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說的是,八極拳很簡單嗎?為什么張震學了三年就能拿冠軍?
后來有人糾正說,不是冠軍,是一等獎。不是互相搏擊,而是像體操那樣,做出動作,進行評分。
回復中,出現(xiàn)了很多關鍵詞。比如,用功,非常用功,投入100%精力;比如,名人效應,電影檔期......在各種聲音中,有人說了一句:你看看他學八極時的師父是誰?
......
今天這篇文是關于寫作的,但我要說的卻不是立馬應該怎么怎么寫,而是,在寫作之前,或者說,在進行很多學科的學習之前,一個很重要的步驟,Change Your Identity!
自我認同
在《群 | 安妮何》這篇文里,我有提到The Writing Workshop。我當時說,不是一個課在教寫作,就可以叫做The Writing Workshop,或者The Writer's Workshop。
The Writing Workshop,是一種教孩子寫作的方法,正式開始成系統(tǒng),來源于哥大的Lucy Calkins教授,以及她的團隊。當然,Calkins教授不是第一個提出這種方法的人,在她之前也有別人。不過,開始成規(guī)模成系統(tǒng),是從她這里開始。
哥大有一獨立項目:The Reading and Writing Project,怎么去教讀,怎么去教寫。很多學校也有讀寫專業(yè),英文是Literacy。
我們先不管這個The Writing Workshop究竟是什么,以及具體應該怎么來,這些都先放一放。我們來看我剛才提到的那個詞,Identity:身份。
Identity,如果延伸出來,會有Self-Identity。翻譯很多種,比如,自我身份,自我認同。往白里說就是:是誰?我是誰?
說起這個Self-Identity,自我認同,我們會想到什么?比如我問你,你希望孩子對自己有什么樣的自我認同?
那答案就多了!
往大里說,對自己是中國人的認同,有民族感。往小里說,在家里是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的身份...... 懂我的意思啊。
但除了這些,我們還希望孩子有什么樣的自我認同?
真的,這點很重要。因為當這個自我認同,這個Self-Identity確定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很多東西,都變了!
這些例子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什么?
例子一:
如果關注我比較早,那對這個圖不陌生。說的是人文課上的一個概念:怎樣去了解一段文明?
怎樣去了解一段文明?把GRAPES(葡萄)這個詞給拆分了,讓它變成6個字母,然后這6個字母,就成了一種思考框架。
G: Geography——地理
R: Religion——宗教
A: Achievements——成就
P: Politics——政治
E: Economics——經(jīng)濟
S: Social Structure——社會階層
怎樣去了解一段文明?......咔咔咔咔地寫出來,我們感覺,哇!好棒!一下子就有思路了!
但我沒有寫出來的是,這個東西是從哪里來?怎么就出來這樣一個思路?
如果把這樣的思路,看成是一個拼圖里的一小塊,畢竟是一小點嘛,那它所屬的那個大的完整的拼圖全貌,又是什么?
大的框架是:Think Like a Historian,像一個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
面對一段歷史,歷史學家是怎么做的?我們對應去做。面對各種交錯的,互相矛盾的信息,歷史學家是怎么做的?我們對應去做。
在具體做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方式和方法,用英語解釋就是Strategies(策略),或者工具(Tools)。 那這個GRAPES的思考框架,就是其中的一個Strategy。
回看這個例子,去學之前,開始的出發(fā)點是什么?
開始的出發(fā)點是:轉換身份,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按照歷史學家的方式,對應去做。
◆
例子二:
怎樣去評價一個人?比如,一個政治人物?
這在以前也寫過,當時的內(nèi)容是這樣:
高中:Dictatorship——專政獨裁
是非之外是什么?
怎樣去評價一個政治人物?是與非?黑與白?
可在這起伏跌宕,云涌潮起的歷史中,他們的矛盾,豪情;他們的沖動,極端;他們的夢想,殘缺......又豈是一句簡單的是非黑白就能說得清?
怎樣多角度地評價一個人?怎樣深層次地看一種統(tǒng)治?
看政治學家,經(jīng)濟學家,軍事戰(zhàn)略家,看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
......
