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形容一個人博學,經常會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學確實包羅萬象,很博物。我上學那會兒,特別喜歡學習地理學科,經常一個人手捧著一本地圖冊,能看上一節(jié)自習課呢。在引導女兒了解地理學方面的知識時,我循序漸進地做了如下這些,假期里有空整理出來。
一、中國地圖拼圖
(從前的玩具已不復存在,這是網圖)
女兒2、3歲的時候玩過很多拼圖,印象最深刻的要數這個中國地圖拼圖了。我覺得孩子小的時候玩拼圖,先是從形狀認知開始,后來我會把每個形狀的省份的名稱也一并告訴女兒。久而久之,哪個省什么形狀,在中國版圖的什么位置,就在女兒小小的認知里扎根了。每次收拾玩具時,可能會有一兩塊拼圖落在地上,女兒會馬上說出這是什么省,什么自治區(qū),然后把他們放回屬于自己的地方。
二、地球儀和地圖冊
啟蒙孩子的地理,地球儀和地圖冊必不可少。從中,孩子可以了解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上的陸地,海洋,島嶼,運河,山川,湖泊等。更能了解我們中國在世界的位置,與我們相鄰的國家等等。這讓女兒的頭腦里有更加宏觀的概念,同時也體味到我們是如此之渺小,世界好大。
孩子再大點,晚上把房間的燈關掉,打開手電筒當太陽,照在傾斜的地球儀上,慢慢旋轉它,可以給孩子演示一下晨昏線,順便就知道了黃赤交角,本初子午線,極圈內的極晝,極夜等。
也可以用網圖來配合講解哦!
再找來一本天文學的書,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再好不過的事了。
三、讓孩子著迷的中國地理(千聊課 )
女兒4、5歲時,我在千聊課里看好了這個地理課程,講解員聲音甜美,非常能夠吸引小聽眾,也很吸引我這樣的大聽眾呢。每次課我都要跟女兒一起聽。然后,一起聊一聊我們的大中國。這個課程讓女兒對地大物博的中國有了更多的感性認知,讓那一張平面的中國版圖立體起來。
四、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
女兒在獨立閱讀之前,我陪伴她瀏覽了整套的《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很多媽媽應該都給娃安利過這套書吧。
五、旅行
我始終認為,旅行是給娃的地理認知最好的輸入。帶娃旅行前,一定要讓娃知道我們去哪?這個地方在地圖上的位置(經度和緯度)?我們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在哪里換機(換車)?那里的溫度如何?到達目的地之后,可以跟娃一起觀察那里的植物生長,人們的方言,飲食特點等。當然,旅行必備的地圖冊不能少,這樣孩子的讀地圖的能力,不經意間就培養(yǎng)起來了。
記得那次游西北大環(huán)線,在去往天空之鏡,茶卡鹽湖時,途中堵車,我們索性下車步行前往。結果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車輛牌號,順便就把各省的簡稱記下幾個?;丶液?,我們又把全部的簡稱都寫下來,女兒表示,差不多都記下了。
從西北旅行歸來,我把我們經歷的地方的海拔制成坐標圖,女兒說:一目了然!
去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之前,我們會站在地圖前畫出飛行的路線,并對照地圖比例尺計算出我們大致的飛行公里數,還可以根據飛行時間計算出速度,何樂而不為呢!
六、桌游
山河之旅(中國)
環(huán)球旅行家(世界)
在家里也可以環(huán)游世界啊,強烈推薦這兩款桌游。山河之旅和世界之旅。足不出戶,茶余飯后,與娃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小卡片的背面有關于每個地方的簡單介紹,我們第一次玩的時候,我和女兒都是要先把簡介讀完再開始游戲的,寓教于樂。
七、航拍中國
看記錄片一直是我們的最愛。《航拍中國》,央視出品,值得一看。目前有三季,共介紹了23個中國的省和自治區(qū)。
“你見過什么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這樣的解說詞,經常被我和女兒用來誦讀呢!
八、這里是中國
這里是中國2054人有 · 評價581 · 書評7星球研究所,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著中信出版集團 / 2019-09 好書!文字與圖片都是number1!尤其講到四姑娘山,將地理與歷史相結合,用擬人的寫法,讓人心往神之,我反復看了多遍!就是太重,不能躺著讀,因為舉不動!或許這正是它讓我們必須正襟危坐,帶著一種崇敬來拜讀而非休閑娛樂著褻瀆的初衷吧!
