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介明:理想的教育過程是經(jīng)歷多、考試少、空間大、情感深

2020-4-8 21:30 轉載 · 圖片1

今天分享來自前港大副校長的教育理想觀點

社會變了,世界亂了,科技狂了,學習該怎么樣呢?

日前,香港大學原副校長、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程介明在第十三屆上海民進教育論壇上發(fā)表了以“學習的革命:為何?如何?”為主題的演講。

程介明指出,對學生理想的教育過程應該是:經(jīng)歷要多、考試要少、空間要大、情感要深。

最后,程介明還分享了兩個發(fā)人深思、令人感動的小故事:偷電費的學生和釘扣子的校長。

以下為演講全文:

為什么要談學習的革命呢?

為什么要談學習的革命呢?這其中的“學習”不等于“教育”。我認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社會變了;二是世界亂了;三是科技狂了。

簡言之,“變了”“亂了”“狂了”是現(xiàn)代世界的基本狀態(tài),是教育要面對的狀態(tài),是下一代要面對的狀態(tài)。并且短期不會改變,只會越來越快,幅度越來越大。

社會變了:

后工業(yè)時代的生產(chǎn)不是為了滿足需求,而是為了營造欲望;生產(chǎn)特點已經(jīng)從大量生產(chǎn)轉為少量多款;金字塔式結構慢慢消亡,由小型一站式替代;以前年輕人講究安居樂業(yè),現(xiàn)在年輕人要不落俗套,嘗新嘗鮮。新生代的職業(yè)觀點、成功感、滿足感、幸福觀都已大不一樣。

世界亂了:

毫不掩飾地保護主義,不由分說地跨國干預等。

科技狂了:

虛擬世界超越了現(xiàn)實,真假難分;機器智能替代人類勞動,甚至有可能超越人類;云端生活超越邊界,讓很多人小圈自賞;大數(shù)據(jù)超越個人,隱私保護存憂。

新一代四方面新要求

下一代,必須是新一代,在知識技能、接人待物、品質品德、價格觀四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充實的學養(yǎng):

知識廣博、善于鉆研、敏銳觀察、樂于學習、維持好奇、全球視野、與時俱進……

誠懇的修養(yǎng):

善于溝通、團隊精神、認真盡責、樂于助人、關愛群眾……

積極的品質:

積極向前、勇于承擔、敢于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從不氣餒、能屈能伸……

健康的價值觀:

渴望和平、熱愛自然、堅持正義、維護公平、崇尚優(yōu)雅……

這四個方面的學習途徑不同,如知識與技能,基本通過課程學習獲得。當然,學生的知識與技能也不是完全依靠課程;修養(yǎng)和品質的學習主要靠經(jīng)歷,人的經(jīng)歷和活動會重新塑造人的發(fā)展;價值觀則靠熏陶、潛移默化,老師的榜樣、家庭的熏陶、學校的文化等結合起來才是學習的過程。

另外,實際上學習很大一部分來自“媒體”,但對于媒體對學生的影響,我們研究的還很少。

如何培養(yǎng)新一代?

如何培養(yǎng)新一代?我們正在做從教到學的改變,現(xiàn)在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朝著這個方向開展,同時嘗試研究學習,把學習變成一門科學。新加坡提出了一個口號“教少些、學多些”,這是很大的挑戰(zhàn)。

我認為,全方面培養(yǎng)好新一代需要做幾個方面的改變:從經(jīng)濟話語轉到人文話語、從從知識技能轉到核心素養(yǎng),從研究教法到學習科學,從課程科目到學習經(jīng)歷,從懂些什么到能做什么。

以我的觀點,對學生理想的教育過程應該是:經(jīng)歷要多、考試要少、空間要大、情感要深。

經(jīng)歷要多:

哈佛大學從2008年開始資助中等收入家庭的學生。什么叫中等收入呢?家庭年收入在12萬到18萬美元之間,這個其實是很富裕的。哈佛認為大學不僅要保證學生的教室、教授、圖書館、實驗室等,還要讓學生可以到別的國家、地區(qū)去,旅游、服務甚至參與建設等。