然后我們舉例說:老師會推薦書,孩子們會去圖書館查找書,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著讀。
比如,有的孩子會讀普林斯頓大學教授Fred Greenstein的書:The Presidential Difference: Leadership Style from FDR to George W. Bush——總統(tǒng)的不同:從羅斯福到小布什的領導風格。
我們有說:
Greenstein教授,或直接撰寫,或參與編輯,一共完成8本關于美國總統(tǒng)的書。在《總統(tǒng)的不同》一書中,從6個方面對12位總統(tǒng)進行評價:
1. Effectiveness as a Public Communicator:公眾溝通
2. Organizational Capacity:組織管理
3. Political Skill:政治處理
4. Vision:愿景遠見
5. Cognitive Style:對問題的認知風格
6. 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感智慧
除此外,他又單獨列出每位總統(tǒng)所特有的一個屬性,并指出如果沒有它,“所有一切都有可能化為灰燼”。
......
就看這個例子,再聯(lián)系之前的,有理出一點頭緒沒?
我們看到的是,通過讀這個書,孩子們知道了一種評價政治領袖的方式。六大塊,真好啊!對應著來,就會讓我們看一個人的角度,立體很多!
恩,這是我們看到的。
但我們有可能忽略的是:怎么就想到要去讀這個書了呢?就是說,怎么就會想到要去找這樣的一本書?那個讓我們開始去找的出發(fā)點,是什么?
現(xiàn)在我要去評價一個政治領袖了,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怎么辦?怎么辦?
轉換身份!去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學家們是怎么評價一個政治領袖的,然后按照他們的方式,對應去做。
◆
例子三:
我有提到一個地理話題:怎樣去了解一個地域?
雖然我沒有說這些具體內(nèi)容都是什么,但我有列出五大塊:
1. Location: Where is it? ——在哪里?
2. Place: What is it like there? ——什么樣? 地貌特征,人文特征。
3.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ir environment?——人與環(huán)境間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4. Movement: How are people and places connected? ——人與人,人與地方,地方與地方,如何相連?
5. Region: 地域
......
哪里來的?地理學家研究一個地域的方式!
Get到了吧? 轉換身份!
在心里上,在對自我的認同上,想成自己就是那樣的人。去看,在這樣的身份下,哪些人做得好,然后按照他們的方式,對應去做!
當然,不是在我們之前的人,做的所有所有,就全都是好的。但這些,卻是那個可以讓我們開始的點。如果同意,那就順著來;不同意,就反著來;如果覺得,誒(ei),有一個可以延伸的點,有補充,那就在這個基礎之上,自我發(fā)揮,繼續(xù)拓展......總之總結就是:傳承與創(chuàng)新!
我為什么總是標志出那個ei的拼音來,因為如果讀成了“哎”,就沒有那種感覺了。是二聲的 ei,有一種一甩頭,頭發(fā)往上揚的感覺,感受一下,哈哈哈哈!
◆
明白了【轉換身份】的這個點,那對一些課堂場景,也就能懂了。
比如中學課堂,現(xiàn)在有這樣一個任務:要去寫一個介紹中國不同少數(shù)民族的旅游雜志,怎么做?
轉換身份!
把自己想成是一個旅游傳記作家,把自己想成是一個旅游雜志編輯,然后去看在這個領域的前輩們,具體都是怎么做。
所以,孩子們會去看很多真實的旅行作家寫的游記。怎么開頭?怎么講述?怎么收尾?有哪些經(jīng)歷?重點記錄哪些點?有照片嗎?照片角度怎樣?有作者介紹嗎?......恩,這些,就是他們的教材!
也會去看很多真實的旅游雜志。怎么排版?怎么設計封面?誰寫卷首語?卷首語怎么寫?目錄怎么做?有圖表嗎?有不同地方之間的對比嗎?有編輯介紹嗎?有廣告嗎?廣告又是怎么設計的?......恩,這些,也是他們的教材!
沒有教材?沒有關系!因為這些在我們之前的人,這些在各自領域已經(jīng)做得很好的人,就是一個生動且威武的力量來源,是可以給到我們High Quality (高質量)的東西,成為我們?nèi)W習去努力的榜樣!
......
寫到這里或許有疑問,就是,這是在課堂上啊,這些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沒有辦法挨個去到哎!怎么辦?
虛實結合著來。
假設你是一個有著多年經(jīng)驗的旅行作家,如何虛實結合,和你的小組成員一起,編輯出一本旅游雜志來?
