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話題是;帶孩子世界各地旅游和給孩子買書,錢花在哪塊更適合呢?
原帖子圖下圖:
大概的看完了下面花友的討論和建議,
首先世界各地大實話我這么大都沒出國過,雖然計劃過幾次不巧??耽誤了,雖然出國旅行這件事對我來說已經(jīng)不難,也有足夠的時間,金錢,精力,但是大美祖國河山,一樣值得我和孩子流年忘返,畢竟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
有一句話是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而孩子的見識不在遠方、也不在書本,在父母的言語行為里。
如果你覺得更有見識。那么從小事做起
你可以先學起來,了解一下
身邊的花花草草,昆蟲動物等等。
免費的公園,博物館等等
讀書的意義是什么?
旅行的意義是什么?
作為兩者兼得不難!
難的是價值的選擇不同!
無非是看什么樣的書,去什么地方!
我們從出了月子就到處溜達,
跟娃一起體驗人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但是去不完的山河也看不完的書
10多年來,讀書與旅行確實 ,堅持的還不錯,
設置了兩個主題
1:“語”你同行主題專門
分享帶娃旅行用足跡丈量世界
2:“語”閱世界主題專門
分享雙語閱讀娃用閱讀丈量世界
確實讀書和旅行是我們較大的開支,
如果只有一份費用,
我覺得我都可以擁有
但對比不了別人的全世界花錢旅行
(精裝的朋友圈毛坯的人生)
(大實話我們?nèi)ミ^溫州的南麂島,也去過上海的嵊泗列島還有威海但是挖沙這件事,對娃來說跟家門口的沙灘公園玩沙沒區(qū)別)
重要的是旅行的心情,一家人的陪伴。
其實讀書的成本并不高,很多可以借閱。
(小童時期高效陪伴來源于戶外,生活然后讀書是一場親子互動,而非知識)
現(xiàn)在城市的免費科技館,博物館,紀念館,甚至各種打卡地,各大公園
(我們甚至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的秘密基地,比如每年可以摘野桑葚,柿子,枇杷或者回老家摘梨子,橘子,板栗)
你說的“功利”要寫作文啥的,我家寧愿窩家。
旅行本身就是自己的地方呆久再去別人的地方,到處看看,散散心。吃不一樣的美食,看不同的風景,甚至遇見不一樣的人。
無論是戶外還是人文旅行,都可以短途,長途。
旅行并不會因為去過一個博物館就把博物館的知識帶走,而是原來我們有這么多歷史文化需要我們?nèi)チ私猓?/p>
當然現(xiàn)在娃大了,很大原因不是我們選擇去哪,而是娃想去哪,和誰在一起。做什么樣的事情。
當然我們每年沒什么需要額外補課花錢的地方。
所以有富足的就用來旅行,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啦。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吧,
我們小時的時候也沒有這么交通發(fā)達,我父母是非常普通的務農(nóng),甚至可以說文盲,大字不識幾個,但不影響讓我長大后依舊喜歡上閱讀,喜歡去旅行。
做父母的給予精神支柱更加重要。
我20歲之前都沒有去過什么其他城市。農(nóng)村的娃,父母有少意識,甚至很少有能力帶我們旅行。更何況去全世界旅行,解決溫飽才是頭等大事。
現(xiàn)在的信息發(fā)達,那么多紀錄片,高科技,云旅行也不少?。?/p>
最后希望大家少點這類的焦慮吧。
不要著急,走好現(xiàn)在的每一步,過好每一天。
如果想了解周邊旅行或者大的長假旅行,這類攻略,方法,低價,平替真的可以學習到很多呢。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閱讀,不單一的指書本,看了多少書,而是信息化的提取與運用。知識產(chǎn)生智慧才是有力量的。
帶娃看書和帶娃旅行是一種親子互動,親子關系的體現(xiàn)。
真正的意義:生活即教育,人生是曠野,重在體驗。不必等準備好了再出發(fā),只要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