這里是中國2853人有 · 評價153 · 書評3星球研究所 著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2021-07
這個寒假我跟娃共讀的書就是這兩本啦。當我們讀到第一冊的“三江并流”時,我跟女兒一起到墻上的大地圖前觀察了許久。讀到涇河和渭河時,又特意到網上查閱了很多涇河和渭河交匯的圖片。
還能了解到隧道,橋梁的構造等一些工程學的知識!
更了解到我們?yōu)榱酥\求發(fā)展的同時也對環(huán)境造成了破壞,治理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已經是當前我們的首要任務,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看到《這里是中國2》的序言中,“這里是中國”系列有3本書,現在就在翹首企盼3的出版啦!
九、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背后的理論
生活中會有很多地理現象,不要認為它背后的理論小孩子根本不懂,只要我們愿意與孩子分享,她們的小腦瓜靈著呢。
1.滿月和弦月
傍晚散步時,女兒會問天上的月亮什么情況會圓,什么情況就彎了呢?這時就可以給她講日月地的關系啊。
2.蒸汽霧
今年剛入冬時,大連的海上出現了罕見的自然景觀——海浩。不過這應該時民間叫法,氣象學中稱為“蒸汽霧”。這是一種天氣現象,通常發(fā)生在寒冷冬季的水面之上。當時看到自媒體上都在轉發(fā)海浩視頻時,我跟女兒開玩笑說:這有點像鍋里的水開了,可以涮點什么啦!但也會給女兒解釋道:當干冷空氣流過相對溫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劇蒸發(fā),水汽在寒冷的空氣中凝結為霧。女兒秒懂。
3.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
在讀英文時,經常會碰到“El Nino”這個詞,那就來給女兒解釋解釋吧!厄爾尼諾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增溫的現象,這種現象會使大范圍熱帶太平洋增暖,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而且會維持3個月以上。在厄爾尼諾現象發(fā)生后,拉尼娜現象有時會緊隨其后。 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qū)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會被厄爾尼諾現象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fā)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使地球出現大面積干旱。網上稱之為“讓地球抓狂的孿生兄妹”。
4.熱力環(huán)流,海陸風,季風
遇到刮風天時,也可以給孩子講講氣壓這件事。風是空氣的流動,那么空氣為什么會流動?就是氣壓不同造成的啦。那么熱力環(huán)流,海陸風,甚至是季風,是不是娃就容易理解了呢。
5.火山爆發(fā),海嘯和地震
今年元旦之后不久,湯加海底火山爆發(fā)是條震驚世界的大新聞。湯加是個南太平洋島國,島上一共居住了10.2萬居民,他們在這里安居樂業(yè),享受著幸福時光。然而連續(xù)兩天火山噴發(f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海嘯、地震、酸雨等一系列的連帶災難隨即爆發(fā),令湯加人民苦不堪言。
1月28日13時19分,日本九州鹿兒島的櫻島火山南岳火山口發(fā)生噴發(fā),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煙霧高達3400米。
(網圖)
櫻島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活火山之一,一天內便會形成一次小規(guī)模的噴發(fā)。當然日本火山噴發(fā)也可以理解,畢竟日本全境地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多地震、多火山已成為當地人民屢見不鮮。
想著給女兒講講這些關于地理的新聞,隨手就在手機里保存了一些圖片和資料。
十、世界地理
目前,娃對世界地理了解得甚少。不過見到花編小溪發(fā)的日志,介紹BBC出品的地理紀錄片,果斷收藏起來。假期空閑多,看起來吧。
目前女兒仍然處于小學階段,在學校里并沒有專門的地理課程!但她對很多關于地理學的知識都有好奇心,有想了解的欲望!比如,我倆共讀《這里是中國》時,提到“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她會馬上刨根問底:降水400毫米是怎么測定的?其實,老母親也不是百科全書啊,那我們就一起去問“度娘”吧。又比如,她在網上看到英國版圖和陜西省版圖極其相似,會跑過來跟我分享!
再比如,我們全家一同在電視機前看冬奧會開幕式時,每出場一個國家代表隊,她都會說出這個國家位于哪個大洲,不知道的,爸爸媽媽一起就來補充!
然而,女兒所了解得這點滴的地理知識,與博大精深的地理學還差得十萬八千里呢。我只希望,通過我的引導,能讓她對地理感興趣,希望她更加愿意在未來初中高中的地理課堂上暢游地理學知識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