虛:人物是虛的,想像,你為何去?和誰去?誰接待了你?怎么見面?怎么相處?怎么告別?
實:地方是真的,地方特點是真的,衣食住行,以及Five Themes of Geography五大塊所涵蓋的內(nèi)容,都是真的。查資料,各種查,做到信息傳遞的真實性。
◆
三個例子放一起,做一下總結:
Chang Your Identity:轉換身份。
想做什么,研究什么,就轉換身份,把自己想成是這個領域的人,去學這個領域的前輩們,學他們做事的方法,然后對應地,把他們的思路當起點,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
下面這張圖是TOC周末學校的美術老師發(fā)給我的。聯(lián)系我之前說的,明白我的意思了嗎?......傳承,創(chuàng)新,力量!那些在我們之前的人,那些在各自領域做得好的人,總是有給我們留下很多東西的。
說了這么多,和寫又有什么關系呢?
大概六七年前,在一次會上,我了解到一個概念:The Dilts Pyramid.
Dilts是一個人,他的全名是Robert Dilts。Pyramid的意思是金子塔。所以兩塊兒放一起,說的就是有這么一個叫做Robert Dilts的人,提出了一個什么什么理論,如果把這個理論用圖形表示,有點像金字塔。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Robert Dilts是語言神經(jīng)學家,他研究的東西太高深了,什么語言,行為,神經(jīng),大腦,心理......總之,我沒看懂!
但有一點我Get到了,就是這個The Dilts Pyramid,長這樣:
上面這個圖,從上到下,一共列了五層。有時也會看到類似的但是有六層的結構,像下面這張圖:
看到了嗎?在Identity之上,又加了一層The Mission。說的是,The meaning of life, 人生的意義,就是為什么而活?Why am I alive?
那無論五層,還是六層,我們看到的是,Identity,處于一個很上的位置。而這樣一個圖,說的核心就是改變,對一個人的改變,對一個組織,或者是一個團隊的改變。
為了從目前的狀態(tài)再上一層,我們總是需要做出各種改變。那怎么變?要從哪里去開始?......The Dilts Pyramid,就給出了一個思路:
1. 做出改變的層面有很多,比如環(huán)境,行為,能力等。
2. 而更關鍵是,越是能夠往上走,越是能夠對于再上一層做出改變,越是能夠將這種改變接近于金字塔的頂端,所得到的變化越是巨大,越是深遠。
......
有點繞?那用大白話來說下:
你想做出改變是吧?你想對你所處的環(huán)境做出改變是吧?你想對你的行為做出改變是吧?......那別糾結在環(huán)境這里,別糾結在行為這里,你往上走一層,你往上走幾層,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改變,對自己所相信的做出改變,對自己的認同做出改變!
那回到學校場景中,比如,有孩子,讀東西,總是讀不好;寫東西,總是寫不好。這時,如果借助外力,想要更好幫助這個孩子,會收到類似這樣的建議:這個孩子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個Reader啊!或者是,這個孩子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個Writer啊!
If we aim to change the identity of a person (from non-reader to reader) everything below identity changes as well!
......
恩,當時在會上,當我還是一臉懵的時候,我就是那樣被告訴的。我被告訴說,如果一個孩子覺得自己總是讀不好,總是寫不好,最有效的方式是,讓他對自己的Identity做出改變,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個好的Reader,意識到自己是個好的Writer。當他有了這樣一個意識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的很多東西都變了:能力上,行為上,精力上,熱情上......他會讀得越來越好,寫得越來越好!
聽到這些話,我當時的反應是:大姐,你在和我開玩笑吧? 你說我是一個好的Reader,我就是了??你說我是一個好的Writer,我就是了??你這不是自我催眠嗎??......
恩,當時的我,并不懂。直到過了很久后,這個很久大概是一兩年,慢慢地,我覺得自己好像有點通了。所以,Stick with me,聽我來解釋。
一個好的Reader會做什么?一個好的Writer會做什么?
未完待續(xù)......
關于安妮何:國際學校里,蹦跶十二年。技術流寫文,有理論,有示范,有講解,用輕松又柔軟的語言,闡述復雜的學術理論。運營同名微信公眾號:安妮何(ID:Miss_Annie_He )