會自動的用在生活中。一遍兩遍的重復,直到她自己會說了,她自己記住了。害得我一不知道就上網(wǎng)查,上網(wǎng)學。然后教給她。這是她在催著我往前哪。
借著這個機會,我給她買了些英文的繪本,小小書,之類。又給她下載了一些好玩的小兒歌,她可以邊看邊聽邊玩的。她玩的很開心。只是,她的中文太強勢,她還是拒絕看有點兒長全英文的小書,拒絕看全英文的動畫片。這個,我想我們得一步一步來,她已經(jīng)覺得這個有趣了,她遲早會喜歡上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她資源,豐富的資源,讓她有選擇的機會。想想她看中文的時候,不是也是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嗎?不喜歡的過段時間也就喜歡上了,不是嗎?這個就象是孩子在學說話一樣,剛開始,他們都會重復的,他們重復的過程不就是舉一反三的過程嗎?
再如,妞子聽了《女媧造人》故事。她就開始問了:”媽媽,你說我們喝的水是不是女媧造的?“”媽媽,你說我們吃的菜是不是女媧造的?“妞子有自己的思想了,她開始思考一些問題了。雖然很幼稚,但是有思考的跳動,已經(jīng)很好了,不是嗎?古代神話傳說不是不好,是怎么講給孩子。我們的孩子其實是很喜歡我們的神話傳說的。不要小看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文化寶庫。把它拿出來,用起來。
妞子象這樣因一事而問他事,因一點而聯(lián)想到其它的點的事有很多。舉一反三,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要個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家長的助力。
給孩子積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