考試要少:

新加坡宣布從今年開始小學一、二年級取消考試。并且在三年里內(nèi),逐步取消小三、小五、中一、中三的年中考試。

2017年,韓國宣布初中三年里至少有一學期不考試,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實行了兩年。

空間要大:

2012年,哈佛大學給所有新生的一封信中說,鼓勵他們休學一年,不上課。信中寫道,新生們能到哈佛來一定經(jīng)歷了很多的艱苦,很多的心理輔導以及各式各樣的治療。哈佛大學很多畢業(yè)生做了CEO、總裁之后,很感傷自己沒有童年。

新生們進入了某個專業(yè),但是不知道這個專業(yè)是關于什么。因此,希望新生第一年不要來哈佛上學,也不要到別的學校去上學,除此之外什么都能干,可以旅游,可以做商業(yè),可以做運動等。

哈佛希望每一個新生都能找回自己。這就是給學生的空間。

情感要深: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寫了一本書名為《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書中記述了哈佛商學院每5年都會舉辦一次重聚活動。第一個5年:意氣風發(fā),前程無限;第二個5年美滿幸福,勞碌無暇;第三個5年有些校友出現(xiàn)了危機,事業(yè)失利,家庭失和;第四個5年有些校友甚至出現(xiàn)人生重挫、身陷囹圄。

該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這本書的作者指出,“認真思考并努力尋找你的人生目標和使命宣言,那將是自己發(fā)現(xiàn)的最重要的東西”。

偷電費的學生和釘扣子的校長

最后,我忍不住要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偷電費的學生

我在港大當過18年的舍監(jiān),也就是宿舍的監(jiān)管者。大概15年以前,當時條件還很落后,剛剛從風扇轉成插卡取電使用的空調。有一天,財務處發(fā)現(xiàn)學生買電卡的費用與實際支出的電費相差很多,差額達5000元。

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空調控制系統(tǒng)故障,不插電卡也可以使用。當時的學生會主席非常懊惱,說“精英群體怎么可以發(fā)生這種事?”大家都很氣憤,但是沒有人承認。

后來,學生會開了很多次會,評估出1小時空調使用費約為1港元,并研究出一個解決方案:誰使用過免費空調,需要寫封信給舍監(jiān)自首;學生會設立一個專門銀行賬戶,用過N個小時免費空調,就要把N塊港幣匯至專門賬戶里;使用過N小時免費的空調,還要處罰自己做N小時的社會服務。

最后有50多名學生自首,包括學生會會長。學生會會長后來說,這件事對自己的教育意義非常大,從此知道了紀律不是人家要你做什么,而是你自己決定做什么。

當時我總結了三句話:第一句是最好的紀律是寫不出來的;第二句是最好的學習是拿不到學分的;第三句是最好的舍監(jiān)是什么都不干的,凡事由學生來決定的。

第二個故事:釘扣子的校長

中學我有個同班同學,他在政府出資、管理的學校做得很好。于是,被派到一個最差的學校去當校長。當時,學校都有個傳統(tǒng),做事要記缺點,三個大過就會被學校開除。但在這個學校,學生以記缺點為榮,記過記得越多越是“英雄”。

有一天,學生中最大的“英雄”來見校長。來的時候,襯衫上所有的扣子都已丟失,衣服是敞開的。校長說:“你回去把鈕扣釘好了再回來?!边@個學生不動。校長又說:“我叫你回去讓媽媽給你把扣子釘好?!睂W生回答說:“沒有媽媽!”校長說:“跟我來。”到了校長室,校長讓學生坐下來,自己親自動手,幫學生一針一線把他的扣子釘好。這個學生當場感動得痛哭流涕。從此,整個學校的風氣都大為改觀。

謝謝!

轉載自:騰訊教育


回應3 舉報
贊5
收藏14
5年前
Scfuvyvduvsxubdsdejbdjedjvedjwvdjbdjebdbedjevjdvejdbjvejdvdjdvdvsjdjsbdsjbdsjdbsjdvjs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